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幼兒園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的結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我園進行了有關“環境教育與科學核心素養相結合”的課題研究,作為幼兒教育中的一個新課題,怎樣有效地將科學核心素養和環境教育?這兩個一直以來被我們認為是孤立的學科怎樣更好地結合和融入在一起?如何讓幼兒在了解科學常識和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周圍環境,萌發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呢?我們初步進行了探討,經過一年來的實踐探索及思考,得到了一些收獲和啟發。
  一、增強對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思想認識
  環境問題,說起來挺復雜,似乎離孩子很遙遠,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隨手關燈、隨手扔垃圾、隨手采摘花草樹木等,而環境教育早就滲透在幼兒園小、中、大班各科教學之中,只是較缺乏系統性和理論性。只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系統地將環境教育與科學教育相關的目標和內容進行整合,將活動的側重點按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劃分,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得到相應的提高。如小班幼兒在“認識水”的科學活動中,作為老師可以把活動重點放在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和尋找水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體驗水的重要性的基礎上,知道不要把垃圾扔進水里;中班幼兒在進行類似活動時,則應添加一些科學知識(如:認識水的性質、水是怎樣來的?)及有關自身環保行為的調查記錄等,初步感受節約用水和一水多用的樂趣;大班幼兒則應加重科學成分和自身良好行為的培養,通過做實驗和參觀污水處理廠,發現亂扔垃圾在水里給我們的生活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及污水過濾的辦法,懂得“自來水”的來之不易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不僅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都養成自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習慣。
  二、從內容和策略上尋找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的結合點
 ?。ㄒ唬┙Y合主題內容
  主題活動蘊涵了各領域的內容,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主題內容,事先要思考分析這個主題內容包含哪些科學內容,在拓展的過程中會涉及哪些環境方面的內容等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可以將主題活動中蘊涵的環境教育內容通過各種形式滲透到科學及其它教學和一日生活中。如我們在開展“廢物利用真有趣”的主題活動中,小朋友提出了“我們身邊有哪些廢物?”“廢物多了會怎么樣?”“廢物可以用來做什么?”等問題,通過展示介紹、分類、調查記錄、聽故事、手工制作、游戲等有趣的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廢物對環境的污染,知道要減少垃圾、循環利用垃圾的重要性,并懂得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另一方面,可以把主題活動中有關環境教育的科學內容進一步深化,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科學知識。如在“分一分,記一記”的活動中,小朋友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經過觀察和討論,他們發現這些廢舊物品的制作材料不同,有的是塑料做的,有的是紙做的,還有的是玻璃做的,于是,老師自然而然地對幼兒進行了有關塑料制品、玻璃作品、鐵制品、紙制品等科學知識的認識和滲透。
 ?。ǘ┙Y合環境日和季節
  認識各個環境日和季節,既是科學活動的內容,又是滲透環境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各個環境日活動里,我們爭取做到人人都參與,個個都體驗,讓幼兒與家長、幼兒園互動起來。如在“植樹節”時,通過認識樹木的結構及其作用,樹木與人類的關系及人為破壞森林引起的地震、臺風、大氣污染等惡果,讓幼兒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愛鳥日”則在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小鳥、小鳥的身體及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故事講述和舞臺劇表演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大量捕捉鳥類會出現的嚴重后果;在“世界環境日”則組織幼兒進行“我愛青山綠水”的討論和美術專題活動等,既豐富了幼兒的環保知識,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通過一個個環境日活動,既能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各種環境日的日期和意義,還在互動中架起一座座橋梁,讓幼兒從中樹立了環保意識。此外,引導幼兒運用剪剪、貼貼、畫畫等各種不同形式,把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進行環境布置,也是一種生動、直觀、有趣的環境教育,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垃圾再利用的好處。
  (三)結合日常生活
  幼兒環境行為的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僅僅靠開展一個主題和一個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科學核心素養和環境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做個教育“有心人”。環保教育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尚未有一套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為此,教師可將它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如:圍繞日常“自由活動時為什么不能大聲喧嘩”這個問題,引導幼兒討論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尋找各種聲音?耳朵的結構是怎樣的?如何減少噪音等;又如:在日常戶外活動時有個別幼兒存在故意踢地上沙塵的現象,于是,老師可先讓幼兒討論,然后再讓他們拿著塑料袋捉室內室外的空氣及觀看錄象,最后在玩玩、看看、說說中知道空氣對我們身體、環境的重要。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使幼兒的行為由不自覺轉化為自覺。如:幼兒亂摘花、亂丟紙屑、果皮,隨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時關水龍頭,以及自由活動時高聲喧嘩等現象,我們教師就要及時曉之以理,幫助幼兒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使他們懂得保護環境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ㄋ模┙Y合家長和社區資源
  馬拉古奇曾說:“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币虼?,科學核心素養和環境教育也決不能是單純性的“園內教育”,在今天,互動式的教育要求幼兒、家長、社會互相溝通、互動。雖然最近幾年家長的環保意識漸漸加強,但是,許多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且自身的一些行為習慣也比較粗魯和隨意,而我們從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則可以起到督促和糾正家長不良行為習慣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通過鼓勵幼兒與家長互相合作進行調查活動和手工制作,適當地將環保教育滲透到了家長工作中,使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所轉變,環保行為有所提高,從而促進了整體素質的提高。如:在“限塑令”活動中,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環保袋,那些家長的手可巧啦,有的用米袋、有的用舊的雨衣、有的用舊衣服……不僅形式多樣,實用性強,大部分環保袋真的可以在日常購物中使用,且有部分家長制作的袋子還含有科技成分,具有可隨意折疊、可防水、便于攜帶等功能。在孩子們的宣傳、監督和“一傳十”的帶動下,家長們也自覺地使用環保袋,有的甚至說:“家里有一個環保小衛士,想不環保都不行”。另外,通過每周一次的環保登記卡,讓家長將幼兒所做的環保行為、事情記錄下來,逐漸建立了“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為基礎的環境道德觀和環境行為意識。
  三、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成效
  經過嘗試將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相結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目標意識有所增強;另一方面所覆蓋的內容更全面、更豐富、更具有針對性,便于幼兒理解和接受,通過探索,幼兒不僅興趣濃厚,能積極、自主地參與科學活動,提高了孩子的動手制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對一些較枯燥、難懂的科學知識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還在認識科學現象的同時萌發了熱愛和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
  (一)開展科學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和手段仍需加強,由于對這方面的研究探索較少,現階段運用的形式和手段相對較單一,仍需今后多探討。
  (二)有關科學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內容和目標仍需挖掘,如何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資源重組的價值,使班際之間可以更好地互動、互通和共享資源;以及如何將科學核心素養和環境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推廣,使之成為更大的教育網絡等還有待思考。只有科學、規范地挖掘和運用教育資源,才能便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活動。
 ?。ㄈ┙處熥陨碇R還有待加強,雖然教師初步能有目的地選材、定主題開展活動,但仍缺乏有關科學核心素養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今后既要多加強理論學習;還要在教學中反復思考:如何挖掘環境教育中所蘊含的科學核心素養價值成份,使它們更好地結合?在目標、內容和實施途徑等方面要注意什么?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促進步,久而久之,就會自然地將科學核心素養和環境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7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