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新時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和生活之間本身具有緊密的聯系,如何更好地引導教育回歸生活,并不斷提升學生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成為當前教師研究的重點。本文圍繞當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結合實際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具體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問題;措施
伴隨社會主義法制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新形勢下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不僅應當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更應當全面加強教育和生活的有機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法制意識,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和幫助。加強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對策探析,意義深遠。
一、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面臨的問題分析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實施了多年,但是對于初中學校而言,在教育教學方面依然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習慣于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講述,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不利于引導學生將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加以實踐應用。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作為初中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述,學生面對比較枯燥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興趣不高,所以應當加強生活化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目前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教學方面還面臨諸多的困境,具體體現在:
1.教育內容有失偏頗。目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往往比較關注智力教育,忽視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并不是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來進行衡量,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一些觀念,但是總體上看依然受到應試教育以及來自家長等方面的壓力,從而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與法制教育加強德育教育滲透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困難。
2.教學形式不夠多樣化。目前在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學方面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教學方面,和生活化聯系不夠緊密,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教學壓力比較大,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和局限,從而不利于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何談教育成效的實現。
3.學校、社會、家庭在教育方面未能形成共識。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并不是單純地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就達成了目標,更應當注重生活教育,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方面應當和學校教育達成一致,社會也應當加強法制建設,為孩子的成長創設更加良好的環境,但是目前在這三個方面沒有形成有效共識,存在一定的沖突,影響了道德與法制教育生活化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加強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課程的開設,初衷是為了不斷培育學生的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只有和生活進行聯系,融入生活化的元素開展教學,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加強生活化教育,既為道德與法制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同時又有助于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視野,從而不斷引導他們注重生活實踐,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與法制素養。
三、新形勢下加強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思路探析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并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索。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道德與法制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升,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并結合實際搜集更多的經驗和做法,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要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索,在教學內容方面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在課程教育的組織形式方面也要不斷創新,比如可以在開展基礎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入相關的當前社會熱點案例等,讓學生聯系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全面提高他們遵章守紀意識,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等,將教學難點和重點等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學以致用,構建系統的認知體系。
2.加強道德與法制實踐教學活動設計。想要更好地引導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應當加強實踐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加以應用,不斷提高學習成效。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圍繞當前的熱點話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辯證地研究。還可以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搜集相關的資源,充分詮釋自己的觀點,全面豐富理論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邀請專家進行講座,引入生活案例等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理解深刻的內涵,更好地提高回歸生活、知識全面應用水平。
3.加強道德與法制教育和其他學科的融合與滲透,更好地提升生活化教學的豐富性。除了在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上進行形式和手段創新以外,教師還可以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以及認知基礎等,以此為基礎加強學科滲透,更好地在基礎課程體系中融合更多的法制理念以及生活化理念,開拓學生的眼界和定位,不斷提高他們知識活學活用能力。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教學,應當聯系實際,圍繞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并加強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升,構建豐富的理論課堂和實踐教學課堂,加強學科滲透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學成效,提高生活化理念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臧秋菊.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7(06)
[2]張悅.源于生活回歸生活——道德與法制課中學生的規則意識[J],人生十六七,2017(04)
[3]王峰.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5)
[4]扎西永忠.針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回歸生活的探討[J],電子樂園,2018(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7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