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德育融入聽障生課堂教育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現出來,因此,加強特殊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是聾啞孩子不同于一般的學生。特殊學校的老師應當主動地、積極地開展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老師在德育教育中,要提高我們的德育實效,必須要轉變老師的德育理念,用適合特殊學生的德育理念指導老師的德育工作。同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都是全面培養,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他們這些聾啞孩子也是如此,不僅希望他們的身體健康,也希望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也是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的基礎,這些聾啞孩子有了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更好的長大成人,成為一個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德育;聽障生課堂教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71-01
  引言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家長都為了生活都很忙碌,平日只注重關注孩子的成績,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不了解孩子的道德品質,特別是這些特殊學校的孩子,他們自身的不足很容易讓他們內心脆弱,本來就比正常的孩子要承受的更多。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教書又育人的意識和讓這些聾啞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感,老師的德育功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去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老師要積極配合號召和相應,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去促進學生優秀德育品質的發展。
  一、德育融入聽障生課堂教育的重要性
  1.德育融入聽障生課堂教育的現狀。
  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更別說是這些聾啞孩子了,因為他們自身的不足就讓他們的內心變得脆弱。老師的教育經常也只是口頭提一下,并沒有融入到學生的課堂教育中去,空有一個架子,孩子無法真正受到影響。另外這些孩子成長的環境的不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平日家長忙于工作,爸媽的關心不夠,加上在特殊學校老師沒辦法去注意到每一位學生,一邊要教學,一邊要做好老師該做的,學生的心理變化也很難被老師發現,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家長的監管力度也嚴重不足,學生自己也心智不夠成熟,他們本身就會很敏感,心理容易出現問題。
  2.德育融入聽障生課堂教育的必要性。
  聽力障礙的學生在社會中更需要得到關愛,他們自身就比較脆弱,所以在特殊學校培養這類學生道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這類學生內心處于敏感階段的時候,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如果沒有做到好的應對措施,學生要是走上了歪路,后果將不堪設想,這關系到學生一輩子的健康發展問題。近幾年來學生自殺事件和犯罪事件頻頻發生。我們應該為這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書育人也是老師的本職工作,老師應該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他們多進行心理輔導,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課堂教育中去。在這個知識制勝的時代,社會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青少年處在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引導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盛。
  二、德育融入聽障生課堂教育的有效措施
  1.老師在律動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聾啞孩子的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如果聾啞孩子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學生的道德品質自然也不會高尚。所以特殊學校的老師要多在律動課中觀察學生,在律動課時,組織學生學習旋律,帶入歌詞,盡量在律動課中營造一種歡快的氣氛,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要讓學生對律動課的學習和學校環境形成抵觸的情緒,老師要多鼓勵學生主動發聲,發現學生有心理變化時,要及時記錄,私下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煩惱,并為其指明解決問題的辦法,事后也要多留意多觀察,看看學生的問題是不是得到了好轉。老師要發揮自己老師的職責,針對這些學生的問題,對比班上其他同學進行分析。同時這類特殊學校也要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共同努力,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的養成。
  2.制定適合學生的有效激勵策略。
  特殊學校的老師制定的激勵策略的實施一定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由于聽障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激勵要因人而異,比如在律動課中,老師要鼓勵孩子主動發聲,多動手,一些學生的表現很好,律動課的老師可以激勵他們把日常表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給他們制定一個更難的節奏旋律;一些學生的日常表現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在律動課中激勵這些孩子,讓他們充分自信,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因此,給聾啞孩子們在律動課中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是實施激勵策略的重要方面。
  3.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
  特殊學校要足夠重視聾啞孩子的德育教育,大力支持聾啞孩子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是把德育教育融入語文和律動課中,同時老師也要響應學校的號召,通過家長會或者其他活動與聾啞孩子的家長建立友好的關系,借此類活動與學生的家長加強聯系,詢問這些孩子在家的表現,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及時向家長匯報,因為老師沒辦法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現,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所以這就不利于孩子德育素質的提高,特殊學校與聾啞孩子的家長加強聯系,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質,讓聾啞孩子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以及各方面的影響,造成了聾啞孩子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礙,阻礙這些學生健康道德品質的養成。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來關心、維護聾啞孩子的心理健康,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和律動課以及其他課堂中去,提高這些學生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朱永久.新時期聾生道德體驗的激發與培養[J].中國特殊教育,2004,07:26-28.
  [2]]張志君,陳斌斌,顧海根.聾啞與聽力正常青少年道德判斷能力比較研究[J].心理研究,2008,05:32-35.
  [3]何亞云,馮江平.道德理論的新進展——道德判斷的社會直覺模式[J].心理科學,2004,05:1190-1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