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城市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深,老年人口迅猛增長,失能老人照護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愈發引起社會的關注。社區居家養老作為具有人性化的養老模式,適用于為失能老人提供養老照護服務。通過對城市內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照護的了解與分析,找出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促進失能老人群體的社區照護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老齡化 失能老人 社區居家養老
  一、失能老人現狀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深以及老年人口數量的劇增,失能老人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失能老人問題是近幾年來不斷突顯出來的—個社會問題,尤其是失能老人自身的特殊狀況,因此如何對失能老人群體展開有效的照護服務是解決失能老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2016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約為4063萬,約占老年人口的18.3%,這個數字在2020年預計將會達到4700萬。2017年,遼寧省老年人口數量為958.74萬,城市老年人口數量為518.25萬,省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為110.17萬,占老年人口11.49%。如此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人口必定會給社會以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何照顧好失能老人關系著家庭成員的日常學習工作能否順利進行,而家庭成員的工作學習是否順利又關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解決好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是促進發展的關鍵點。
  二、城市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當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芾先损B老照護服務供給不足
  社區居家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是建立在個人、家庭、社區和國家基礎之上的以國家制度、政策法規管理為保證,以居家養老為形式,以社區福利服務為依托,利用社區服務網絡資源與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將社區服務深入到老人家庭,為老人提供各種類型的福利服務,是社區服務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現代養老方式。失能老人因其身體和心理原因,適宜在熟悉的環境下利用社會資源對其開展服務。但就現有情況而言,城市當中很大一部分的社區在最初的用地規劃當中并沒有預留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日間照料站的空間,導致無法在社區內投入相應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失能老人的日間照護康復需求,這種現象在老舊小區尤為嚴重。很多居住于老舊小區的老人在身體失能后由于社區不具備養護功能,只能由自己的子女來照顧,造成“介護離職”現象,還有的社區雖有空地,但空間利用并不充分,始終處于閑置狀態。
  雖然部分社區利用預留的額外空間建立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但是受到空間及人員的限制開展的服務并不全面。以沈陽為例,筆者在走訪位于沈陽市內的部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后發現,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大都比較寬泛,并未針對輻射范圍內的社區老人的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設計以及差別化設計,這會導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供需不匹配。
 ?。ǘ┦芾先松鐓^居家養護的社會參與程度較低
  照顧老人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帶有公益性質的行為,不應該帶有很強的商業盈利目的,而且置辦養老設備器械所需要的資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目前,對于社區養護中心的建設仍是以政府、街道為主導,企業參與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則是由政府給予補貼。政府在投入資金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時受制于財政能力,往往在一些關鍵環節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投入,而企業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能夠獨立建設一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企業并不多,這意味著一方面是企業投入巨大,需要靠不斷盈利來維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運行,導致收費偏高;另一方面政府一旦因財政原因,投資力度跟不上,就會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陷入困境。另外,對于非營利性組織的調動依舊不足,發揮非營利性組織的作用可以極大地緩解社區居家養老的壓力,并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以及社區養老的發展。
 ?。ㄈ┥鐓^信息智能化水平較低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養老服務是目前比較火熱的—個趨勢,如果能將互聯網技術很好的融入進社區居家養老當中,將會給老人的家庭、服務人員以及老人本身都帶來極大地便利。但是,目前的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相對集中的問題,如社區對于所管轄區域內的失能老人信息采集不夠精細,大都只能做到登記哪家有多少失能老人,失能類型為哪種,卻無法實現跟蹤與更新,甚至有些社區并沒有做失能老人信息的登記,這對為失能老人提供照護服務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無法深度開發失能老人的養護需求。由于失能老人身體狀況較差,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急病,而無法及時了解老人身體狀況很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期。
  (四)照護人員數量不足、水平較低
  面對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社區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數量卻明顯不足。尤其是在“醫養結合”背景下,結合失能老人自身特點,對照護人員尤其是具備醫護專業知識的照護人員需求量極高。而照護失能老人具有工作時間長、責任較大的特點,加上大多數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尚未配套,薪酬福利體系不健全,導致照護人員流動性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出現照護人員不足的情況。
  現有的護理員群體也呈現年齡較大、專業素質較低的特點,護理員群體大多在40歲以上,且經過專業護理技能培訓的持證人員數量非常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現在年輕人大都從心底里抵觸從事老年護理工作,不愿意從事于該行業。另外,護理員的工資水平并不高,與工作強度不能完全契合等。
  (五)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管理不完善
  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由于其具有福利性質,因此必須由政府來主導推進并進行有效管理。城市社區的管理工作基本是由民政部來負責,但是社區居家養老涉及的服務有很多種,包括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健康教育、日常照料以及康復保健等,這些服務項目所需要的資源分屬于不同的部門管理,在實際運行上需要各部門的配合,而現實是各部門之間缺乏這種配合,由于相關利益的矛盾,部門限制無法沖破,無法形成合力。另外,社區作為基層自治組織更多是做行政工作,沒有過多余力來做老年服務,主要還是作為政府政策的實際執行者,而不是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的獨立籌劃實施者,這也使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無法高效地開展。由于失能老人的特殊性,尤為需要社區對其輸出服務資源,而管理上的低效率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最終使失能老人無法及時得到有效的照護服務,為其家庭甚至以及自身帶來更大的負擔。   三、改善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的措施
 ?。ㄒ唬┙⒓巴晟粕鐓^養老服務平臺
  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的功能是整合社區內外的資源并對社區內的養老服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在老舊小區沒有多余的空地進行改造,但應當針對老舊小區現有狀況加以改造,一是進行適老化改造,結合具體情況加裝電梯或者改造樓梯,公共路面道路平整,有高差處設置坡道等,保證失能老人乘坐輪椅外出無障礙。二是社區可以整合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醫療護理資源為失能老人上門提供康復護理服務,與小區周邊餐館或老年食堂合作,為失能老人提供助餐服務,與小區周邊家政公司合作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照護服務等。三是將老舊小區內部及周邊的廢棄房屋改造為日間照料中心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完善配套設施。
  新建小區應該在規劃時按照標準為社區養護中心預留足夠的空間以便日后使用,在建有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以及社區養護中心的社區,則應當對細節加以完善。調整養護中心的服務項目,對失能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作出完整的評估并形成報告,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覆蓋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
 ?。ǘ┨岣呤芾先松鐓^居家養老照護的信息化水平
  如今是大數據時代,充分利用數據可以極大促進失能老人養老服務的優化。社區應當建立失能老人數據庫,包括靜態數據以及動態數據。靜態數據記錄的是老人的家庭信息及其他基本情況,這些數據信息是不會經常變動的;更重要的是動態數據,失能老人的身體較為脆弱,動態跟蹤失能老人的身體各項指標數據能夠及時了解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出現突發情況的時候可以及時處理,同時動態數據還有助于社區服務人員根據老人當天的身體情況進行服務內容的調整。
 ?。ㄈ﹦訂T社會力量參與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
  一是政府應該積極普及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并引起社會對失能老人的關注,可以通過對一些在失能老人社區照護方面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積極引導其他社區學習。二是對國內民企以及外資企業采取加強補貼或全額撥款的策略鼓勵其參與失能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通過公辦民營的方式讓企業直接經營管理,以及將養老相關企業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相連接,對機構提供設備、人員等支持,減輕機構運營壓力,政府財政如有余力,在機構經營期間給予稅收優惠。另外,應當充分利用社會慈善捐款,促進養老設施資金來源渠道的多元化,亦可舉辦募捐活動鼓勵社會各界奉獻愛心,關注失能老人。
 ?。ㄋ模┡囵B專業化服務隊伍
  一是需要改變人們的思想,尤其是年輕人的思想,打消他們對于老年服務工作的偏見,提升職業認同感,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增強社會對老年工作的重視。二是社區也可以通過與護理人員培訓學校進行戰略合作,為其學生提供實習以及畢業工作的機會。三是政府應當鼓勵高校開展康復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對老年工作的興趣與技能,即便是學生在學習之后并未從事相關行業,在他們的父母年老需要照顧的時候至少具備了基本的技能,間接的減少老年服務人員的緊缺壓力。
  對于已經在崗的護理人員,政府可以采取免費或低費的形式組織其參與培訓并考取資質證書,促進服務人員提升技能水平,保證其在面對需要較高技能水平的失能老人照護時能夠保證服務質量。同時,社區還應設計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才從事于失能老人照護崗位。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8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