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排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以對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在肺結核診斷中采用雙排螺旋CT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8例。對本次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分別實施常規X線檢查以及雙排螺旋CT檢查,對比分析兩組檢查方式的準確率。結果:本次68例肺結核患者經過常規X線檢查的準確率為82.35%,經雙排螺旋CT檢查的準確率為94.12%,可見,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且雙排螺旋CT共檢查出160處病灶,其中包括:46處肺上葉前段,55處肺上葉尖后段,19處肺下葉各基底段,31處肺下葉背段,9處隱藏部位。肺結核分型:10例患者為Ⅰ型,6例患者為Ⅱ型,35例患者為Ⅲ型,11例患者為Ⅳ型。結論 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采取雙排螺旋CT進行診斷,準確性更高,還可有效判斷該疾病的類型,效果顯著,可供臨床借鑒。
【關鍵詞】雙排螺旋CT;肺結核;診斷;價值分析
Abstract Purpose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ouble-slice spiral CT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analyzed.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8.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and double-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of routine X-ray examination and double-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was 82.35% and 94.12% respectively in 6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A total of 160 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dual-slice spiral CT, including 46 anterior segments of upper lobe, 55 posterior segments of upper lobe apex, 19 basal segments of lower lobe, 31 dorsal segments of lower lobe and 9 hidden sites. TB classification: 10 patients were type I, 6 patients were type II, 35 patients were type III and 11 patients were type IV. Conclusion Double-slice spiral CT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can effectively judge the typ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which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reference.
Keywords Double-slice spiral CT; Tuberculosis; Diagnosis; Valu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7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疾病,屬于胸外科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低熱、乏力、消瘦、盜汗、胸痛以及咯血等,可引起的相關并發癥有:肺癌、肺源性心臟病等[1],該疾病會影響患者的呼吸系統,嚴重時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困難的情況,而該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結核菌,當患者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會發病,但是當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就可能引起發病,而結核菌屬于一種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而對于人,致病的菌群叫做人型菌,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前者的治療方式雖有效,但是需要給予患者細致的護理,以保證治療的效果,避免因手術后加重患者感染、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加重術后的恢復困難,而后者,單一的使用藥物,會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對于藥物的治療效果起到大大的降低作用,影響療效,但是不管手術的治療方式還是藥物的治療方式,需要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前提為精準的診斷結果,而影響診斷結果準確率的則為檢查手段,臨床上所用的檢查手段為CT和X線,由于檢查的方式不同,檢查的結果也就不同,本文以對比的形式,得出二者的檢查結果,分析出雙排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肺結核患者68例。對這些患者分別進行常規X線檢查以及雙排螺旋CT檢查,所有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33名,年齡最小為26歲,年齡最大為75歲,平均年齡為(40.89±2.12)歲,病齡最短1年,最長5年,平均病齡為(2.2±0.7)年。臨床癥狀表現:35例咳血患者,65例咳嗽患者,10例胸悶患者以及20例發熱患者,(部分患者伴有2種以上癥狀),所有患者在入院時經過痰結核菌涂片顯示均為陽性,且伴有咳嗽、發熱、胸痛,乏力等癥狀。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颊叩募{入標準為:均有肺結核的臨床癥狀,并且排除患者自身患有肺炎、淋巴轉移以及血液系統疾病、肝功鞥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對所有參與本文研究的對象先進行常規X線檢查后,再進行雙排螺旋CT的檢查。
?。?)常規X線檢查,流程為:常規攝取肺部正側位 X 線片。
?。?)雙排螺旋CT檢查,流程為:使用雙排螺旋CT掃面儀[2],將參數設定為層厚5mm、間隔5mm,電壓為130kv、電流為80mA,對患者的肺尖部以及肺底部進行掃描,使患者呈仰臥位,舉起雙臂,吸氣屏氣,進行15s的掃描,對患者的病灶處的大小、數量、形態、部位、密度以及臨近的組織進行檢查[3-6],檢查后,由臨床資深的影像學專科醫生共同進行診斷,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常規X線檢查以及雙排螺旋CT檢查方式的準確率。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采取SPSS211.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達并采取卡方進行檢驗,當統計結果為p<0.05時,證明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率比較
2.2 疾病類型診斷
雙排螺旋CT共檢查出160處病灶,其中包括:46處肺上葉前段,55處肺上葉尖后段,19處肺下葉各基底段,31處肺下葉背段,9處隱藏部位。肺結核分型:10例患者為Ⅰ型(15.63%),6例患者為Ⅱ型(9.38%),35例患者為Ⅲ型(54.69%),11例患者為Ⅳ型(17.19%)。
3 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慢性疾病,其可以通過空氣、唾液等進行傳播,病死率較高,對于患者的生命有著嚴重不利影響,而其中繼發性肺結核是常見的一種肺結核類型,通常與工作的壓力、所處的環境以及年齡的增長有關,其主要是由于結核菌導致,隨著該菌類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于該疾病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當患者采取藥物治療時,需要進行聯合用藥、早期治療、適量規律用藥,避免用藥單一產生的耐藥性以及用藥過量產生的不良反應,而當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時,又針對于不同臨床表現的肺結核進行不同的手術方式,比如:當患者出現咯血、感染、反復治療超過18個月的患者,并且藥物治療無效,空洞無明顯變化或增大等,需要進行空洞性肺結核手術,而當患者的咯血量大于24小時400毫升、甚至出現窒息、休克等情況則需要進行大咯血急診手術,當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后,仍有細菌、感染以及咳血的情況時,需要進行毀損肺手術,因此,對于肺結核的每種臨床表現擇取患者合適的手術方式[7],肺結核分型:原發性肺結核為 I 型(該類型的表現多為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常見的人群為兒童),血行傳播性肺結核為Ⅱ型(該類型中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慢性或者亞急性血行播散型,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的可表現為兩肺含有分布均勻、大小一致的粟粒大小的陰影,隨著病情的發展,可以互相融合,慢性慢性或者亞急性血行播散型可表現為含有分布不均勻、大小不一致的結節和索條陰影,呈模糊、銳利狀),繼發性肺結核為Ⅲ型(該類型的主要表現為:以增值、浸潤病變、干酪病變、空洞為主的改變),結核性胸膜炎為IV 型(病側胸腔積液,小量為肋膈角變淺,中等量以上積液為致密陰影,上緣呈弧形)。每一種肺結核的類型會有不同的顯像,由于該疾病的死亡率和傳播率較高,所以在臨床上,針對于該疾病需要進行及早的治療和發現,而盡早的發現則是在有效的診斷上進行,而準確的檢查方式是為了醫生進行準確診斷的前提,所以本文主要以肺結核在臨床上的各種診斷方法的診斷價值為目的,進行本文研究,在臨床上使用常規X線檢查的方式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的優點[8],并且費用較低,可以滿足各類的患者需求,但是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病灶的不斷變化,使得該檢查方式的局限性變多,使得該檢查方式對于患者前后重疊密度高的胸部組織分辨率難以滿足要求,胸部皮膚肌肉、胸膜、肋骨、脊柱、心臟、大血管等重疊的情況下,X線對于被縱膈所遮掩的肺內病灶顯示效果不盡人意,難以完全顯示肺內小病灶及隱蔽部位病灶,對病變形態密度特征顯示效果也不佳。而雙排螺旋CT對于這些隱蔽的病灶卻有很好的斷層圖像,螺旋CT利用窗技術能觀察到肺窗、縱膈窗等不同窗寬及窗位下的病灶密度特點。研究表明雙排螺旋CT對重疊密度高的組織分辨率也較高,對非典型性肺結核、隱蔽部位結核病灶均可清除顯示,為進一步鑒別診斷提供可靠依據。在肺結核診斷中還需注意與肺癌相鑒別,肺結核、肺癌是呼吸系統常見多發疾病,肺結核無典型臨床表現,且其肺部團塊極易與肺癌混淆而造成誤診、漏診,總結二者影像學特征并進行鑒別診斷對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及治療針對性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果為:雙排螺旋CT的檢查準確率明顯高于常規X線檢查,統計學結果具有差異性,同時相比較常規X線檢查更能準確的分辨出結核灶位置及分型。
結合本文研究表明,在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中采取雙排螺旋CT進行診斷,準確性更高,還可有效判斷該疾病的類型,效果顯著,可供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靳效生.低劑量螺旋CT在老年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性研究[J].醫藥前沿,2017,7(1):351-352.
李廷付.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X線與CT征象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98-98.
張娜,鐘國民.低劑量螺旋CT和X線平片在肺結核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0):1889-1891.
曾建勛.GE雙排螺旋CT檢查在活動性肺結核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0):2126-2127.
楊繼團.低劑量多排螺旋CT在診斷活動性肺結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7):32-33.
石乙斐.雙排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7).
張文斌.多層螺旋CT在肺結核診斷與鑒別中的價值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03):122+126.
王守玉,周世富,吉強.多層螺旋CT在不典型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