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抓住要點細揣摩 辨析角度巧挖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指要
   論述文閱讀??嫉囊粋€考點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求歸納某一片段的思想內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考查的是考生在閱讀理解、篩選整合的基礎上對文章作進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歸納內容要點”是對具體的現象加以概括、綜合,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正確概括具體的內容;(2)正確闡發抽象的內容;(3)正確解說含蓄的內容?!案爬ㄖ行囊馑肌敝饕疾橐韵聝蓚€方面:(1)概括、歸納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論點);(2)揭示文章的意義、價值、目的、用意。
   作者的觀點態度是對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作者對某具體事物的主觀傾向,或贊同或反對,或喜愛或憎惡,帶有鮮明的個人主觀色彩,其表述因文體而異。有的直接說出,有的則分散在字里行間,若隱若現。有的文章從總體上看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明確的,但具體到文中某一部分內容的觀點態度,如引用、轉述多人觀點時作者本人的意圖就比較隱蔽。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既是對作者的思想觀點和人生態度的分析,也包含著對某一具體問題的分析。做好此類題目,要求考生整體把握全文及各個段落層次中的主要內容或基本觀點,抓住要點細細揣摩,辨析角度深入探究,才能得到準確的答案。
  “抓住要點”怎么抓?
   一要“去粗取精”,即緊扣材料中的關鍵文句,重點理解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及面。
   二要“抓住關鍵”。對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及文眼等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關鍵部位。文題常能反映作者的立意或命題角度;文章開頭或開門見山,或設例引譬;文章結尾卒章顯志;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點,抓住這些關鍵部位不失為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好途徑。
  “辨析角度”怎么辨?
   一是從綜合角度去“辨析”,即綜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重點句,我們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句意或幾個相對重要的句子的意義進行綜合歸納,提取內在“公因式”,由面而點,歸納出內容要點。從文章中分解出要點,歸納各層層意,進而提煉出中心思想,是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最實在、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也是一種傳統的方法。
   二是從“縱橫聯系”的角度去辨析。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狀況、作品背景,甚至與文章運用的材料相關的一些情況,都是我們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所必須了解的,通過這樣的縱橫聯系,可以幫助考生揣摩作者意圖,給文章正確定位,從而概括中心思想。
  考場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魏晉南朝人品評人物,非常重視人物風度的清俊爽朗之美?!妒勒f·容止》載:“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又載:“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這里贊譽人物的風神姿貌,用了“爽朗清舉”“俊爽”等詞語,大致都是清俊爽朗的意思。當時玄學盛行,上層人士往往把超脫塵俗、神游物外當作雅人雅事,他們認為清俊爽朗的風度是一個人在思想、感情、性格方面超脫塵俗的標志?!妒勒f》等書關于風姿、風神的記載都是針對人物的外部風貌說的,文學批評風骨論中的風是針對思想感情呈現為作品的外部風貌說的,二者特色都是清??梢娢膶W批評中風的概念是從人物品評借用而來的,而且借義同原義也仍相吻合。(這一段落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即“魏晉南朝人品評人物,非常重視人物風度的清俊爽朗之美?!辈⒁浴妒勒f》當中的有關記載加以佐證,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然后由品評人物“清俊爽朗的風度”,聯系到“文學批評風骨論中的風”,闡明兩者的相似點。)
   至于品評人物的所謂骨,是指骨相、骨法而言?!顿p譽》載:“王右軍目陳玄伯壘塊有正骨。”《輕詆》載:“舊目韓康伯,將肘無風骨?!弊⒁墩f林》曰:“范啟云:韓康伯似肉鴨。”壘塊原意指眾石錯落突兀,這里指人的骨骼挺拔。陳玄伯骨骼挺拔,故王羲之評為“有正骨”。韓康伯肥胖臃腫,有似肉鴨,骨骼為血肉所掩,故被人評為“無風骨”。肥胖使人體好像無骨,借用到文學批評方面,則肥辭使文無骨,故《風骨》說:“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保ㄏ攘信e有關古代資料,闡發“品評人物的所謂骨”,然后聯系到文學批評方面的“風骨”之“骨”,揭示兩者的相通之處。前兩段重在論述文學批評中的風骨論。)
   讓我們再來考察一下六朝畫論中的風骨論。人物畫評論中關于風骨的概念,是直接從當時人物品評的言論中得來的。顧愷之《論畫》一文中多處運用“神”“骨”等詞品評古畫,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序》認為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氣韻生動即指風,骨法用筆即指骨。謝赫把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放在六法第一、第二位,可見他對風骨的重視程度。畫論中風、神、氣韻等詞,都指人物的神情風貌在畫中表現的生動性而言;骨、筆跡、骨法用筆等詞語,則指人物的骨相形貌在畫中是否被勾勒得遒勁有力而言。人物品評、畫論中風骨連稱,除二者都很重要外,還由于二者的關系頗為密切。(本段主要以顧愷之《論畫》和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序》為例,論述六朝畫論中的風骨論,從而證明人物品評、畫論中風骨連稱,關系密切。)
   文學批評中的風骨論和畫論中的風骨論的關系比起和人物品評的關系更為接近,因為文論、畫論二者都是文藝理論。畫論中的風骨論產生時代較文論中的風骨論要早,文論中的風骨論,或許主要是從畫論移植而來,從畫論中的風骨論發展到文論中的風骨論,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畫論中首先強調氣韻生動,借用到文論,劉勰也強調“風”在作品藝術表現中的首要地位,他在《風骨》中說“詩總六義,風冠其首”。其二,畫論中也很強調骨法用筆,移用到文學創作上,骨法用筆猶如端直勁健的語言。在繪畫上,骨法用筆和隨類賦采在步驟上有先后之分,即先勾勒輪廓,再施色彩;在寫作上,端直勁健的語言和美麗的辭藻在運用上卻是不可能劃分為先后兩個步驟的。(以具體事實證明畫論中的風骨論與文論中的風骨論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強調文學批評中“風骨論”的審美價值和意義。)    從人物品評到畫論再到文論,三者的評論對象雖有不同,但風骨概念的基本特征卻沒有改變,風均指清俊爽朗的風貌,骨均指端直勁健的骨骼。(總結全文,再一次強調人物品評、畫論、文論中“風骨”這一基本概念的一致性。)
   (選自王運熙《從〈文心雕龍·風骨〉談到建安風骨》,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學批評中風骨論中的“風”是指作品的外部風貌,它是內在思想感情的外在呈現。
   B.文學批評中,風骨論的“骨”是指作品端直勁健的語言,辭藻美麗的作品都無“骨”。
   C.文學批評中的風骨論雖然源于人物品評,但它與畫論中的風骨論的關系更為接近。
   D.文學批評中的風骨論的產生晚于畫論中的風骨論,它可能是從畫論中移植過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南朝人贊譽人物的風神姿貌“爽朗清舉”“俊爽”,其實就是肯定他在思想、感情、性格方面超脫塵俗。
   B.六朝人物畫論中的“風骨”概念直接源于人物品評的言論。謝赫認為,“風”指氣韻生動,“骨”指骨法用筆。
   C.在六朝畫論和人物品評中,“風”與“神”“氣韻”等詞,“骨”與“筆跡”“骨法”等詞的含義是完全一致的。
   D.無論是魏晉南朝的畫論還是文論,都把氣韻生動放在首位。劉勰《風骨》中所說的“詩總六義,風冠其首”便是明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玄學盛行致使魏晉南朝上流社會看重超脫塵俗、神游物外的雅人雅事,這影響到當時人物品評的取向,也對后世的畫論、文論產生影響。
   B.“風骨”這個概念本為魏晉南朝人品評人物的用語,“風”指清俊爽朗的神情風度,“骨”指挺拔端直的骨骼,后被借用到文學批評中。
   C.從人物品評到畫論再到文論,均有“風”“骨”概念,其基本特征前后一致;又因為二者的關系頗為密切,地位重要,常常風骨連稱。
   D.畫論中的“骨”即骨法用筆,是指畫中人物輪廓分明、遒勁有力,所以,韓康伯肥胖臃腫,不符合審美標準,陳玄伯因骨骼挺拔而受贊譽。
  靈犀一點
   無論是抓住要點還是辨析角度,都要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之上展開,都要依據文本,緊扣命題指向,認真分析選項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作出準確的判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6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