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如何讓鄉鎮學校小學生熱愛語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鄉鎮的小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知識面窄、接受新知識緩慢,跟不上學習的步伐。上課、聽課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有不少學生存在著對語文不感興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總結、分析、努力探究有效的解決途徑。
  一、端正學習語文的態度,激發興趣
  鄉鎮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較差、見識少,課外閱讀面窄,所學書本知識居多,再加上大多的家長都是農民,不懂得知識對子女生長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么樣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總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學校的事與家長無關。他們當甩手掌柜,甚至于有的家長連自己的孩子讀幾年級,在幾班都不清楚。針對這諸多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客觀因素,我采取了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把一些語文問題轉化為和他們生活相關的語文問題。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設計的好壞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成功的導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情境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溫故知新,復習導入;創設環境,情境導入;邊玩邊學,游戲導入;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導入;利用故事或謎語來導入;聯系實際生活導入等。
  2.小組合作,激發興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山村的孩子靦腆,無拘無束,且方言濃重,不善于利用普通話表達,這也是造成課堂教學沉悶的主要原因,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打破這種沉悶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有合作意識、責任感及團結合作精神。
  3.抓住契機,激發興趣
  小學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局限于每單元一次作文課,教師根據本單元習作的要求來指導學生進行習作。我通常是讓學生先了解習作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列提綱,然后把作文寫作任務布置下去,其余的時間全留給學生進行文章的創作。結果收上來批閱時不是干巴巴,就是東拼西湊沒有鮮活生命的作品。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講到“年文化”我想拓展開來“比一比年文化”,但孩子們“傻”住了。有的學生干脆直說:“老師,我們老家過年都不好玩的;就是嘛,還不如“三月三”熱鬧,就是、就是……”我接口問到那你們的“三月三”怎么個過法?這時學生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們過“三月三”時要殺豬宰牛,走親訪友,一醉方休。還要舉行“篝火晚會”唱山歌、跳竹竿舞、還有拔河比賽、挑椰子、背媳婦……看到學生們找到“話題”說開了,我又趁熱打鐵來個習作練筆,寫一寫我們的黎、苗“三月三”。這一次讓我批閱到了一篇篇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習作,讓我有如初嘗春筍般感覺。經過這次的事例我反思總結了今后指導學生習作的思路,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有利契機,進行有針對性的習作指導。此外還要結合生活,聯系生活實際,打開他們思維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相信水到渠自成,相信孩子們的習作天地將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面向全體,關注“學困生”,輕松愉快學習
  九年義務教育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相當一部分“學困生”,嚴重影響了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何轉化“學困生”呢?一般情況,“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用愛心暖心。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感情這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中,講課時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機會并加強變式訓練,語言盡量通俗易懂。提問時,給“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自信的目光,和藹可親的微笑,讓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一致,容易產生雙方信息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才有效。
  三、教學實行“低起點,精心設計作業、利用優等生資源帶動學困生”的教學法
  由于“學困生”基礎差,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所以從學生已學過的、所把握的、了解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通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類比進行教學,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在作業的布置上盡量采取靈活、多樣化,使班級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作業的設計如果沒有層次性,容易使“學困生”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怕學,優等生因作業重復簡單而厭學。所以作業設計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一些“自己的作業”或者對“思考練習”進行改進到形式活——口頭的、書面的。例如設計一些趣味性作業,把知識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學生,“吊”起了學生學習的胃口,使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愿學、樂做。有個別“學困生”作業無法完成,這時充分利用優等生資源,讓優等生當小老師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讓語文較好的當“小老師”引導他們體驗當“一名小老師是何等光榮的事??!”不但促進學生自身要學習,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甜頭。選出語文小助手,幫助“學困生”及時掌握基礎知識,當天的知識必須當天掌握,不然落下的知識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讓鄉鎮的孩子熱愛語文需要我們做深入細致的探索。“教學有方,卻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空間,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有機結合舞蹈、美術、音樂等增強課堂的魅力,采用各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態度、發覺他們的潛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0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