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的使用現狀與改進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使用課堂評價語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緩和師生關系,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然而,課堂評價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卻不盡人意,往往是評價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因此,改進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的形式與內容顯得很重要。
【關鍵詞】語文課堂 評價語 使用現狀 改進策略,
語文課堂上教師對小學生的評價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激勵性語言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緩和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引發其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有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能影響學生很長時間,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教師的贊賞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教師的批評也能讓學生情緒低落,缺乏學習自信。因為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成長期,他們尚未建立對自己正確評價的能力,往往受身邊人,尤其是教師的暗示比較多。
縱觀現在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評價語言還存在很多問題,亟須改進。
一、課堂評價語的使用現狀與分析
1.課堂評價模式單一化
現在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有一種形式:激勵性評價。我們強調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不是說不要批評學生,而是要批評得法、要尊重學生,真正起到提醒學生改正錯誤的作用。表揚性的評價語用得過多、過于頻繁反而降低了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讓學生認為得到老師的表揚其實很簡單,導致學生形成了淺嘗輒止、隨意應付的不良學習態度;并且過于頻繁的表揚會讓學生驕傲自滿,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評價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事實上,學生在學習中、在班級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失誤和缺點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利用好“錯誤資源”,讓學生改正錯誤、不斷進步。
2.賞識教育方式程式化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只要學生回答出問題或者完成了教師指定的任務,不管結果如何,教師都是“不吝贊賞”,像“太棒了!”“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等賞識性評價語充斥了課堂。教師的這類課堂評價沒有從學生的實際表現出發,只是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對學生的賞識力度??梢哉f這樣的“賞識教育”“含金量”極低,它缺少對學生課堂表現應有的理性分析,而且,教師這樣不加分析、胡亂“表揚”,對于那些真正課堂表現優秀、具有思維創新性的學生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對學生的賞識也應該有度,如果一味濫用。只會適得其反,失去了“賞識教育”應有的激勵作用。
3.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
課堂評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導向性:通過教師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該向哪個方向努力等。像“你的回答真精彩”之類的評價很籠統,沒有點明評價的實質“到底精彩在哪兒,回答好在何處”。教師都沒有點明。學生聽了也是一頭霧水:一次不經意的表現怎么會得到老師如此高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對類似的評價也就習以為常了,課堂評語也就發揮不了正面評價的導向作用。
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維含量上分析,都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學生的想法是大眾化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到;而有的學生的想法比較有創造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教師在評價時一定要有針對性,點明“好在哪里,何處精彩”。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的改進策略
1.評價要注重導向性’,
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要為課堂教學服務,更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評價既要有激勵性評價,體現賞識教育的導向功能,但在表揚鼓勵的同時,又要有適當的批評評價,使學生從挫折中吸取教訓,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教師要注意使用充滿智慧的評價語言,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課堂評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成為學生努力上進的“方向標”;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例如,夸獎學生想法獨特時,可以說:“你能聯系日常生活想出與眾不同的答案,看來你很愛動腦子!”這樣的表揚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導向性,不僅肯定了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和想法的獨特性,而且還暗示了學生考慮問題時要多聯系生活實際。遇到問題要勤于思考。對于學生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主題或者不到位時,教師要用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理清思緒,像“先別急著回答,是不是應該……呢?”“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答案?”課堂上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時,教師不要過早作出總結性評價,而是要多聽聽學生“五花八門”的回答,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大膽思考。課堂評價要多用“有獨到的見解”“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之類的話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紛呈。
2.評價要體現人文性
新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當充滿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語文課堂應是民主的課堂,師生之間是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見解。更要尊重并欣賞學生的差異,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不要使用歧視性的語言,尤其是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語言打擊學生;要循循善誘、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糾偏改錯,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原因,明白自己的“短板”,從而明確以后的努力方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發掘學生的潛能,不放過學生身上的每個閃光點,從而打造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語文課堂。
有的教育專家提出了“蹲下來和學生交流”的教育思想。這里的“蹲下來”是指教師的教學態度要平和,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平等交流,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充滿人文關懷。例如,當學生回答時由于表達障礙難以闡述清楚時,如果教師用粗暴的語言呵斥學生,那么學生心中剛剛燃起的思維火苗就會被生生掐滅。脆弱的自尊心就會受到無情的打擊,以后再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而如果教師說:“相信你的想法跟我的想法是一樣的?!比缓笥锰崾拘哉Z言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想法慢慢表達出來。此時,學生內心肯定會對老師充滿感激和敬愛。因為教師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評價語,既化解了學生在回答不出問題時的尷尬,又小心翼翼地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有很強的暗示作用。
3.評價要科學、合理
筆者認為,科學的、合理的課堂評價必須符合“適時、適度、適宜”的標準。
?。?)評價要適時
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指出:有益的課堂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一定要適時評價,才能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及時性”是課堂評價的基本特征,體現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在學習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實時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原則上,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堂評價以“及時性”為主,但在學生的學習結論還沒明確的時候,也要適當延遲評價,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與糾正的時間。
(2)評價要適度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適可而止,不能濫用。那種無論學生怎么回答、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都用“好”字夸贊的課堂評價一定要摒棄。評價用語要與學生的實際表現相符,不能籠統含糊,也不能過度夸張,否則,會讓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產生懷疑甚至不信任的態度。
(3)評價要適宜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不斷調整,要符合學生身心發育的特點。像“很好”“很棒”“真不錯”等評價語在低年級用用還行,如果到中高年級了還用這些簡單、空泛的評價語就不合時宜了,而應該用符合中高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描述性語言進行評價。例如,“你的表達非常清晰流暢,真棒!”“有的同學沒有認真聽,認真傾聽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呀!”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因為什么被贊揚,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因為什么原因被批評。教師對學生的贊揚要具體、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批評要委婉、要點到為止,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立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用好課堂評價語這一“神器”,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3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