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眼部疾病診斷中運用眼眶CT檢查的臨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對眼眶CT診斷眼部疾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方法:以我院眼部疾病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之間。采用眼眶CT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診斷,分析診斷結果。結果:98例眼部疾病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其中眼部疾病發生率較高的有淚囊淋巴瘤、視神經膠質瘤、框內蜂窩組織炎,分別占比20.41%、12.24%和13.27%。結論:對于眼部疾病患者,臨床采用眼眶CT診斷能夠明確具體的疾病類型。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眼部CT;眼部疾病;眼眶CT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5-0099-01
隨著近些年來,臨床上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作為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的CT診斷技術在臨床上受到了普遍的使用,對各類疾病的診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主要是由于CT診斷技術的便捷性和無創性以及安全性等優勢明顯[1]。而在臨床眼部疾病的診斷中也廣泛開展了CT診斷技術,眼眶是一個特殊的部位,由于其腔體較深所以在診斷方法上也需要通過CT技術對眼眶容積進行采集,進行圖片重建獲取信息,便于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方法
以我院眼部疾病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之間。98例患者中包括50例男性和48例女性,年齡在17-72歲之間,平均(43.2±15.2)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3.5±2.1)年。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在同意書上簽字確認。
1.2方法
采用眼眶CT檢查用于所有患者,使用SOMATOM SPIRIT型CT掃描機,設置參數為常規參數,矩陣為512*512,層厚為2mm,在距離患者眼眶上緣10mm到眼眶下緣10mm的位置急性掃描,保持掃描平面平行于眼眶基線,若患者有內囊腫或腫瘤出現,則通過APR技術進行矢狀面和冠狀面重組,獲取清晰的圖片后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
觀察98例患者眼眶CT檢查結果。
2 結果
2.1 98例患者眼眶CT檢查結果
98例眼部疾病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其中眼部疾病發生率較高的有淚囊淋巴瘤、視神經膠質瘤、框內蜂窩組織炎,分別占比20.41%、12.24%和13.27%。具體見下表。
2.2 CT表現
在臨床上對不同疾病進行CT診斷時,其影像學表現也存在著差異;包括(1)炎性假瘤。炎性假瘤的CT表現主要包括脊椎后間隙密度顯著升高的軟組織腫塊,沒有清晰的邊緣和界限,密度和形態不均勻;(2)框內蜂窩組織炎,主要表現為球后間隙和視神經以及外直肌正常界限基本消失,掃描增強后有分別有氣囊低密度區和囊腫各一例;(3)視網膜母細胞癌。表現為玻璃體中間部分鈣化明顯,視神經變粗,眼內腫塊與鞍上腫塊相連接,且視神經被腫瘤侵犯;(4)淚囊癌。腫塊邊模糊不清,有不規則分葉狀改變;(5)淚囊淋巴瘤。在淚腺窩區有20個腫塊,其中包括原發性9例,在肌椎外的腫塊,浸潤性生長,并連接了正常的生理組織;(6)橫紋肌肉瘤。腫瘤生長比較膨脹,有軟組織塊影,且比較明顯;(7)視神經膠質瘤。表現為梭形的視神經,變粗明顯,密度均勻,邊緣清晰光滑;(8)球后靜脈曲張,位于球后肌錐肉的有7例,有血管影,呈條狀或團狀扭曲;(9)淚腺混合瘤。有密度較高的結節腫塊,邊緣清晰,在上眼眶內有病灶;(10)視神經腦膜瘤,有密度較低的病灶,CT影響顯示明顯變粗的視神經,且呈現結節狀或紡錘形。(11)皮樣囊腫,具有較低密度的病灶,邊緣清晰,輪廓完整。(12)血管瘤,有卵圓形或圓形的病灶,邊界清晰,增強掃描后可見病灶明顯增強。
3 討論
相關研究顯示,對于眼部周圍的組織,包括眼眶、眼球、竇腔氣體、軟組織以及骨質變化等都能夠通過眼眶CT進行明顯的顯示,且CT檢查呈現完整、圖像清晰、視野廣泛、操作便捷,節省了搜啊秒時間,能夠降低眼球運動產生的假性影像的出現,另外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眼部相關疾病,如顱內病變等,對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2]。在注射造影劑之后,能夠機制了解病灶周圍的血運情況,評估疾病的性質,特別是眼光和眼球在病變位置中的部分,能夠直接促進診斷準確性的提升,另外,采用CT診斷眼部相關疾病能夠準確可了解病灶蔓延和擴散的程度與范圍,如框骨軟骨肉瘤,能夠及時的發現疾病,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有助于提高后與治療的成功率[3-4]。有相關研究發現,采用CT診斷眼部相關疾病,能夠了解感染的來源和范圍,如視神經炎、蜂窩組織炎等等[5]。本研究結果顯示,98例眼部疾病患者的檢查結果顯示,其中眼部疾病發生率較高的有淚囊淋巴瘤、視神經膠質瘤、框內蜂窩組織炎,分別占比20.41%、12.24%和13.27%。本研究中有1例感染患者CT顯示有氣囊樣的低密度區存在,診斷為產氣桿菌感染,在經過治療后有所緩解,與文獻報道有一致性。另外,CT還能明確眼部外傷,如眼部軟組織挫傷、出血、異物等等。
綜上所述,對于眼部疾病患者,臨床采用眼眶CT診斷能夠明確具體的疾病類型。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姜華,潘洪良,梁爽,孫妍.64 排 CT 多平面重建 (MPR) 技術對眼眶異物的診斷價值 [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17(06):23- 25.
[2] 王振常,燕飛.重視 CT?MRI 在眼科疾病定量診斷中的價值[J].眼科,2015,18(05): 295-296.
[3] 魏世輝,周必業.關注神經眼科疾病診斷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眼科,2016(06):366- 368.
[4] 肖利華.眼科醫生如何分析眼部CT圖像[J].中華眼科雜志, 2011(04):78-81+91.
[5] 宋國祥,汪東.CT 在眼科疾病診斷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J].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5,22(01):4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