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遵從教育價值取向還孩子美好童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育價值取向,是教育的精髓,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宗旨。教育價值取向作為我們踐行教育的指南針,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處于猶如大腦一般的支配地位。研究學前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首先有助于我們正視這一問題,即確定教育價值取向本身價值。同時研究價值取向問題也使得我們的學前教育方法論有其價值觀可依,從而盡可能地減少我們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出現的隨便教育與盲目教育的行為,讓我們的教育更加趨于理性。
  我國的學前教育價值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成長取向”,第二方面是“學習取向”。“成長取向”是一種遵從兒童成長規律的價值取向,也稱為“兒童本位觀念”;“學習取向”是一種遵循知識本身內在邏輯的價值觀念,是一種純理性角度的教育取向,也稱為“社會本位觀念”。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小學化”“知識化”傾向明顯,主要原因是家長受不良風氣的推動,一味地追求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家長關心的是孩子體系化知識的獲得和教學的成效,便急劇擴大了學前教育價值取向中“學習取向”的市場,即所謂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使得學前教育價值取向的研究與實踐成了兩張皮,“成長取向”的價值觀念難以實施,又或者作為實現“學習取向”的手段以配角的身份存在于部分被認為是開明的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實踐中。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該如何正確把握學前教育價值觀呢?
  一、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要實施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我們首先應該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對于我們所要實施的教育對象,該持有什么樣的理念和態度呢?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兒童,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是發展中的人,正處在發展之中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和成長特點,有巨大的學習潛能,同時擁有自我塑造的能力,我們要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初入園小班的幼兒,走出家庭來到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老師和同伴,更多的會產生分離焦慮和不信任感,教師應該積極努力地為幼兒提供溫馨舒適的物質環境和包容、接納、無微不至關懷的心理環境,幫助幼兒順利適應新的生活。比如,幼兒可以帶自己的小玩偶或小玩具來園,睡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熟悉的床鋪,用自己喜歡的水杯喝水,把爸爸媽媽的照片張貼在墻上等,從而從心理上消除幼兒因陌生環境帶來的不安和恐慌。
  同時,作為施教主體的我們,應正確地把握教育的價值觀,從小班幼兒的“成長取向”即“成長特點”出發,首先要讓幼兒建立初步的信任感,接納老師,這需要從點滴做起。小班初入園的幼兒不是要學會什么知識或本領,而是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為以后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不會吃飯的,哭著找媽媽不吃不喝的,不去廁所的,站著拉、尿的……這些瑣碎而看似不值得一提的事情,都關系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此時,我們在懂得了小班的“成長取向”時,就需要扮演像媽媽一樣的角色來尊重他們的“學習取向”,一點一點地教他們學習各種本領,讓他們做到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提褲子……漸漸地讓幼兒學會做自己的小主人,增強自信,愛上幼兒園和老師。
  二、尊重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的成長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階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的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為例,中班時期的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喜歡探索,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且開始自己組織游戲等。
  記得中班下學期開學初,我在科學區飼養角投放了金魚,每天早到園的孩子會從樓道里將魚缸一一端回到飼養角。有一天,名字叫天天的孩子早到了,他把魚缸都端了回來。接著其他孩子陸續到園,也有孩子來到飼養角觀察金魚,這時廷廷大聲地叫起來:“老師,有三個魚缸里的魚都死了!”孩子們都來圍觀,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到底金魚是怎么死的,是誰弄死的呢?”在這議論聲中,天天難為情都快要哭出來了,過來跟我說:“老師,是我把金魚弄死的。早晨姥姥送我來園時我感覺外面冷,我看著金魚游得很慢,想它們也肯定很冷,所以就往魚缸里加了熱水……”說完,孩子把頭低了下來。是呀!早春的清晨是有些冷的,孩子將自己的感知給了魚缸里的魚,因而造成了失誤。
  針對孩子因自己的好奇和探索而導致的失誤,我并沒有去責怪,而是尊重了孩子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和孩子們開始了一系列有關金魚飼養和生活習性的探究活動。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回到兒童,回到生活,回到活動,真正從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出發,真正起到促進兒童發展的作用。每個階段的幼兒都有不同的“成長取向”,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該時時關注幼兒成長的點滴、每個行為和事件后隱藏的教育價值,并適時給予鼓勵和引導,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傾向的形成。
  三、幼兒階段的“此學習”非“彼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由此可見,幼兒主要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學習和發展的,端坐靜聽來學體系化的知識不是幼兒學習的主要途徑。
  以中班科學主題探究活動“認識蔬菜”為例,幼兒需要學習的其實不是蔬菜的定義、種類、生長特點等一系列的知識和概念化的東西,我們應該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去探究、去認知,可以帶孩子們去菜市場,也可以去農場,幫助他們獲取想要的、感興趣的知識,并以調查表、照片、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再以集體或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才益于幼兒獲得更加系統全面的知識。
  由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我們自己的童年出發,換位思考。童年烏托邦看似無用,像是一段無所事事的時光,卻無法從人的一生中刪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教育人應該從價值取向出發,還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
 ?。ㄗ髡邌挝唬簳x中市第二幼兒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7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