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峻,已經成為我們社會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當中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我們在社會工作中依然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老年人養老意識不強、政府給予的財政資金過少、服務內容枯燥乏味等等。文章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立足于工作實際,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改善居家養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服務理念;自我管理;職業化;自我服務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議題。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65周歲以上的老人逾11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八,60周歲以上的老人逾15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1.6%。這些調查數字是令人觸目驚心的,我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雖然老年人的人口比重是逐年遞增的,但是,專業的養老機構和配套設施卻沒有相匹配到位,我們亟需要一種新的養老機制來緩解這一養老供需矛盾。
  1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積極影響
  近幾年來,社區居家養老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已經被部分城市社區所推廣。這種養老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立足于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
  我們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依據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根據其需求,開展個性化的服務,為老人排憂解難,解決實際的問題。首先,我們可以開展一對一的個案分析。將社會工作者“分片包干”,一個人負責幾個老年人,每一個社會工作者都要對自己權責范圍內的老人“了如指掌”。對于每一個老年人都要設立單獨的工作日志,根據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其次,可以創建老年人工作小組,把情況比較相似的老年人都加入到一個小組當中去,通過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與交流,緩解老年人孤獨、寂寞、消極的心理狀況。另外,社會工作者可以因勢利導,幫助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也可以鼓勵老年人參與到社區的各項活動中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專業人員配比不足
  雖然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已經推廣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依然存在著專業人員配備不足,且事務性工作居多的現實情況。目前,在社區養老服務中,承載的服務主體多為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多在老年人的居所地,彼此之間比較熟悉,且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在情感上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也具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是,目前我們承擔這項工作的服務人員多不是社會工作專業科班出身,專業人員配比不足,導致社區服務中心難以為老年人提供全面高質量的服務。
  2.2 服務內容簡單,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所需
  目前,我們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比較簡單,多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護,很少照顧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這種服務方式在重視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往往會忽視老年人的內心狀態。另外,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多不是“科班出身”,都是下崗再就業的職工,所以,無論是從專業的角度,還是從意識的層面上來看,都有著很大的欠缺。他們多是為了賺錢養家,關注的重點就是照顧好老人的身體,不讓老人磕著、碰著,而對于精神上的需求就不再關注了,更別提對老人噓寒問暖,進行心靈的溝通了。這個時候社會工作者的用途就顯而易見了,所以,我們應該適時的加大對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和管理。
  2.3 缺乏政府的資金支持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都是歸政府統籌管理,但是政府用于養老服務投入的資金較少,導致養老服務項目開展的并不是十分順利。養老服務項目的標準一降再降,由于資金的影響,養老受眾服務人群也逐年下降,養老服務設施陳舊、老化,很多老年人并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導致養老服務往往只是一個“空殼子”,并沒有做到實處,老年人的權益也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
  2.4 社會工作者的薪資待遇低
  社會工作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并不是很長,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對這一職業并不知曉,或者是并不理解和認可。這也導致社會工作專業在市場上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而且薪資待遇也非常低。很多“科班出身”的大學畢業生即使在大學期間學的是這個專業,畢業之后也都選擇其他行業去就業了,專業人才流失嚴重。
  2.5 老年人養老觀念落后
  目前,受到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很多老年人還是抱著一種“家庭養老”的傳統觀念。不愿意和外人吐露心聲,讓別人介入到自己的家庭問題當中來。這種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社會工作者很難介入到部分老年人的內心當中。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對于居家養老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不愿意接受這種新鮮的事物。
  3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策略探究
  3.1 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目前,從事居家養老的服務人員多是“半路出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理論和職業素養,所以,在服務的工作中,往往只能是膚淺的完成表面性工作,而無法從專業社會工作的角度,把問題進行透徹的分析,給予老人最直接也是最適合的幫助。所以,我們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就是要加大對于社會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樹立一種“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準確把握老年人的內心所需,集老年人之所需,集老年人之所想,以專業的方法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
  3.2 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擴充資金來源
  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預算,擴大政府資金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應該擴充資金的來源,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入到養老服務項目的建設中來,為社區養老服務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社會力量。因為養老問題是一項關系到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我們都必須參與其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薪資水平
  一方面,我們應該適時加大對于社會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鼓勵更多的社會工作者加入到養老服務的事業當中。我們應該給予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提高他們的薪資待遇,讓他們可以真正熱愛這個職業,并把它當作是職業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明確社會工作者的身份,積極將其納入國家事業單位的體制當中,給予社會工作者更多的保障,提升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
  3.4 轉變老年人傳統的養老觀念
  因為社會工作起步較晚,所以,尚沒有深入民心,社會公眾對其認可度不是很高,所以尚需要加大對于老年人的宣傳力度,扭轉老年人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首先,我們應該利用互聯網、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報紙、電視、宣傳欄、海報等形式大力推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勢,創設一個良好的服務環境與氛圍,另一方面,真正的走到老年人的內心當中,當老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積極主動的給予關心和照顧,切實有效的改變老年人傳統落后的養老觀念。
  4 結論
  綜上所述,社區養老居家服務是一個大勢所趨,應該得到我們全社會的重點關注。我們社會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夯實理論基礎,對老年人付出自己的真心、愛心、耐心,建立健全我們的社會保障養老機制,真正的提升我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廖鴻冰,李斌.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J].湖南社會學,2014(6):121—124.
  [2] 羅興奇.居家養老服務的結構困境及優化路徑:以上海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7(2):83—89.
  [3] 成偉,劉海鷹,張宇奇.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方案探索[J].理論與現代化,2013(1):56—61.
  [4] 馮曉娟.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J].社會科學家,2015(4):67—70.
  [5] 劉建民,潘源.民族地區社會工作介入居家養老服務探索:以南寧市新錦社區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4):95—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04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