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痛風性關節炎的雙源CT診斷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31-01
  痛風屬于臨床多發疾病之一,一般是因獲得性疾病以及遺傳性疾病引起的體內嘌呤代謝異常,造成人體在血尿酸水平上出現增高,并通過尿酸鹽結晶形式在其關節周圍發生沉積,患者一般會出現急性關節炎,且炎癥出現反復發作,或發展為慢性關節炎,形成高尿酸血癥等,嚴重危及患者身體健康[1]。痛風患者在早期階段通常沒有典型癥狀,中期階段一般會出現急性關節炎,而晚期階段往往出現關節受損以及功能障礙等問題[2]。有報道稱,近幾年痛風性關節炎患病人數激增,且發病人群在年齡上日趨年輕化[3]。要改善痛風患者病情,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鍵。目前,臨床上對于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診斷多以影像學診斷為主,而CT檢查、X線檢查以及MRI檢查均屬于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為探討痛風性關節炎的有效診斷方式,為痛風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良好參考依據,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48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取48例經確診且有臨床癥狀的痛風患者,歸為觀察組,對其開展雙源CT檢查,觀察其診斷結果,現將詳細研究過程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48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即尿酸值超過540mol/L)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取48例經確診且有臨床癥狀的痛風(即四肢外觀無異常且無法觸摸到明顯痛風結節)患者,歸為觀察組。本次研究對象對合并原發性腎臟病以及糖尿病腎病等基礎腎臟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均在30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38.5±10.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均在29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39.2±11.5歲。觀察組患者均接受相關臨床檢查,并被確診為痛風,其臨床診斷與ACR痛風標準相符。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選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制造的DCCT機進行雙能掃描檢查,通過Dual Energy 應用程序中的Gout軟件對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實施定性分析。具體掃描操作中,對患者兩膝關節以及兩足選擇仰臥位,對其兩手選擇仰臥位,將其具體管電壓設置為140kV和80kV,同時將具體圖像重建層厚設置為0.75毫米。結束掃描工作后將所得圖像傳輸至工作站,并給予Gout軟件分析,所分析顯示為綠色,則說明屬于尿酸鹽結晶。安排兩名資深放射科醫師負責針對所有患者各關節尿酸鹽結晶狀況進行分析。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尿酸值以及血肌酐值,對比兩組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的具體部位,并對其沉積數目及大小進行比較,觀察雙源CT診斷痛風患者的特異性以及敏感性。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3.0數據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開展統計學分析和處理,通過例數和%表示研究中的計數資料,數據對比采用X2檢驗,通過均數和標準差表示研究中的計量資料,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尿酸值以及血肌酐值對比 觀察組血尿酸值以及血肌酐值分別為428.90±34.21μmol/L和154.60±68.71μmol/L,與對照組的605.21±57.51μmol/L和89.61±21.32μmol/L相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部位及例數對比 觀察組患者足和踝關節、手和腕關節、膝關節尿酸鹽結晶沉積例數依次為48例、40例和28例,與對照組的10例、5例和2例相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2.
  2.3 雙源CT對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 經計算,雙源CT對觀察組48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診斷敏感性為83.1%,特異性為76.2%。
  2.4 兩組患者平均尿酸鹽結晶沉積大小對比 觀察組尿酸鹽結晶沉積平均大小為(1.82±0.80)cm3,明顯多于對照組的(0.13±0.05)cm3,P<0.05,兩組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而大家在具體生活方式上也產生了較大的改變,痛風發病率開始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同時患病人群在年輕上日趨年輕化。有研究稱,痛風患者在病情上容易出現反復發作,且隨著病情逐步發生惡化,會造成其關節受累數量明顯增加,情節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關節畸形,亦或是引起關節脫位的問題,干擾患者的正常生活[4]。所以,臨床上必須要高度重視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診斷,盡可能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報道稱,關節鏡是對痛風進行診斷的金標準,然而,因該檢查方式是一種有創性檢查,同時在針對小關節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操作難度較大,不利于確保良好的診斷準確度,臨床上需繼續探尋一種更為安全和有效的痛風診斷途徑[5]。有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使用雙源CT技術,能夠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體內較小尿酸鹽結晶沉積進行有效探測[6]。但是,大部分尿酸鹽結晶沉積均發生于存在臨床癥狀的痛風患者,特別是癥狀持續性發生階段,其尿酸鹽結晶沉積更明顯。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血尿酸值以及血肌酐值分別為428.90±34.21μmol/L和154.60±68.71μmol/L,與對照組的605.21±57.51μmol/L和89.61±21.32μmol/L相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尿酸鹽結晶大部分沉積于關節、肌腱以及韌帶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對此三大部分的使用最頻繁,使用力度最大。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足和踝關節、手和腕關節、膝關節尿酸鹽結晶沉積例數依次為48例、40例和28例,與對照組的10例、5例和2例相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酸鹽結晶沉積平均大小為(1.82±0.80)cm3,明顯多于對照組的(0.13±0.05)cm3,P<0.05,兩組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本研究中所有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均表現出尿酸鹽結晶,且其在結晶數目上明顯比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多,結晶體積也明顯偏大,對其原因進行剖析,可能是由于痛風患者未接受定期降尿酸治療,即使患者在病程上相對較短,且血尿酸濃度相對較低,假如未對其開展規律治療,也有可能存在較明顯的尿酸鹽結晶沉積現象。本研究中,經計算,雙源CT對觀察組48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診斷敏感性為83.1%,特異性為76.2%。雙源CT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均比較高。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一個重要生化指標,若人體血尿酸水平大于420μmol/L,其在痛風性關節炎發生風險上即會大幅提高,然而,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演變為痛風的患者僅占11%,同時,相當一部分患者在臨床癥狀上有一定的隱匿性,這給痛風的臨床診斷帶來了更大困難[7]。目前,臨床上對于痛風患者的診斷方法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X線檢查以及CT檢查外,MRI也是臨床上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痛風診斷手段,然而,這些診斷方式在檢查結果仍均不夠理想,其在患者早期診斷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有待提高。雙源CT雙能量技術在掃描時間上相對較短,且具備良好的無創性,加之操作方法更為簡便,應用優勢更為明顯。首先,通過使用雙源CT雙能量檢查技術,能夠實現對尿酸鹽以及鈣鹽的有效區分,同時針對不同部位的尿酸鹽結晶沉積狀況進行有效顯示,且能夠對患者的骨質破壞程度進行有效反應。其次,雙源CT檢查具備兩個球管,兩者保持相互垂直,可發出兩種能量射線,能夠對患者開展同步螺旋掃描。通過雙源CT檢查,能夠對機體組織化學成分圖像進行有效獲取,并進一步凸顯其特征性,能夠為磷酸鹽、草酸鹽、尿酸鹽以及混合型無機鹽進行科學區分,同時,該檢查手段在對尿酸鹽結晶進行掃描時顯示出的特異性較高。最后,雙源CT雙能量技術可針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不同關節實施快速掃描,同時形成畫質較清晰的影像,能夠對痛風石具體體積進行準確計算,從而實現對患者尿酸結晶的科學鑒別,即便是患者處于緩解其階段,同樣可通過雙源CT對其痛風石狀況進行清晰顯示,有利于大大改善其診斷靈敏度[8]。
  總而言之,針對痛風開展診斷的過程中,雙源CT雙能量技術能夠發揮良好的應用優勢,且其診斷特異性以及敏感性較高,兼具無創性以及可重復使用性,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隋文倩,陳秀曉,吳圓圓. 高頻超聲檢查與雙源CT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價值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0):124-125.
  [2] 何曉清,梁漢歡,朱萬壽,彭可雨,張洪. 雙源CT雙能量成像技術在痛風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 河北醫學,2017,23(02):193-196.
  [3] 劉偉文,紀建松,程星遙,王偉康,李程超,劉政. 雙源CT雙能量成像技術診斷痛風尿酸鹽結晶的臨床價值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1):244-246.
  [4] 韓丹,史麗璞,劉志隊,郇穩. 彩超和雙源CT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5):60+109.
  [5] 何曉清,朱萬壽,梁漢歡,彭可雨. 雙源CT雙能量成像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J]. 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8,27(02):171-177.
  [6] 劉磊,武麗君. 雙源CT雙能量技術在痛風診斷中的初步應用研究[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5):144-145.
  [7] 關舒元,郭濴,梅昂. 雙源CT對痛風性關節炎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 醫藥論壇雜志,2014,35(10):156-158.
  [8] 張凱,侯剛強,薛水培. 雙源CT對痛風性關節炎早期診斷的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6):119-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7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