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詩歌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詩歌,通過詩歌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韻律美,涵養學生的心靈。因此,詩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品德養成、智力發育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從不同的角度去啟發學生,讓他們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讓學習成效更加顯著。
【關鍵詞】詩歌 韻律美 語言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59-01
古代詩歌在歷史的長河中脫穎而出,它擁有著無限的語言美、韻律美、結構美。因此,古代詩歌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于小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古代詩歌的藝術美,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們以引導學生感受這種無形的美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首先讓他們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喜歡上這門課。
一、兒童詩歌教學的重要意義
詩歌具有韻律美,結構美,藝術美,因此,兒童詩歌的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詩歌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洗禮,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蘊含著優秀的中華文化的精髓,在歷史的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被人們譜寫成曲,傳唱至今,比如水調歌頭。詩歌意境幽遠,是對當時社會現象、詩人心境的一種體現。
小學的詩歌教學主要是讓他們對詩歌產生一種興趣,形成初步的認識,為將來的更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詩歌教學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于詩歌言簡意賅、平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所蘊含的哲理卻很豐富,因此,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詩人的創作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詩歌更是對中國傳統歷史的寫照,讓小學生學習鑒賞一些優秀的詩歌可以讓他們對歷史、對過去的生活環境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現在社會各個方面發展較快,學生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多,由于他們的自制力較弱,因此不能很好的堅持他們的本心,容易被外物所誘惑,詩歌的學習,可以讓他們的內心保留一處空白,進化自己的心靈與思想,利于他們的長久發展。
詩是美的載體。詩的排列形式上的美,詩的音韻節奏上的美,創設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穎獨特的美,抒發感情至真至純的美,閃爍著哲理光芒的美。兒童詩還有獨特的質樸美和稚拙美。學生讀詩,寫詩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美、享受美、捕捉美,創造美的過程。經歷詩教的孩子,漫漫地將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一顆感悟美的心靈,一份創造美的熱情。大家都知道:“詩是情感的產物”;“凡是美的事物都可以入詩”??梢娫姷那楦惺且环N美好的情感,是一種“熱愛”。我們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著,有多少人士對獨生子女“愛的冷漠”現象深感擔憂。他們撰文呼吁,他們分析原因,他們渴望這一現狀盡快得到改變。
二、認清現實,改進教學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學生們由于年齡較小,性格特點、思維習慣等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定勢,因此,小學生的性格養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小學階段進行詩歌教育可以培養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習慣,讓他們接受詩歌的熏陶,現階段的小學詩歌在教育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沿用老一套教學方案,不懂創新,致使教學出現諸多弊端,比如重知識、輕人文,重應試、輕積累。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打破這一觀念,讓教學回歸正確的教學軌道。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做;
1.重知識、重人文
在兒童詩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養成更為良好的人文素養。不能再像過去,為了高分、為了榮譽,給學生一定范圍,讓他們死記硬背,不注重對詩歌所包含內在意思的解釋,每一篇詩歌都有自己所獨特的內在教育含義,尤其小學課本所選的詩歌,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掘這方面的知識,通過詩歌,來教育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再者,過去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授課方式單一,教師不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致使學生的學習枯燥乏味,如同嚼蠟,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教學,沒有很好的自制能力,致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及其低下。
2.重積累,輕應試
受中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授課時,老師多采用“灌輸式”教學,這大大阻礙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扼殺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甚至還有部分人認為,兒童詩歌在考試過程中只占有很小的分值,但他們卻嚴重忽略了詩歌教學的內涵——培養學生的韻律美、結構美、藝術美,凈化他們的心靈。這就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就要想方設法打破這一弊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還可以適當加大考試中兒童詩所占比例來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
三、通過詩歌學習,體會詩歌的內涵
1.通過品詞,來體會詩歌的語言美
兒童詩的結構短小精悍,但是卻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只有認真品讀了,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無限內涵,詩歌的語言詼諧幽默,讀起來朗朗上口,讓學生更容易產生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詩歌中常會有一些字,古今意義相差甚遠,比如“股”在古時候指的是大腿,而現在卻多用來代指屁股,這樣子的字詞還有好多,有些字詞對于小學生來講,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需要進行指導性教授,引導他們去掌握這些字詞,把握詩歌的意境,來感受詩人當時所處的情景。
2.通過想象,感受詩歌中的意境美
詩歌具有意境美,我們在教給學生詩歌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感受到這種無形的美,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及其創造性思維。因為詩人在表現他們當時的情感的時候,由于各種生活、社會的壓力,他們的語言一般是比較隱諱的,我們就需要帶領學生用創造性去發掘他的內在情感,而不是停留在詩歌的表層意義上。
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小學生是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好小學生詩歌,就是對中華淵源文化的傳承,所以,這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教學者必須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詩歌的教學工作。
小學語文古詩歌教學中,通過通過品詞,來體會詩歌的語言美;通過想象,感受詩歌中的意境美。誦讀的培養,想象力的挖掘,三者合一來運用到品味詩境中,在我看來,是一個較為大多數同學所接受的教學方法。當然,詩歌內容豐富多樣,教師要在這一教學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詩文做出不一樣的調整,并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策略,這樣課堂才會生動精彩。
參考文獻:
[1]伊漪.談詩歌教學與審美教育.《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1
[2]田珍糧.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3]顧曉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時代(教師)》,20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