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犯錯的學生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在教育工作中,部分學生會犯下錯誤,使得教師在處理方面面臨難題,但也正因如此,才能體現出教育工作的本質意義。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方面的差異,尤其是一些后進生,不良習慣很多,很容易犯錯,但是內心又渴望教師的贊揚以及肯定,希望得到其他人幫助。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應正視學生犯錯狀況,與其相互溝通交流,端正心態,并指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提升道德素養,預防再次犯錯。
關鍵詞:學生;犯錯;溝通措施
在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與犯錯學生相互溝通交流,教師應總結指導經驗,給予犯錯學生一定的關心關愛,找到其優勢與閃光點,明確具體的犯錯原因,改進以往的教育方式方法,通過各種手段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提升整體引導水平。
一、用關愛的方式形成感化教育模式
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可以得知,被愛屬于每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此類需求無法滿足的時候,就會出現失望亦或是悲觀等不良情緒,導致行為失常,出現犯錯的現象。所以,對于犯錯的學生而言,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關愛的方式方法進行感化教育,形成科學化的引導模式,確保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水平。在此期間,可以根據犯錯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關愛需求等特點,開展各方面的引導工作,例如:犯錯學生平的學習成績較低,平時在課堂中不善于發言,在課間活動中比較好動,對學習缺乏興趣,喜歡做出小動作引起他人的關注。此時,教師就可以給予其一定的關心與關愛,通過正確的引導防治開展教育工作,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向犯錯學生提問,在回答之后給予表揚以及鼓勵。在課間的時候可以與其相互交流,溝通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了解學習難點。在此期間,也可以選擇容易犯錯學生作為學習小組組長、值日小組組長等,以此提升其參與學習以及日?;顒拥姆e極性,并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有助于感化犯錯學生,提升其參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再做出違反紀律的行為。
二、善于尋找閃光點
對于容易犯錯的學生而言,應當了解其閃光點,有助于提升其自信心,并使其形成自強自立的精神,轉變以往的觀念意識,激勵其積極向上。例如:某位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等到教師講話完畢就開始發表自己的言論,引發其他同學的嘲笑,對課堂正常秩序造成干擾,影響教學效果。在此期間,教師不可以一味的進行批評,而是要抓住這位學生的閃光點,為其布置課堂輔助任務,使得這位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輔助教師完成任務,感受到老師在講臺上講課的辛苦,加之教師可以耐心的與其進行溝通交流,長此以往,可以改善不良習慣,認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在此期間,也可以為其安排班級干部的職位,在日常活動中可以認真負責的完成教師所布置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轉變以往的學習態度以及觀念意識,認真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再做出違規的行為[1]。
三、明確犯錯原因針對性進行誘導
在開展容易犯錯學生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了解錯誤情況以及缺陷情況之外,還需善于尋找犯錯的具體原因,以便于因材施教的開展誘導工作,形成良好的指導作用。為了更好的完成犯錯學生的引導任務,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查找問題的原因。如若因為家庭環境因素所引發的問題,需要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了解家庭之內的實際狀況,并為其講解正確進行家庭教育、保持和睦家庭關系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在家長的支持下,更好的完成教育指導任務。如若因為學校原因所誘發的問題,應當了解具體的狀況,與其他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如若為社會原因所引發的問題,應當正確開展指導工作,了解學生與社會之間接觸的實際狀況,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更好的進行分析交流,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助于杜絕不良社會風氣帶來的影響,形成新時期背景之下高質量的教育模式。通過此類誘導方式,有利于全面了解容易犯錯學生的實際狀況,編制完善的教育指導方案,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滿足當前的實際工作要求[2]。
四、針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進
目前很多教師在學生犯錯之后,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經常會采用諷刺語言、挖苦語言進行教育,甚至會出現體罰的現象,嚴重影響整體指導效果,也無法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難以更好的解決容易犯錯的習慣問題。所以,教師需要轉變此類教育觀念意識,了解容易犯錯學生的實際狀況,明確其個性特點,開展教育工作。例如:在犯錯之后為學生提出目標要求,在目標中設定不再犯錯的任務,將表揚以及鼓勵作為主要的誘導方法,不僅可以預防為學生造成心理負擔之外,還能取得良好的引導成就,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違反規定,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觀念意識,改正自身不正確的行為[3]。
首先,在教育誘導方式創新的過程中,應采用溝通交流的方式進行容易犯錯學生的教育引導,在詳細分析出現犯錯問題原因之后,進行針對性的交流,杜絕以往批評或是扣分的方式,而是要主動的進行溝通,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形式。
其次,應當掌握教育時機以及場合,如果學生的情緒尚未穩定,很容易出現過于激動的現象,那么,相互交流就會導致矛盾惡化,如果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高,那么預期交流可能會導致教育效果降低。并且在公共場所相互交流,也無法達到良好的教育引導目的。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犯錯的實際狀況,尋找合適的時間以及場所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給予一個眼神、半路上一句問候與微笑、到宿舍中間交流給予關心等等,都可以形成良好的引導作用[4]。
最后,在犯錯學生教育的過程中,不可以一味的使用挖苦語言或是輕蔑的語言進行批評,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情感需求特點等,給予尊重,保護其自尊心,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交流,以便于消除其自卑以及逆反心理,創建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5]。
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對于容易犯錯的學生而言,教師在實際引導的過程中,應給予一定重視,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編制完善的教育指導計劃方案,通過心理健康疏導的方式,使得學生端正心態,遵守紀律,不再犯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師應當與家長相互合作,明確學生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合理的進行教育以及引導,預防心理誤區帶來的影響,以健康以及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總結豐富的經驗,邀請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共同進行探討以及研究,了解容易犯錯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指導,確保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提升誘導工作效果[6]。
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犯錯屬于難免的問題,所以,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生所犯下的錯誤,根據實際原因以及具體狀況,利用關心與關愛進行感化教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確保能夠端正學生心態,使其形成正確道德觀念,遵循紀律,杜絕犯錯。
參考文獻:
[1]李瑞根.給犯錯的孩子改過的機會[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8,5(8):21-25.
[2]欒麗華.要從學生的"不可愛"中看到可愛[J].華夏教師,2018,25(25):75-76.
[3]安宇杰.談初中數學易錯點的提前干預[J].才智, 2018,36(27):122-126.
作者簡介:黃連弟,1979年12 月生 ,女,籍貫:漢,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學語文一級,職務: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