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配合中藥貼臍法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觀察溫針配合中藥貼臍法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與常規西藥治療的療效差異。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針刺加中藥療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結束后評價臨床療效,并對比兩組復發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治療組復發5例(16.7%)、對照組復發16例(53.3%),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單純的西藥治療比較,溫針配合中藥貼臍法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療效顯著,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溫針;中藥貼臍;復發性口腔潰瘍;脾虛濕困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
[中圖分類號] R7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22-04
復發性口腔潰瘍( 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是臨床常見的口腔黏膜局限性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潰瘍性損害[1],其病因復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具有局限性、疼痛性、復發性、自限性等特征[2-3]。經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具有20%的高發病率,多見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4]。由于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確,西醫治療多采用局部涂藥膏或口服消炎、鎮痛類藥物給予對癥治療,存在容易復發、療效不明顯的問題。本研究采用溫針法聯合中藥貼臍法治療,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 2017年9月在臨沂市中醫院口腔科和針灸科門診就診并符合“口腔潰瘍”診斷的患者,根據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共篩選出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6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口腔黏膜病學》相關標準[5]:(1)至少有2次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史;(2)呈自限性、周期性發作;(3)唇、舌、頰、軟腭等處有單個或多個呈圓形或橢圓形分散的潰瘍面,中心略凹陷,周圍有充血紅暈,表面表面被淡黃色假膜覆蓋,周邊紅腫隆起,捫之基底較硬,疼痛明顯;(4)身體其他部位無潰瘍及糜爛。
1.3 中醫辨證標淮
參照《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口齒科學》《中醫咽喉口腔病學》中的有關內容制定。(1)主證:在口腔的唇、頰、軟腭或齒齦等處的黏膜發生單個或者數目較少,形狀不規則,或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其潰瘍較為淺平,周圍輕度水腫,充血不明顯,瘡色暗紅或暗淡呈灰白色,基底呈灰白色,潰瘍面上的覆蓋物厚如糜粥,局部灼痛輕,發作時間較長,愈合緩慢;(2)次證:食后或午后腹脹,腹痛綿綿,遇溫得減或消失,食少納呆,胃脘痞滿,大便溏或先硬后溏,神倦乏力,懶言,面色萎黃,畏寒肢冷,口淡乏味,納食欠佳、口渴喜熱飲,惡心嘔吐,溲清。(3)舌象: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白滑或膩;(4)脈象:脈濡緩、沉遲或緩弱無力。
1.4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西醫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患者中醫辨證屬脾虛濕困型;發病不少于2次,病程不少于1年,潰瘍每月發作至少1次;3月內未曾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其他藥物治療;年齡18 - 70歲;自愿進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藥物及針刺治療并配合觀察;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符合西醫復發性口瘡的診斷標準以及不符合中醫脾虛濕困型辨證標準,如白塞病、癌性潰瘍、創傷性潰瘍及其他潰瘍者;合并心、腦、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消化性潰瘍、急性感染性疾病、克羅恩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等;患者24h內使用鎮痛藥;患者1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患者3個月內使用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過敏體質或有多種藥物過敏或金屬過敏史者;孕婦、哺乳期女性,并排除有妊娠傾向的女性;不同意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針藥合用。(1)針刺。主穴:地倉、頰車、下關、合谷。配穴:中脘、脾俞、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操作手法:中脘、脾俞、足三里:針刺后加艾柱灸,余穴針刺后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min,1次/d。連續治療l周為1個療程。(2)中藥方用健脾勝濕湯:當歸12g,黃芪24g,炒地膚子9g.茵陳9g,黃柏9g,炒白蒺藜9g,蔓荊子9g,防風6g,生石膏18g,浙貝母9g,炒蒼術9g,白芷9g,五加皮9g,甘草39。研磨成粉,生姜調汁,團成中藥丸以敷貼于臍窩,1次/d。連續治療1周為1個療程。1.5.2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肌肉注射轉移因子,每次2mL,每周2次;口服維生素C lOOmg、維生素B。1Omg,每日3次。共治療l周。
1.6 療效標準
根據《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的療效標準,分為治愈、顯效、好轉、無效??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x 100%。
復發率采用統一表格記錄患者治療后12個月以內的復發情況,觀察兩組治療后的復發率。
1.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O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更短,疼痛減輕,在局部病損及中醫證候方面療效顯著。其中治療組中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3%,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隨訪至復發或至12個月,治療組復發5例(16.7%)、對照組復發16例(53.3%)。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潰瘍類疾病,是指一類原因不明的,多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復發性的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孤立的淺表性潰瘍[6],潰瘍的數量、大小、深淺、復發部位均沒有確定性,周期性復發但又有自限性,居口腔黏膜病首位,患病率達20%左右。發病時有劇烈疼痛感,給患者帶來諸多痛苦和不便,免疫功能異常、微循環障礙、微量元素不足、口腔菌群失調、精神心理因素、內分泌紊亂等均為其可能致病因素[7],目前西醫治療以局部消炎止痛、調節免疫及補充維生素等對癥調整為主,治愈率低。中醫藥根據辨證論治,通過內服、外敷及針灸等療法治療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可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本病屬于中醫學“口瘡”“口疳”“狐惑病”“口瘍”“口糜”等范疇[8]??诏徲刑摶鸷蛯嵒鹬?。實火者,諸經之熱,皆應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則口舌生瘡。虛火者,肺腎陰虧,虛火上炎于口,也發口瘡。傳統上多從”火熱”論治,喜投清熱解毒、苦寒清下之劑,反耗傷氣陰,致正虛邪戀[9]。因此辨證當分虛實,詳察胃腎心脾。祖國醫學認為口唇屬脾胃,脾經經脈系舌本,飲食失調、勞累、精神緊張、外感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常,口舌失榮,虛火循經上炎,從而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10-11]。此外,王俊等[12]]對260例ROU患者進行分析,研究ROU與胃黏膜病理改變、中醫證型及Hp的相關性,發現ROU證型集中在脾胃虛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胃陰虧虛型及脾虛氣滯型。有認為火熱是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發病的基本病因,但在實際臨證中,常見患者濕濁內生,阻礙氣機升降,或使心火獨亢于上,或郁而化熱,或傷陰耗液,成為復發性阿弗他潰瘍最根本的病因,臨床治療以健脾利濕為本,辨別陰陽,隨證治之,常可收獲良好療效。董偉等[13]基于王琦教授“體病相關”“體質可調”理論,總結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濕熱體質”發病觀和“陽氣怫郁”病機觀以及“清利透散”制方觀,指出認識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濕熱體質高發人群。于慶等[14]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能針對不同體質辨證施治以提高療效,可減少復發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本型患者多病程較長,纏綿難愈。宋立群教授認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生發展責之于脾胃功能的變化[15]。因脾開竅于口,脾為濕困,則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失常而發口瘡;濕濁為患,故見潰瘍瘡面白腐;濕性重著粘滯,纏綿難祛,病程較長,病情反復不愈;濕邪郁久易化熱[16]。故治療應以健脾祛濕清熱為大法。溫針中地倉、頰車、下關為足陽明經的局部經穴,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善清瀉肺胃積熱,諸穴合用可清熱瀉火,通絡止痛;中脘乃胃之募穴、腑會穴,足三里為胃之合穴,合脾之背俞穴一脾俞共奏健運脾胃之功;陰陵泉、三陰交健脾利水滲濕,諸穴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作用。方中黃芪益氣健脾、脫毒生肌,是為君藥;炒蒼術燥濕健脾,可加強運中化濕之雄力,是為臣藥;生石膏清瀉胃火,炒地膚子、茵陳、黃柏、浙貝母加強清熱利濕之功效,蔓荊子、防風、白芷、五加皮疏風通絡,當歸、炒白蒺藜活血通絡,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以上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祛濕清熱之功。樓亞萍等[17]認為健脾助陽方劑聯合維生素C、維生素B2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不僅可以改善潰瘍的癥狀體征,同時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遠期療效滿意。
本療法中針刺可以通過對經絡穴位的刺激,發揮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疏通經脈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18]。中醫貼臍主要是將藥物敷于臍窩而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屬于皮膚給藥途徑的范疇。臍名神闕,為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而統屬全身經絡,調節各臟腑、經脈的正常生理活動。若各部氣血陰陽發生病理改變,通過刺激神闕穴調整任督沖帶的功能,可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此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最利于藥物穿透彌散,臍部皮膚給藥,更有利于藥物吸收[19]。溫針與中藥貼臍法結合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符合中醫基本理論,突出了中醫辨證論治,標本兼顧,相輔相成,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功能。本研究采用溫針配合中藥貼臍法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明顯提高復發性口腔潰瘍治愈率及顯效率,具有縮短療程、減少復發個數、延長復發間歇期的作用,且治療方便、簡便易學易掌握、安全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患者易接受,極大減輕了患者的心理、生理壓力和經濟負擔,值得臨床推廣。
本研究創新性在于通過臨床資料研究,結合臨床實踐,參閱古今文獻,從中醫傳統理論人手,吸取現代口腔醫學研究成果,采用溫針配合中藥貼臍法治療脾虛濕困型復發性口腔潰瘍,明顯提高復發性口腔潰瘍治愈率及顯效率,具有縮短療程、減少復發個數、延長復發間歇期的作用,且治療方便、簡便易學易掌握、安全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患者易接受。本研究打破了傳統治療本病以口服用藥及創面用藥人手常規,從而彌補了單獨應用其中一種方法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對治療脾虛濕困型口腔潰瘍療效,且因其副作用少、費用低、易被廣大患者接受與認可,擴大了社會影響,在同行中起到表率作用,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很好的社會效益,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夏涼,袁曉,姚華.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的中醫治療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16,45 (1): 78-79.
[2]李冬梅,劉寨華,李同達,等.許彭齡從脾胃論治復發性口腔潰瘍經驗[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 7): 747-749.
[3]杜衛華.醒脾湯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120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 (1): 125. [4]古群山,李星光,田勇,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阿弗他潰瘍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9( 19):11-13.
[5]周曾同,馮安心.口腔黏膜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6]楊紅明,陳齊鳴.“沙冬肉桂湯”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 40例臨床觀察叨.江蘇中醫藥,2016,48(5):48-49.
[7]金紹康.青黛平潰湯治療復發性阿弗他潰瘍30例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26(1):84-86.
[8]程旺,陳雙雙,陳仁壽.復發性阿弗他潰瘍中醫證型和用藥規律文獻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 6): 135-138.
[9]周瑩,汪洋.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虛弱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31例[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5( 1): 33-33,35.
[10]但寒.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6,38( 10):31-32.
[11]蔡劍,胡佳藝,吳國榮.辨證分型治療復發性阿弗他潰瘍[J].中醫臨床研究,2016,8( 8): 69-71.
[12]王俊,王玥,喬會俠,等.復發性口腔潰瘍與胃黏膜疾病及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 12(8):1041-1044.
[13]董偉,倪誠,英孝,等.從濕熱體質論治復發性口腔潰瘍[J].中醫雜志,2014,55(15):1339-1340,1348.
[14]于慶,王春艷.復發性口腔潰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 33):113-115.
[15]翟陽,宋立群.宋立群教授從脾胃論治復發性口腔潰瘍[J].吉林中醫藥,2013,33 (4): 338-339.
[16]朱葉珊,靳松,時建華,等.從脾胃論治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的經驗舉隅[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12): 8-9.
[17]樓亞萍,徐勤業.健脾助陽方劑治療脾胃虛寒型復發性口腔潰瘍79例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5,22( 6): 674-675.
[18]周萍,向陽紅,周瀅,等.針藥并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研究[J].中成藥,2015,37( 3): 501-504.
[19]周東新.中醫分型配合外用緩釋貼片治療復發性阿弗它潰瘍32例[J].陜西中醫,2011,32( 9): 1152-1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