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行16排CT檢查, 并且進行磁共振成像(MRI)診斷及手術治療, 記錄16排CT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結果 經手術及MRI證實, 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脫垂游離型患者16例, 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經過CT診斷, 膨隆型患者21例, 診斷符合率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診斷符合率為93.33%(28/30);脫垂游離型患者15例, 診斷符合率為93.75%(15/16);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 診斷符合率為100.00%(8/8);CT診斷總符合率為94.74%(72/76)。結論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并具有操作簡單、快捷、可重復等優勢, 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16排CT;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33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腰部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與職業、遺傳等因素有關, 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椎部疼痛、腿痛等癥狀, 嚴重的情況下能夠導致患者無法站立, 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1]。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間盤變性、髓核突出并壓迫刺激局部神經以及腰椎纖維環受損而導致的一種疾病[2]。通過影像學檢查能夠有效診斷腰椎間盤突出, 其中CT和MRI在臨床中應用頻率較高。因此, 本文主要探究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臨床效果, 探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6例, 年齡28~68歲, 平均年齡(48.36±7.69)歲, 病程0.2~6.0年, 平均病程(3.56±1.20)年;女30例, 年齡29~69歲, 平均年齡(49.88±7.11)歲, 病程0.3~7.0年, 平均病程(3.87±1.68)年。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麻木和腿痛等癥狀;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實驗。排除標準:①排除妊娠期婦女;②排除哺乳期婦女;③排除存在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進行檢查, CT儀器均為飛利浦公司提供, 型號為Brilliance 16排, 指導患者取仰臥位, 腿部適當彎曲, 使用軟枕墊高臀部, 設置CT儀器相關參數, 視野(FOV)=250 mm, 矩陣=512×512, 層厚=1.0 mm, 間隔=1.0 mm, 螺距=0.8, 掃描過程中應與患者的椎間隙盡量保持平衡, 并于患者的L3椎體椎弓開始進行平掃, 掃描至S1椎體椎弓上緣, 先進行平掃, 后進行軸位掃描, 并對患者進行多平面掃描, 獲取患者的冠狀位、矢狀位圖像, 并將數據返回工作站進行處理, 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程度、范圍根據軟組織窗進行測定。經過檢查后, 患者均行MRI檢查以及手術治療。
  2 結果
  經手術及MRI證實, 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 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脫垂游離型患者16例, 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經過CT診斷, 膨隆型患者21例, 診斷符合率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診斷符合率為93.33%(28/30);脫垂游離型患者15例, 診斷符合率為93.75%(15/16);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 診斷符合率為100.00%(8/8);CT診斷總符合率為94.74%(72/76)。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變部位主要位于L4~5~S1椎間隙之間, 占全部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率的90%以上,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多與患者的職業特點以及遺傳因素有關, 腰椎間盤突出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 但中老年患者發病率較高, 主要是由于中老年患者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理性改變, 使得腰椎間盤的承受能力不足時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腰椎間盤突出能夠使患者的腿部以及坐骨神經受到累及, 能夠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受到影響,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3-5]。
  腰椎間盤突出根據定理可將其分為突出型、脫垂游離型、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以及膨隆型, 不同類型突出癥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 在臨床診斷中應對其進行有效區分[6]。目前臨床上多采用16排CT進行檢測, 16排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 能夠對患者腰椎間盤突出部位進行有效檢查, 并能夠清楚地顯示骨性椎管、椎間盤以及黃韌帶的病變情況, 對患者的腰椎部進行三維重建掃描, 獲得清楚的圖像, 能夠對患者多個椎間隙病變進行有效判斷, 并具有操作簡單、檢查準確率高、無創性等優點[7-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經手術及MRI證實, 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 膨隆型患者22例, 突出型患者30例, 脫垂游離型患者16例, 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經過CT診斷, 膨隆型患者21例, 診斷符合率為95.45%(21/22);突出型患者28例, 診斷符合率為93.33%(28/30);脫垂游離型患者15例, 診斷符合率為93.75%(15/16);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患者8例, 診斷符合率為100.00%(8/8);CT診斷總符合率為94.74%(72/76)。李伶娟等[10]在探究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16排螺旋CT的應用研究中指出, 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準確率為94.74%, 與本文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診斷符合率較高, 能夠對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進行有效分型, 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龐勇, 何崇保, 楊平, 等. 回顧性分析16排CT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應用. 醫學綜述, 2014, 20(9):1678-1680.
  [2] 余松. 16排CT應用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中的臨床價值探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31):190.
  [3] 周志宏.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傷殘醫學, 2015, 25(3):78-79.
  [4] 熊建軍. 16 排 C T 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9(9):81.
  [5] 趙德祥.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6):355-356.
  [6] 鄒貴平. MRI與CT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7):124.
  [7] 張麗娟.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運用MRI與CT診斷的價值對比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82):9-10.
  [8] 廖建軍.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應用MRI與CT診斷的價值對比研究.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7, 33(3):74-75.
  [9] 牛學明, 王付啟, 張芳.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CT影像與MRI影像的比較分析. 醫學信息, 2016, 29(2):24-25.
  [10] 李伶娟, 王婷偉, 張珊珊, 等. 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16排螺旋CT的應用研究.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6, 10(1):63.
  [收稿日期:2018-1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4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