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學情分析的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運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參差不齊,聽、說、讀、寫四方面各有所長,存在或多或少的個體差異,這是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前提。在語文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時候,尤其是小組的組員分配時,要考慮到學生學情的差異,并通過合理的人員分配實現小組間的均衡和小組內組員間的互補,這樣才能實現小組合作的最優化和有效性。
  關鍵詞:合作;個體差異;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59-01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越來越被廣大語文教師關注。其形式的創新克服了傳統單一教學方式的死板,極大地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在小組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充分發揮群體的助長作用,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就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著手。
  1.為學生展示個性給予及時的激勵
  很多學困生,在小組中參與討論,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膽量,對于自卑心理較重的語文學困生,千萬不能冷嘲熱諷,再次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宜多鼓勵、少批評,教師在課上也要避免其他學生的數落,要強化正面的進步。平時課堂上多給他們一些發言的機會,只要答對就大加贊賞,以期增強自信心;針對學困生的特長設計小組合作探究的思考題,為學困生創造顯示才華的機會。因為小組合作中每個異質小組成員按成績編號,號相同的組員比賽誰答題得分高,其實就是按同質(同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在語文基礎和能力上大致相同)分組,使語文水平基本相等的語文學困生代表自己的異質小組平等競爭,這樣有利于學困生參與,也能鼓舞他們的自信心,因為每個人都有奪冠的機會。我在平時的操作過程中,特別注意異質小組的動態平衡,一旦哪個異質組優勢或劣勢較明顯,就進行合理調整,并關注構成同質組的組員特別是語文學困生之間的能力相當,能力較強的上調到高一級同質組,總處于劣勢的下調到低一級同質組,讓每個組成員都有信心參與競爭,同時又不敢掉以輕心,較好地調動全體學生尤其是語文學困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他們參與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好的學生是夸出來的,冷嘲熱諷的批評要不得,但必要的批評不能少,如語文學困生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作業不認真,上課不認真聽講,背書不按時完成等有礙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放縱不得。
  2.教師全方位充實自身綜合業務素養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語文科學認識,務必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合作學習資料的選取,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
  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資料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愿望時,才能用心主動地參與。
  教師主角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主角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3.教師找準激發學生興趣的切入點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切入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研究的欲望、思維的火花,能使教學雙方都心中有數、目標明確,使教學內容簡明扼要,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順利。反之,課還未開始,學生即產生畏難情緒,課堂會如一潭死水,推進比較困難。
  教學中只有準確選擇切入點,才能做到"牽一點而動全文",在簡簡單單的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達到小組合作的效果。使課堂實效性得到最大的顯現與提升.路老師在教學《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很快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文章的重點段落。從“不容易”這個詞語開始本堂課的教學,切入點非常小,但是操作性極強,學生很快就從動詞下手分析人物形象,很快就在小范圍的討論中,體會出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艱難,學生在這小范圍的討論中,也能發現動詞的精美之處。這對于學生來說沒什么難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課堂參與度。也會積極發現文本中的其他細節處,補充并豐滿了人物形象,整個課堂思維火花迸發。
  4.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它強大的優勢,但我們仍然需要積極探索,將它的優勢展現出來。語文學科具有它的獨特性,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適合運用小組合作這種方式,在不同體裁的課文中,如何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充分體現課文的性質,而不是為了小組合作而小組合作,這有待于我深入進行課題實驗,將有關有效教學的理念、策略和實踐有機結合,嘗試設計針對性更強的小組討論題,繼續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如何使參與合作探究的小組水平相等,實現小組間公平競爭。并能夠給每一個小組創造機會交流、學習經驗。使學困生積極參與。在教學設計上,如何在問題的設計上能夠更精準。
  參考文獻
  [1]張鴻苓.語文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美)約翰遜 著,伍新春、鄭秋、張潔 譯.合作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2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