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的高中音樂德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我國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高中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除了學習文化課程以外,也要注重音樂課堂的教育。音樂可以放松人的心情,音樂教學是一種對美的感受,通過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減輕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最重要的是音樂可以通過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從而順應國家培養“全面性”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潤物無聲;高中音樂;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57
眾所周知,教育對一個國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德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一個國家對人才的培養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我們國家對于教育也十分關注,而高中時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對于學生的道德培養更是關鍵所在。本文就在高中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潤物無聲地提高高中音樂德育做了簡要說明,希望可以為中國的教育建設添磚加瓦。
一、高中音樂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壓力是巨大的,他們面臨著人生中的第一道門檻,因此,也有少數人提出在高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減少音樂美術等“不重要”的課程教育,但是,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音樂教育是學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課程,通過音樂德育教育,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審美觀,培養高中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除此之外,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真正為國家的德育教育做貢獻,培養一個個熱愛國家的“四有”青年。因此,高中音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為了高中生的全面發展,國家必須推行高中音樂德育教育。
二、通過音樂的魅力提升音樂德育教育
1. 充滿魅力的音樂德育
音樂具有獨特的韻律感和美感,音樂的旋律妙不可言。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冼星海的經典語錄帶給我們深刻的影響,他從三個方面展現了音樂的魅力。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是不可取代的,除此之外它還可以給迷茫的人指引方向,給悲傷的人以慰藉。音樂反映了我們的生活,而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音樂。
2. 音樂課堂也能實現德育教育
學科教育沒有優劣之分,每一門課程都有開展的必要性,每一門學科都能實現德育教育。并不是輕松的音樂課堂就不能實現對高中生的素質教育,其實德育教育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在音樂教育之中,作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就必須充分掌握音樂素材知識,明確每個單元的主題,深入了解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對于音樂的賞析也要符合時代的要求,選擇適合提高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素材。
3. 轉變音樂演唱形式實現德育教育
音樂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許多新型教育方法相繼出現,教師應當選擇最適合自己教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演唱形式上,合唱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因為合唱結構復雜,更重要的是合唱要求每個演唱者之間相互配合,才能表現出動人的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挑戰演唱《黃河大合唱》,這首歌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哲理,貫穿了愛國情懷,通過這首歌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合唱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協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從而減少矛盾的發生,構建和諧校園。因此,教師通過轉變演唱形式更有利于實現德育教育。
三、教師是音樂德育教育的關鍵所在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音樂德育教育中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又要做好新形勢下德育教育的學習,在選擇教育素材上不僅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且要貫徹落實學生的德育培養。教師對于教材的挖機要充分結合德育教育,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對于素材的選擇要慎重。把握好課堂的節奏,為學生分析課堂音樂學習中所滲透的德育問題,通過音樂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還要注重“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教師對教育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學生密切相關,教師是音樂德育教育的關鍵所在。
四、音樂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
作為音樂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時刻更新自己的觀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越來越信息化,對于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應用時代的產物通過互聯網技術,利用電腦為學生制作符合學習要求的PPT,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落實德育教育。
音樂是一種語言,音樂也是一種情感的抒發,音樂是富有美感的,也是富有內涵的。在高中教育中通過音樂教育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為了實現素質教育,就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要充分重視德育教育的滲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通過音樂德育教育使得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世界中提高道德素養,真正做到德育與課堂相結合。潤物無聲,花總有開放的一天,在音樂課堂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定會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全面發展型人才,為國家實現繁榮昌盛做出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海玲.以藝育德,以德促學——關于中學音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嘗試[J].文教資料,2010(10).
[2] 雷 默.音樂教育的普遍哲學是否存在[J].劉沛譯.云南藝術學院學報: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專輯,2011(5).
[3] 韓麗娜.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4] 范梅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2001.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第七中學 414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