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堂教學學習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是門基礎學科,語文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又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數度教材、摸索技巧、提升自我、時刻總結等等方面來進行分析,以期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學習模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學習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各階層都對學生教育工作更加重視起來,那么負責這項工作的直接人員――教師,也相應的就被重視起來,教師也更應該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語文是門基礎學科,學生從入學起,最先接觸的就有語文。語文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又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在學生還未入學起,就已經開始了語文的學習。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在優化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提升能力、提高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認知能力與情感體驗的全面發展。
1、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了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課前預習,讓學生對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書中各類注釋,研究課前提示、課后習題,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語言特色。對一些字、詞、句在閱讀過程中利用網絡或工具書進行解決,并將自己一時“搞不懂、吃不準、摸不透”的問題標志出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共同解決。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思考,依據學習要求以及提示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開展閱讀,課文中有答案的劃出來,養成作批注,做筆記的習慣,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語言教學效率。
2、熟讀教材,突出重點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家對語文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經常性的系統改革。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熟讀教材,切不可以經驗論而忽略重點。新課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編制的,每一位教師會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都要經受新課程的洗禮。
當前,面對語文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觀念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教師必須適應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在傳授多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實現“以德治校”。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摸索技巧,因材施教
語文開始學習的第一步是枯燥的。每一名學生首先開始學習的是拼音、漢子的記憶積累。我們中國的文字,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優美的圖案,而這幾千種圖案都要靠記憶反復重復、復習,直至徹底存入記憶。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告訴學生,拿出紙筆練習、背誦。有的老師給學生解釋每一個漢字的來源和意義,使學生在聽故事中學習。教學效果顯然不同。吸引學生愛學語文的方法有很多,不同老師首先應該摸索的是適合自己的,又使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比如:有的老師的課堂總能給人一種清新流暢之浪漫感覺,使學生流連忘返,聽得糾糾不倦;有的老師以如瀑布一瀉千里之勢在不經意間讓學生體會語文的精妙之處;有的老師將閱讀與寫作巧妙地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到充實而愉快;有的老師則是以極富淑女的氣質以及深厚的教學功底啟發、誘導孩子們其樂融融地探究學習的方法。有的老師因為其大氣磅礴的字體,讓學生看的目不轉睛;有的老師周到、細膩的教學手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不同的教學側重,別說在學生眼里,就是在教師心目中也會產生神奇的魅力。
4、提升自我,以身施教
語文教師的當行本色是良好的口才,這是語文教師的看家本領。老師的口才會使他所教的文章繪聲繪色,呼之欲出。語文教師起碼要能寫一手規范、漂亮的漢字。因為漢字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她不光美麗還有生命。如果能知道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構成,漢字的相關典故、軼事,漢字與中華文化,漢字的魅力,漢字的演變和漢字字體的變化等等那這個語文教師則名副其實,他的教學水平也會如日中天。作為一個好的語文教師,還應具有較好的誦讀能力。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生命的一種狀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導讀和學生的誦讀顯得尤為重要。導讀便于學生抓住作品的精髓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誦”又往往比“讀”重要得多,“腹有詩書氣自華”,往往指的是“誦”。讓學生牢記大量的詩章,如一些唐詩、宋詞、以及經典優美的文章,學生的語感就會特別強。誦讀貴在堅持,久而久之學生會越背越快、越背越輕松,甚至越背越上癮。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寫作課上的寫作指導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相當的寫作功底。教師的寫作底蘊厚積,對學生的指導才會得心應手。指導寫作選材要求也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如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要緊緊抓住生活中最感人的人和事來進行寫作訓練。
5、時刻總結,樂于奉獻
工作總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況,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工作中的優缺點;可以明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工作總結還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經之路,通過工作總結,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尋找出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其實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老師平時一直在做著,只是我們不善于總結,工作雖然重要,但工作后的總結更為重要,總結也是我們教師的一項工作,我們教師只有學會進行科學的系統總結,才能在不足中求提高,每學期我們不僅要向學校領導和學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更要為自己留下一筆寶貴的教學反思。
總之,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繁忙的,期間必然有一些得與失,更要有一種“舍得精神”。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誼,舍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舍得真誠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實在,舍得小就可能得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得與失。我們作為教師,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無私的。無私的傳授學生我們知識的積累,無私的奉獻我們永久的愛心。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教師做承載的不僅僅是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不是人們眼中一份不錯的職業,而是千千萬萬學生的智慧的積累和身心的塑造。醫生拯救的是人們的生命,而教師塑造的是一個人的一生。
做教師不易,做語文教師更不易,做一個能符合新課標理念與時俱進的語文教師則是不易中的不易。衷心地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師能憑借自己以及團體的思考和行動,走出困惑,堅定信念,提升教育藝術,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在“學會學習”這方新土中含苞、綻放。
參考文獻:
[1]劉莉.預設與生成共同演繹精彩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03).
[2]王福龍.結合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提高教學效果的幾種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4).
[3]張翠萍.面對課程改革,轉變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