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打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鑰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物理的教學重點就是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以培養,使其能夠對物理學習方法進行掌握。但因為初中學生身心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在認知水平方面仍相對感性。在這種情況下,貫徹落實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教師應對導學案加以利用,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物理教師要強調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角度規劃教學目標與活動,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基于此,文章將導學案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重點闡述其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41
  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保證學生吸收知識量。然而,初中生更強調個人感興趣的內容,所以物理教師應當對學生性格與興趣愛好等相關信息形成系統認知,與初中生認知水平相結合,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學案教學計劃。通過對導學案的應用,能夠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予以激發,并保證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有效貼合。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導學案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導學案概述
  1. 內涵
  所謂導學案,具體指的就是經過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集體研討程序加以制定,將新課程標準作為重要導向,遵循素質教育基本要求,完成學案的編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以及合作探究,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案。由此可見,導學案將學生作為核心,與教師評價相互配合,為學生學習、創新以及合作提供必要的保證。貫徹落實導學案,最終的目標就是對學生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2. 基本原則
  首先,課時化原則。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應盡量將一個課時內容編寫成一個學案。要根據課時的具體內容對導學案內容加以確定,以保證對課時學習內容加以合理調控,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與針對性,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必要保障。
  其次,問題化原則。在導學案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在具體生活場景亦或是課堂活動中合理地融入教材知識點與德育重點。在探索性問題的基礎上,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存在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但在設置問題方面,一定要保證難易度的適中性,對學生的個性以及認知規律加以綜合衡量,確保問題針對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有效地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不斷拓展學生視野,強化和日常生活間的聯系。這樣一來,即可將日常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熱情加以激發。
  再次,方法化原則。無論是思考亦或是問題的解答,教師都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點撥,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做出解答。另外,對于學案內容而言,也要確保學習目標、疑難問題與問題解決思路和方法等都形成學法線。
  最后,層次性與遞進性原則。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也一定要保證因材施教,保證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的適中性。針對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要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最近發展區”進行自主探究,并獲取物理知識。在問題設置方面,還要對知識層次性的差異進行綜合思考,確保導學導練具有一定的梯度。
  二、導學案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以上對導學案的研究與分析了解到,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導學案引入其中,強調課前準備、課堂探究、鞏固和反思的重要性,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學案,為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1. 課前準備階段
  將導學案應用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內容就是課前準備。物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之前,深入了解并分析教學目標、效果與具體方向。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課前準備,也可以正確認識所學知識,并通過導學案在預習階段,對教學重難點內容加以了解,保證教學的教學深度不斷提升。在教師與學生課前準備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實踐方面,教師也能夠對課堂教學重點加以把握,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然而,在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部分學生在預習方面對預習方向的把握不正確的情況,將導學案應用于其中,即可有效規避問題的發生,有效分配導學案,為學生的預習提供必要的保障,減少學生學習的負擔。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現象》教學為例,物理教師可以將學生作為主體設計科學合理的導學案。將導學案的內容細化成四個部門,即目標的設計、課前準備、主動探究、檢測和思考。在設計教學目標方面,則要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加以設計。在此章節教學中,內容應涵蓋光源含義、光的三基色與顏料三原色等多個方面。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即可結合所設置的目標完成預習任務。要想保證預習的質量與效果,物理教師可以在檢測和思考環節為學生設置概念問題,保證學生可以自主解答,進而對自我預習的效果形成正確認知。
  2. 課堂探究階段
  基于新課程深化改革,物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將導學案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就要對教學過程中的探究環節加以利用。一般情況下,導學案的教學依據就是學案,所以說,導學案教學能夠與新課程教學改革需求相適應。但仍要認識到,在設計教學活動方面,也應將學生作為核心,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初中物理知識,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在課堂教學階段,學生已經完成可課前準備,所以很多學生都已經對所學知識予以了解,使教師可以縮短導入教學主題的時間,也使得師生負擔得以減輕。
  同樣以《光現象》教學為例,物理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其列舉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發光物體,同時讓學生對所列舉的物體進行判斷,是否是光源。很多學生都會列舉太陽、燈泡與月亮等發光物體。但是,在判斷發光物體是否為光源的時候,教師即可為學生布置任務,即光源的特點。隨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列舉的發光物體總結并進行分類。以分類角度分析,發光物體主要包括自身發光與反射發光兩部分,但反射發光物體并不屬于光源范疇。在劃分自身發光物體的過程中,可以細化成人為制造與自然發光兩種。完成小組討論以后,教學即可要求學生對比類型不同的發光物體,并對發光物體特點加以總結。   3. 鞏固和反思階段
  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為了對所學知識內容有效吸收并掌握,就必須要鞏固物理知識。另外,要想保證教師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就應當要求學生在課后積極反思。將導學案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進而對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程度加以檢測,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使其了解個人學習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對課堂反思環節加以規劃,對學生的思想給予尊重,使學生能夠將個人看法發表出來,并闡述個人的意見與建議。
  在《光現象》導學案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反映,在學習后尚未有效掌握光源的特點,而且在認知光的三原色方面也存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物理教師就應當考慮學生提出的建議,并為學生設置與其需求相適應的習題,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光源的特點與光的三基色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預留疑問與反思時間,使學生能夠主動說明學習的難點與困惑。教師進行詳細地講解,使學生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為后期物理知識的學習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要想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有必要將導學案引入其中,并積極開展課前準備工作,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化地設計,以保證學生的學習目標與方向更加明確。在此基礎上,還要強調學生自學與自主探究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與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物理教師也一定要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反思,有效吸收物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婷婷.利用導學案開展初中物理家庭小實驗的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7(3).
  [2] 施恩惠.巧用導學案催生初中物理思維課堂——以《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導學案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6(10).
  [3] 吳敦科.基于導學案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策略探究[J].神州,2018(6).
  [4] 練開楨.導學案模式下初中物理師生互動關系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1).
 ?。ㄗ髡邌挝唬簭V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育才實驗學校   510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7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