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康復教育之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言語矯治教學是聽障兒童全面康復的重要支撐之一,在聽障兒童言語語言的早期康復中,言語矯治教學的早期介入對言語語言清晰度等康復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闡述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的原因,目前存在的問題,與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康復之間的關系等等內容,對聽障兒童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和論述。
關鍵詞:言語矯治;聽障兒童;早期介入
1言語矯治教學需早期介入的原因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推算,我國目前0-6歲的聽障兒童有13.7萬,每年新生2.3萬,是世界上聽障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聽力障礙,都會同時伴隨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所以,言語矯治作為全面康復模式理念中的重要學科之一,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國內外研究證明,0-6歲是言語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是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功能康復的黃金時段,如果在這個階段盡早的接受系統的言語矯治教學,接受科學的康復教學訓練模式,多數聽障兒童可以達到像正常人一樣交流溝通的效果,告別無聲世界,融入主流社會。
2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康復教學中,言語矯治教學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功能的提高。
2.1錯誤的認知觀念:雖“十聾九啞”,然“能聽會說”
家長們普遍會認為“十聾九啞”。所以,一旦聽障兒童配戴了適合的助聽器或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助聽補償達到最適后。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既然什么都能聽見了,“能聽會說”,很快會開口講話的。于是松懈于言語矯治教學和相關康復訓練。錯過了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的最佳時間。即錯過了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功能性構音障礙康復的最佳時期。就像一個不懂任何外語的健聽正常人,如果去到一處非母語國家,即使他能聽到聲音,也依然無法理解周圍聲音所代表的含義,依然無法自然、隨意的表達和溝通。
2.2已習得的錯誤的發音方式和發音習慣
眾所周知,越是大齡植入耳蝸的聽障兒童,康復效果越不理想,原因就是該聽障兒童已經養成了錯誤的發音方式或發音習慣。因此,言語矯治教學的早期介入尤為重要。因為在錯誤的發音方式形成前,及時的、有效的、針對性的對不同類型、不同原因引起的發聲障礙進行改善和糾正,能夠有效的避免唇、舌、下頜等運動功能性障礙給聽障兒童發聲所帶來的影響,為正常的言語語言的產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2.3錯誤自我反饋系統的建立對發音的影響
聽障兒童的言語語言交流與表達主要以聽覺反饋系統為基礎。聽障兒童想要獲得舒適的、流暢的發音,首先要解決聽的問題。正所謂“聽清楚、說明白”,正確聽覺反饋系統的建立在聽障兒童自主表達中至關重要。例如:在孩子聽力補償未達到最適時,他聽到的聲音很可能是“小白布”,然后他會將這個聲音和小白兔的實物或模型等建立音、意的連接和常規的認知。自主表達時就會以“小白布”進行交流溝通。然而,當聽力重建或助聽補償達到最適后,“小白兔”和“小白布”就發生了沖突,聽障兒童需要重新針對“小白兔”建立正確的認知和聽理解,再通過自我反饋機制,建立正確的發音認知,糾正自己錯誤的發音模式。
3言語矯治教學早期介入和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康復之間的關系
語言并非與生俱來,每一個語言發展階段與呼吸系統、發聲器官、構音系統、生活經驗與表達動機等等都有密切關系。雖然每個聽障兒童言語語言發展的過程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會隨著自然發展階段而成長。
3.1盡早干預、防患未然
言語矯治教學并非習得語言后,或發現言語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后才進行介入的。而是應該在發現兒童存在聽力問題,進行聽力補償或重建干預的同時進行言語矯治教學的干預。以預防舌、唇、下頜等構音器官出現功能性的障礙,或是其發聲時音調偏高或偏低,或是其呼吸系統出現呼吸支持不足或呼吸與發聲不協調的問題等等。
3.2配合言語語言的發展順序,培養正確的發音習慣。
雖然聽障兒童的聽損程度由于聽力重建或助聽補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聽障兒童本身依然還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突然聽到了很多聲音,或者突然發現聽到的聲音和以前的不同,就需要專業的言語矯治教師進行相關的教學引導,將之前模糊不清晰的語言聲、環境聲等等聲音全部擦除,重新寫入準確的、清晰地聲音。并通過言語矯治教學的方式方法,在習得語言的早期階段就幫助聽障兒童掌握正確的發音技巧,培養聽障兒童正確的發音習慣等等。如此,聽障兒童的言語語言功能才會飛快地進步。
3.3結合言語語言的關鍵期,建立正確的聽反饋系統
健聽兒童的語言關鍵期為0-6歲。因聽障兒童的聽覺狀況在早期并未得到適宜的補償或重建。所以,早期在錯過正常的語言習得關鍵期后,語言重建的關鍵期變得至關重要。所謂關鍵期,指的是聽障兒童語言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一般在佩戴適合的助聽設備后一年內。在關鍵期,聽障兒童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容易快速的接收外界的各種聲音。言語矯治教學的早期同步介入能適時的幫助其在掌握正確的發音方式的同時建立正確的聽理解和聽覺反饋系統,形成良好的發音機制。在發音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良好的自我辨別和自我糾正。
4結語與展望
在聽障兒童的言語矯治教學中,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何種言語語言障礙類型,早期介入都有助于言語語言康復效果的改善與提高。通過言語矯治教學的方法,解決聽障兒童各種各樣的發音異?,F象,使其發音自然、清晰,會達到更加理想的康復效果。未來,對聽障兒童言語矯治的早期介入的研究還需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小齡兒童言語矯治教學常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言語矯治教學中的探索。③語言功能性障礙的個案分析與研討
參考文獻:
[1]陳卓銘,特殊兒童的語言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6
[2]唐木得,構音語音訓練手冊(聲母)[M].香港:四季出版社,2015.10
[3]盧紅云,黃昭鳴.口部運動治療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
[4]萬萍,言語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
作者簡介:畢聃,女,漢,吉林省梅河口市,廣東省肇慶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本科,幼兒園一級教師,聽障兒童言語語言康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