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繪本偶劇成為幼兒園小劇場項目課程體系”的價值取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導讀:
將繪本偶劇成品成為小劇場公演項目是實際的行動落實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教學理念。劇本從“創編—排練—公演”是此體系的重要環節,整個過程中,幼兒以自己的意愿進行創編繪本、借助偶劇中不同形式自行組隊編排、到招募式公演,從而獲得其蘊含的學習經驗?!皩⒗L本偶劇成為小劇場公演項目的形成體系” 作為培養幼兒深度閱讀的一脈根基,也是作為園所園本課程建設中的之課程。
一.將繪本偶劇成為小劇場公演項目的體系課程實踐形成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ㄒ唬┚唧w實施方案:
班級內通過談話傾聽幼兒對所喜繪本的交流,并推薦確立某一本繪本,開展繪本閱讀集體教學活動,以改編、續編、自編等形式生發新繪本的創作,從繪本本身的文學性和圖畫的美學角度出發,產生了新故事、新情節、新角色并以此為劇本,鼓勵幼兒自薦組長,由組長和小伙伴雙向選擇自行組隊成一個個小團體,并進行分角色開始排練,嘗試在小班段開展人偶、中班段開展手偶(提線偶、杖偶等),大班段開展皮影等表演形式,挖掘繪本故事中的詞匯、節奏語句語氣、肢體表達、以及舞美、道具等有益經驗,在小劇場內從班級展演到年段招募公演,讓我們的小劇場初有了靈魂。通過這短短的幾周經歷,老師的角色一直處在觀察和傾聽的位置,傾聽孩子們在角色中的語言表達,觀察孩子們在表演中情緒情感,注意營造鼓勵、嘗試改變、不斷創新的環境氛圍,并給予物質上的支持,淡化演出的結果。讓孩子們堅信:只要堅持敢大膽、敢改變、有新想法,一定會有靈動的劇目搬上舞臺,而孩子們從整個過程中體驗了文學創作、團隊建設、美學設計、合作支持等,他們的挫敗能力、表現能力、團隊精神、組織能力都獲得了發展。
(二)重點對繪本創作的兩大基本要素進行剖析解讀。
幼兒繪本創作的指導方法來源很多,不少研究者根據不同年齡特點已經梳理出很多可借鑒的優秀經驗和操作性強的指導策略。在秉承了大家的優秀經驗為操作實踐的手段外,我們必須要遵循繪本創作的兩大要素做基礎:文字的文學性和圖畫的美學度。
幼兒繪本中的文字很少,很多時候,因為孩子識字不多,這些文字是用來讀給孩子聽的,所以文字中有了適合幼兒理解的趣味性、簡潔性、傳達性等文學思想,才能讓繪本內的故事為孩子開啟小繪本大智慧的功能,并能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美、情景美、智慧美。讓孩子們在創作文本中帶著文學素養去創作,提升孩子們的創作思維,讓創作出來的繪本文字能成為他們的“心靈雞湯”。
繪本中的圖畫是最主要的表達呈現方式,如果能帶著孩子用藝術的審美特質去設計:注重圖形符號的個性表達、圖片與圖片之間的關聯度、構圖的審美度、材料的創新使用以及對色彩的整體節奏感這幾項中去思考,此繪本圖畫從美學的角度會被孩子們追隨和喜歡。
鑒于以上兩者為基本要素去創作,這樣的繪本創作是有一定深度和有靈魂的作品,能提煉孩子創作的思源和水平。
以讀繪本《禮物》為例,用解構的方法來設計創作自己的新繪本故事《禮物》。
解構:有點像平時孩子們因為想了解一個玩具的內部而動手拆解,通過拆解看到玩具的內部構造,于是就可以重新組裝了。
1.讀此繪本,第一步為讀文,嘗試著把文和圖拆開,先看文字的結構,重復且富有節奏感的句式與段落:
2.第二步為讀圖,將圖這樣排列,你能找到隱藏在圖里的規律嗎?你也可以按照這樣的鏡頭語言創作屬于自己的故事。
3.第三步圖文結合、創作求新,我們可以開始自己的創作,一本全新的《禮物》就要誕生。如果能在孩子思考編圖、畫圖中,也能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禮物》的原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萬物都有用”的生活智慧,你又想通過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什么呢?此類問題的思考適合在大班年齡層去設計投放,通過這樣的思維設計,既能讓孩子獲得課程的挑戰性,獲得優秀的學習品質,同時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進行刪減式創作而注重個體差異。
二.將繪本偶劇成為小劇場公演項目的課程價值取向
將繪本劇成為小劇場公演項目的課程實施形式,蘊含著當今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新取向,這主要表現在:課程的定位由“學科中心”轉向“經驗中心”;課程的源頭根植于孩子是主人,從自編、自導、自演公演,是生動開放的表達;課程的目光是指向培養孩子們深度閱讀的習慣和方法。
?。ㄒ唬┱n程的定位由“學科中心”轉向“經驗中心”
學習指南,解讀實施《指南》應把握的幾個方面中提煉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中進行,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的需要;要重視學習品質,敢于嘗試、探究,樂于想象、創造,同時關注領域、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整合。更需要尊重孩子們發展的個體差異?;谝陨系膶颍谏蛇@個課程體系中很好地進行了理念到實踐操作的轉換,由眾多的學科目標整合為一,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共同走進游戲并在過程中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改錯、去商討、再修改、再合作,孩子們所有的學習都存在于游戲的過程中而獲取經驗從而獲得發展。
?。ǘ┱n程的源頭根植于孩子是主人,從自編、自導、自演、公演,是生動開放的表達。
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沒有統一劃一的內容,一切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以及智慧,從繪本的創作開始,允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繪本;通過探討、合作、刪減到定劇本,需要有團隊協調和挫敗抗衡能力;從編排自演過程中,要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當被推薦進行招募公演中,成功和體驗并存。這一系列的課程實施,孩子是課程的主人。
(三)課程促進孩子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并伴隨孩子的成長。
閱讀貫穿于孩子們的一日教學活動之中,大家是否思考過他們的閱讀方式?在日常的閱讀中是屬于淺閱讀或深度閱讀?在曹文軒老師的文章中讀到:孩子現有的閱讀都屬于淺閱讀,這種簡單而輕松的快樂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這種閱讀的過程是片刻的、短暫的,帶來的愉悅僅存于閱讀的當時,在書合上以后,愉悅也隨之消失了。而深閱讀的愉悅來自于思索、品味,閱讀者的樂趣不僅僅在文本所給予的那些層面上,還在于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所以看孩子們的深度閱讀,在淺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某種途徑,來幫助兒童建立與閱讀文本相關聯的延伸、拓展、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我們稱之為兒童的深度閱讀。
將此課程作為深度閱讀過程中的持續、探究、拓展活動的一種表現方式,而根據故事情節進行表演是孩子們興趣濃至的一種角色游戲形式,借助這些力量讓他們從一本繪本、一段閱讀、一臺偶劇走來,讓深度閱讀之習慣在兒童的心里生如夏花般開放、蔓延、生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