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傳統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師按照預先設計的方案在規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場合內按規定好的流程把書本上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遞給學生,所以課堂成了教師的獨角戲,現在教育教學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新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被廣大教師所親睞。如何才能讓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更為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不同的幾個方面作了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獨立思考、互幫互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代替了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被廣大教師所親睞。我校在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實行“固本”教育,加大了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設,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科學劃分小組,搭建合作平臺
  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順利開展,發揮小組合作功能的前提。其原則是“組內有不同,組間要均衡”,分組要使小組成員學習成績、男女性別、學習習慣、性格特征、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樣可以讓小組成員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又能使全班分成的小組比較均衡,便于對小組進行評價。小組成員以6人為宜,人數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并且這幾人應該是前后座位。另外,考慮到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后,就會失去新鮮感,降低學習興趣,所以合作小組應該至少每學期調整一次,以便讓學生有更寬裕的交往空間。
  二、選擇適宜時機,體現合作價值
  教師要合理選擇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那么什么情況下是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呢?
  1.學習任務較多,需要分工協作時
  例如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課時,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它們的逆命題成立嗎?由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較多,逆命題也較多,可以將不同的逆命題分給不同小組合作探究,然后由小組代表交流本組研究成果。
  2.教學難點的突破時
  當遇到某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如果只是靠教師講授,學生知識的形成方式就僅是依靠外界輸入,效果不明顯,如果讓學生合作,通過組員間任務的分工、思維的碰撞來解決問題,則是自我發現、自我探究得到的結論,學生在探索、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不易忘記。例如在探究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猜想勾股定理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網格紙上先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再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然后合理才想出結論。
  3.學生思維受阻時
  單個學生的知識面有限,思維的開闊性也很有限,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多個人的相互啟發才能解決,這時候適宜組織合作學習。如解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62頁第17題時,學生很容易找出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及兩條對邊中點的連線把正方形分成了面積相等的四部分,那么是否只有這兩種方法呢?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發現還有很多種解決的辦法。
  4.學生意見分歧較大時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有差異的。他們的認知基礎不同,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解決某些問題時難免會產生較大分歧,這時如果教師將正確答案或者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學生可能還是不理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會顯現出其優勢,他們會在思維不斷碰撞中,不斷對比中獲得認同感。
  三、精心設計問題,鋪平合作道路
  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是對問題的探究,合作的是否順利取決于問題的質量。因此小組合作時,問題要有以下特征:問題的設計要具體,要有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才能有明確的方向;問題設計的要具有開放性,這樣才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問題設計的難度要適中,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學生才能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會有畏難情緒;問題設計的要具有層次性、邏輯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價值、有探索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所以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必須具有探索性,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讓組員在相互幫助、共同思考中鍛煉探究意識和思維能力。
  四、加強培訓指導,提高合作技能
  首先,要對各小組成員根據學習程度、表達能力等進行明確的分工,如A學生承擔什么任務,B學生承擔什么任務,C學生承擔什么任務,這樣做會讓每個同學都參與討論交流,防止造成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依賴于別人提供的現成的結論,懶得動手、動口、動腦。其次,要對各小組組長進行定時培訓。組長領到學習任務之后怎樣在小組內分配,由誰怎樣板書,由誰怎樣講解。教師每周要對各組的表現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最后,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機會,適時點撥、指導全體學生的合作技能。
  五、及時評價總結,激發合作熱情
  交流評價也就是學生間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做出判斷的過程。學生在活動中給教師反映了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教師也要給學生說明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應該采取的方法,即需要相互反饋。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自我評價,組員相互評價,小組互相評價,教師對組員個人和小組評價等。評價是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效率。評價不僅僅停留在知識方面的評價,更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評價,如參與是否積極、態度是否認真等。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創新、不斷反思、不斷進步,把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讓數學課堂煥發出青春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李玉坤.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探究[J].考試周刊,2008,11
  [3]薛棟.淺談《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學生評價[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8)
  [4]李冬金.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2(8):30-32
  [5]陳蘇寧.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4(12)
  作者簡介:郭紅憲,男(1977.03-),籍貫:河南省安陽縣,大學本科,中教一級。
  本文系國家教師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詩意生長”下的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編號:JCJYC180305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