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認知視野下聽障兒童的全面康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具身認知理論是強調認知、身體和環境集成系統的認知結構。這一理論具身性、情景性和體驗性的特點都與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極為貼合。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和解放幼兒的身體,重視教學的情景性和動態性,提供豐富的感知覺刺激,有利于促進聽障兒童的全面康復。
關鍵詞:具身認知 聽障兒童 全面康復
聽障兒童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不斷進步的概念。最初人們有聽力障礙,基本會被歸為“十聾九啞”,到后來,慢慢進步到“能聽會說”,再到現代的全面康復概念。這種轉變不僅是醫療的進步,也是社會教育、職業等等各方面的進步。具身認知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的新思潮,強調身體、情景、體驗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認為學習是全身心參與的過程。這思想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聽障兒童的康復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具身認知的內涵
具身認知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其中心含義是指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認知是通過身體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而形成的。[1]這一理論認為身體體驗、心理狀態、環境因素如同認知的三原色。當我們調整任何一個因素時,我們的認知就會產生改變。這一理論為人類的心智的研究,尤其是為學習行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
二、具身認知理論貼合聽障兒童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期兒童的身心發展主要可以從生理發展和心理兩個層面來看。在生理上,幼兒主要表現為腦、身體和動作的發展。幼兒通過身體動作不斷與環境發生互動,進一步促進了腦的發育。在心理上,幼兒通過身體與環境的互動,形成以身體經驗為中心的的直覺思維。[2]幼兒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聽障兒童首先是兒童,他們遵循著和正常兒童一樣的成長規律,有著和正常兒童一樣的發展需求。
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身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這理論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對聽障兒童的全面康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具身認知在聽障兒童全面康復中的應用
(一)尊重和解放幼兒的身體,巧妙設計游戲
聽障兒童和正常兒童一樣,他們天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情緒極為不穩定。針對這些特點,在開展活動教學時,想讓他們能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限制和管束著身體,被動地接受知識是不切實際的。相反,我們應該尊重和解放幼兒的身體,巧妙設計游戲,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游戲使兒童的身心處于主動學習狀態,而不是無聊、厭煩、無所事事,在游戲中可以主動認知、快樂進步。在學前聽障兒童康復教學中,運用游戲的形式實施康復教學,不僅可讓聽障兒童主動參與康復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更可使康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地板上“摸、爬、滾、打”,在教室里學鳥飛、學狗叫、學小白兔跳、學烏龜爬,還可以利用各種游戲活動進行康復訓練,把良好行為的培養、聽覺語言能力的提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
?。ǘ┲匾暯虒W的情景性和動態性,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聽障兒童由于聽覺刺激的缺失,對事物的認知更依賴于視覺、觸覺和嗅覺獲得,與正常兒童相比,有意注意的穩定性較差,需要活動來吸引和支持。此外,聽障兒童的形象記憶要優于語詞記憶,由于語言發展遲緩,思維發展表現更多的是具體形象性,能夠掌握具體事物的概念,卻不易掌握抽象事物的概念。具身認知理論認為環境和身體一樣,在認知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介入語言輸入,使聽障兒童枯燥的語言康復訓練變成輕松有趣的語言學習,讓康復更有成效。
聽障兒童的康復訓練應該隨時在日常生活中開展,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助于與聽障兒童習得語言,開口說話。例如,在吃飯的生活場景中,讓孩子參與到布置碗筷,介紹菜式,收拾碗筷的過程中,并介入語言輸入,幫助孩子建立語言上的聯系。在超市購物的場景中,讓孩子參與到列購物清單,選擇商品,付款的過程中,激發孩子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語言,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輕松有趣,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再加上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參與,孩子所獲得的認知就更形象、更立體。
此外,具身認知理論對環境的重視還要求給聽障兒童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和諧的教學氛圍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身體和環境的互動實現身心融合的學習,保證康復質量,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ㄈ┨峁┴S富的感知覺刺激,增加體驗教育
“人以‘體認’的方式認識世界,心智離不開身體經驗……我們的范疇、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現實客觀的、鏡像的反映,而是由我們的身體經驗所形成,特別是感覺運動系統密切相關的”。[3]針對兒童對事物的知覺決定了兒童對事物的理解的特點,更應該關注兒童的感知覺的豐富。兒童認識的發展不能脫離實踐活動。“教育為實現其目的,必須從經驗即始終是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出發?!盵4]
而多姿多彩的活動課能為聽障兒童提供豐富的感知覺刺激,幫助其積累外界事物的經驗,促進經驗系統的發展,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發展。活動課是一種對聽障兒童進行綜合訓練的教學形式,主要包括游戲、美工、音樂等,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孩子的素質得到較全面的提高。舞蹈使他們身姿優美,動作協調;繪畫培養他們美感和觀察能力;體育活動鍛煉了他們的大肌肉協調能力、合作能力和觀察力;建構游戲發展他們空間想象力;手部精細動作的練習刺激了語言中樞的發展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孩子的視、聽、觸、感等個方面都得到了鍛煉,為更快更好的掌握語言提供了條件。正所謂“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體驗到的才是最真實、最深刻、最鮮活的”,聽障兒童獲得的豐富感知經驗有利于促進認知發展、情感發展,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得到較全面的康復訓練。
結語
具身認知理論為聽障兒童康復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康復不是枯燥無趣的,康復必須發生在具有各種經驗的身體主體之上,身心一體不可分?;诰呱碚J知觀的康復訓練與動作訓練、情景教學、體驗教學互為條件,互為支持,共同促進聽障兒童全面發展、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葉浩生.具身認知——認知心理學的新取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0(5).
[2]王園.具身認知視角下幼兒園探究式科學教學活動的實施[J].重慶出版社,2016.
[3]費多億.認知研究的現象學趨向[J].哲學動態,2017(6).
[4]莫里斯·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