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善于提問的傾向是一種健康的學習心理現象,也是學生具有探索精神的體現,而提問的能力要從問題意識和提問意識的培養入手,問題意識又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我們人類都有這種問題意識的自然潛能,如果要使它發展起來,就需要依賴教師的積極培養和激發。
一、培養問題意識
所謂問題意識,是人們對未知客觀事物做出的自覺的心理反應,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當學生有了這種心理狀態,就能夠推動他們積極思考,不斷的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研究表明問題意識與人的智商、知識掌握情況無直接聯系,卻與人的教育影響密不可分。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質疑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十分的重要。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開發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情境。
二、樹立學生的提問意識
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首先教師自己必須有提問意識?,F實中,不少教師自己就缺乏較強的提問意識,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教學活動中,他們人書一體,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學參考資料的代言人。教師沒有了質疑的習慣和能力,那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也就成了奢談。所以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教師必須先行一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要采取歡迎的態度,鼓勵和引導他們多提出好的問題。提出問題,往往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有心人,為了填補心中釀成的“空缺”,他們就會產生學習的動力,這樣才有可能主動構建知識??鬃诱J為,“疑是思之始,學而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痈叨仍u價了提問的重要性。
許多科學家的自傳,從小就提出了很多問題。人們說這些科學家具有尋根究底的腦瓜,也就是他們從小的時候問了很多的問題?!皩じ康椎哪X瓜”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其實,它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發展起來。我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教他們如何提問。
三、創設提問的機會
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處在一種“待問”的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論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多么高超,提問的方式如何巧妙,訓練的都只是一種機械的“應答性行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把更多的課堂提問權力交給學生,就是要全面改變這種情況,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為學生發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情況,才有望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大力提高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提問動機,善于創造問題情境是關鍵。教師要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強調師生關系的民主性突出表現在:教師尊重學生,聽取學生意見,學生尊重教師,接受教師指導,同時還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問題的產生總是與一定的問題情境相聯系的。同時要讓學生有提問的時間和機會,在此過程中應盡量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教學實踐表明,生生互動要比師生互動更容易使學生產生疑問。因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沒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得輕松。由于學生對教師的崇拜、信任造成了對教師的過分依賴和盲目順從,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嚴重受阻。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多地進行小組討論等學生之間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給他們創設更多的提出問題的機會。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提問,除了在課堂上提供的提問機會外,可以讓學生自己或學習小組采用一些措施,如:頭腦風暴法、給自己提問題等。使他們有更多體驗提問的機會。
四、營造寬松的提問氛圍
營造寬松的提問氛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當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智慧得以顯露、行為得以認同時,才能真正形成寬松、和諧的提問氛圍。
?。ㄒ唬┕膭钯|疑
實踐證明,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更能保持心情舒暢,從而迅速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積極思維,敢于在教學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各種問題。要讓學生敢于提問,愛提問,就要改變這種:“老師和書本上的話句句是真理”的信念。要設法讓學生懂得:老師也會出錯,書本也不一定完全是對。面對大膽質疑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隨時發問,鼓勵他們質疑不到位、出錯的地方,讓他們相信自己也能行,相信自己的才華,不要過于擔心出錯誤,更不要害怕別人嘲笑,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學習的小主人;同時,教師一定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這種主動性,特別是那些獨具匠心的學生,只要他們敢想敢做,就要重視、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測和假設,突破傳統的做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不斷閃現創造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行為加以鼓勵,能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一個人如果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會增加勇氣,提高自信,激起更多的追求。俗話說,聰明的人發現問題,普通的人等問題,愚蠢的人沒有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就是要培養每個孩子都成為聰明的人
(二)不急傳授
德謨克利特說:“寧肯找到一個因果的解釋,也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碧岢鰡栴}促使學生思考,思考給學生帶來幸福。在疑慮、困惑面前,如果教師急于給出結論或拿出結論,無形中就堵死了學生提出問題的通道。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因此,要想學生多提問題,教師就要克服那種迫不及待告訴學生答案的心理。也可以裝做自己也有疑慮,和學生一起共同提出問題。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學生的提問提供更多的機會,要保護好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到發現問題的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從而增加提問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學會提問、樂于提問,讓我們的教學成為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的生長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