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書育人,潤物無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基礎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已經成為現階段教育教學的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借助語文教材內容,將優良的品德融入教學教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能讓學生享受語文知識,還能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與原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教學
  引言
  小學語文是是一門具有思維性的基礎學科,所以現階段需要教師以教學課程為媒介,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德育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穿插的時候,要切記:語文教學仍需要以語文課本知識為基礎,潛移默化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
  一、語文德育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1.開展“德育故事”的活動
  德育素質的提升是日積月累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將德育教學變成一種固定的活動,融入學生的個人生活。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節語文課的開頭,抽取5分鐘的時間進行“德育故事宣講”活動。鼓勵學生們查找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并且鼓勵學生對全班同學進行故事分享。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查找類似于“水滴石穿”這樣的成語,并且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成語故事以及故事中更深層次的哲理,教會學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毅力,像水滴一樣只要堅持的做一件事情,總有一天連堅硬的石頭都有可能被滴穿。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德育故事中提取人生的哲理。[1]
  開展“德育故事”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潛移默化的感受德育教育,思想品德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還能學習到更多的成語故事。
  2.德育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新課改的基礎下,將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相結合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在小學這個基礎教學的時期,學生對語文知識充滿好奇和未知。所以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將德育教育以有趣的形式滲透進語文教材。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教學教案的基礎之上,把教材中的一些德育素材提取,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畫楊桃》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這篇文章的內涵,真實的再現課本知識的場景。將楊桃放置于講臺上,指導學生從不同的座位,不同的高度去觀察楊桃,并且將楊桃的形狀繪制出。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會更理解書本中楊桃在不同角度的形狀是完全不相同的道理。最后,教師對這節課程進行總結,指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能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想當然,而是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2]
  教師把德育教學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不僅僅能讓學生更了解課本所要傳達的含義,還能使學生提升自己的素質,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而言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要泛泛而談,而是要結合實際生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不能教授的過于深奧,而是要結合學生的需求和學習能力,這樣的素質教學才是高效的。
  3.在故事情節中結合德育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小學基礎課程,是德育教育滲透的媒介。所以教師需要重視語文在德育過程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課本的故事情節中把握文章的情感動向,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德育素質,
  例如,在學習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的《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的時候,引導學生思考魚鉤的含義。這篇文章主要以魚鉤為引子,但是更深層次的內涵是表現了表現了紅軍舍己為人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需要先讓學生清楚紅軍當時的生活處境,以及紅軍的背景資料,再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重點段落。在學生不斷的熟練朗讀中,能讓學生更加理解作者在的情感,感受老班長偉大的人格。教師在最后需要對學生進行點撥,告誡學生在生活中也應該樂于助人,善于幫助同學。[3]
  4.自主體會教學教案中的德育素質
  學生自身需要發現與運用自身的德育素質,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思考模式。在傳統的小學教學當中,教師一般只是在課上通過文章的主旨和題意,主動告訴學生相關的內涵,但是這種古老的教學其實會使得學生被老師的思想牽著鼻子走,無法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己發覺課本中所蘊含的道德和素質的概念。[4]
  例如在學習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的《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做的不是講解,而是啟發學生發散性的思維。這篇文章的難度不大,所以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讓學生生自己感受雷鋒同志的事跡,提取他的優秀思想。并且在課堂交流學生們自己的第一想法。教師做到只是整合和提高,做一個引導者。學生在互相的交流中,會汲取道更多的雷鋒同志的優秀品質,更有利于學生的思想品質額提升。
  5.在寫字中滲透德育素質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么來說,寫字教學是基本的教學。教師在低年級的教學教案中,不能過分的拔高德育教學。基于這點,要求教師在寫字教學中將字體的結構和德育教育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小學人教版一年級上的《小蝸?!愤@篇文章的時候,把這篇文章中的“蝸”這個字左邊部分寫大些,而將右邊的部分小些。在與標準的“蝸”字相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字體,得出只有標準寫字法,寫出來的字才是最和諧的道理。啟發學生得出:做事和寫字一樣,都需要合作才能走得更遠的哲理。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積極的和同學合作,幫助同學,不過分的放大自己。以一種謙虛的態度進行學習和生活。
  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教學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教案中,結合德育教學,善于發現德育教育和教學教案的結合點,對學生正確的進行引導。兩者的結合,要自然,不著邊際,能讓學生感受到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效果。最終在潛移默化中,不僅僅強化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并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給予了重要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阿斯艷木·克然木.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德育教學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
  [3]崔杰芳.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
  [4]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6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