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盟縣新廠鎮發展產業促脫貧對策與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分析了當前西盟縣新廠鎮產業發展中產業規劃設計布局和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對新廠鎮產業發展提出利用好現有資源、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布局、認真培育等發展思路,以期發展產業切合實際,繼續良好增收促脫貧。
關鍵詞:產業;對策;措施;脫貧
西盟縣新廠鎮主要發展的產業有,(1)傳統糧食作物種植水稻、旱稻(特色紅米)、玉米、米蕎、小紅米等為主;(2)經濟林木種植核桃、堅果等以及當歸藥用植物等為主;(3)畜禽類養殖以豬、牛、羊、雞、鴨、鵝等為主;是典型的農業鄉鎮。
1西盟縣新廠鎮基本概況
新廠鎮地處西盟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部,地處東經99°25’~99°33’,北緯22°47’~22°57’,土地面積138.7km2,居住著佤族、漢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8個民族,是集“邊、少、山、窮”為一體的典型的佤族鎮,全鎮有農戶數2779戶、農業人口10527人,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99%,
全鎮國土總面積11939.75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352.87hm2,森林總面積513.50hms;最高海拔2220m,最低海拔880m;立體氣候明顯,秋冬季溫差較大,干濕季節分明,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900mm,年平均氣溫18.9°C,屬亞熱帶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以赤紅壤、棕紅壤偏酸為主。
2西盟縣新廠鎮主要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種植方面
主要是種植面積零星,不集中連片,不成規模,管理不規范,技術跟不上,農戶積極性不高。
2.2養殖方面
主要是養殖品種多,并都農戶分散養殖,各個品種放在一起養殖,養殖技術、防疫技術跟不上,容易出現病蟲害交叉感染。
2.3其他方面
民族特色旅游未進行挖掘宣傳;基礎設施、配套措施較為落后,有待進一步完善。
3西盟縣新廠鎮產業發展規劃
?。?)主要種植好和管理好“兩樹一葉一藥”,以海拔1200m以下種植堅果和茶葉;海拔1600m以上主要種植核桃,輔助種植當歸;在適宜地塊套種農作物青貯米玉、米蕎、小紅米等;在四旁地種植竹子。(2)養殖方面主要做好冬瓜豬品牌養殖,成立合作社以組為單位進行養殖。(3)針對新廠鎮耕地面積較多,立地條件適宜,雨水充沛;南新公路開通之后,距新老縣城約1h的路程的區位優勢,將土地進行流轉,建成供應整個西盟縣的蔬菜基地。(4)整個新廠鎮99%的常住人口都是佤族,具深厚文化底蘊,同時又與緬甸接壤,發展民族特色旅游(包括民族豐富飲食文化、歌舞藝術文化、民族服飾文化),外出緬甸旅游等。
4西盟縣新廠鎮產業發展對策與措施
4.1短期產業發展
首先,把現在已成規模,并有一定產量的米蕎提升附加值,先扶持現有酒廠(茶廠)將米蕎進行釀酒(制成米蕎茶),即決解米蕎銷售難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另一方面將現在較為豐富的竹子,引進竹制品加工企業,可以利用各組閑置的活動室,進行簡單竹桌、竹凳及其他農業用具制作加工或飼養竹鼠,增加收入;此外,扶持大戶進行冬瓜豬品牌養殖。
4.2中長期產業發展
首先,提升現有茶葉的管理水平,增加茶葉產量,提升品質促增收;其次,擴大當歸種植面積及成立專業合作社,規范當歸種植技術,統一銷售增加收入;另外,加大核桃、堅果種植管理技術。
4.3蔬菜基地建設
進行招商引資,引入有資金有技術的企業,租賃流轉農戶土地,由企業進行經營管理,農戶可以進入企業務工,同時,也可以把農戶零星種植的由企業統一收購銷售。同時,還可以將種出的蔬菜進行泡菜腌制,品質較差蔬菜進行飼料加工。
4.4民族特色旅游產業
發展特色佤族稀飯、佤族水酒、佤族服飾、佤族工藝品制作及品用;佤族歌舞藝術表演及體驗,增加收入。
4.5發展農村電商
可以將加工的米蕎酒(茶)、當歸、服飾、工藝品等,通過包裝,進行電商銷售。
5結論
弄清生態條件,摸清家底,了解民風民俗,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認真種(養)殖及開發,整合各級各部門項目、資金、技術,培育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發展思路,突出重點、打造品牌,靈活多樣的多渠道的銷售模式增加農戶收入促脫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