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與增強CT對頭頸部腫瘤浸潤的診斷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與增強CT對頭頸部腫瘤浸潤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時間段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浸潤患者40例,隨機將其分為增強CT組和CT灌注成像組。比較兩組診斷價值。結果:相對比增強CT組,灌注成像組腫瘤分期診斷準確率高,P<0.05。結論:在頭頸部腫瘤浸潤診斷期間采用CT灌注成像診斷準確率更高,為后期臨床診療提供數據依據。
[關鍵詞]CT灌注成像;CT增強;頭頸部腫瘤浸潤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79—02
惡性腫瘤中頭頸部腫瘤較為常見,多以耳鼻喉科、頸部腫瘤為主,根據臨床有關數據調查顯示:頭頸部腫瘤占據全部腫瘤的4%左右,而且根據不同分期情況,臨床表現也存在差異,所以治療方案也不相同1。因此,為了確保不同分期治療療效,本研究以收治的患者為對象,給予CT灌注成像與增強CT,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為時間段,以此時間內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浸潤患者40例為對象,歲將其分為兩組,增強CT組20例,32—73歲,平均(52.56±2.68)歲,男女患者分別占據11例、9例;CT灌注成像組20例,33—73歲,平均(53.02±2.71)歲,男女患者分別占據13例、7例。基礎數據經過差異對比檢驗P>0.05,存在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東芝320CT,增強CT組對患者先實施平掃,后再實施增強掃描,設置掃描參數:120kV電壓、120mA電流,層距5mm、層厚5mm,旋轉時間0.6s。CT灌注成像組先CT平掃,參數設置:旋轉時間0.5s,電流170mA、腫瘤位置確定。最大目標區域確定,碘佛醇50ml使用高壓注射器自肘靜脈注入,注射完畢,等待5s,CT灌注掃描設置為電影模式,設置層厚1.25mm,連續掃描50s。
1.3 觀察指標
兩組檢查影像資料具均由不知情且年資高的3名上級專業醫師統一分析,如果存在爭議,3名醫師共同討論,直到檢查結果一致為止。
1.4 統計學分析
資料經過檢驗,數據均為計數數據,計數數據使用(n)%表示,經過數據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腫瘤病灶經過病理診斷,確診舌部T1N03例、T2N02例、T2N13例、T2N2b3例、T3N14例、T3N2a2例、T3N2b0例;口部T1N01例、T2N02例、T2N13例、T2N2b2例、T3N11例、T3N2a2例、T3N2b0例;腮腺T1N03例、T2N02例、T2N12例、T2N2b3例、T3N10例、T3N2a2例、T3N2b0例。CT增強掃描與CT灌注成像技術檢查結果比較,P<0.05,詳情報道見表1。
3 討論
根據惡性腫瘤分期情況進行個部位的浸潤情況分析,不僅可有效判斷浸潤程度,而且有利于治療不同分期下患者的頭頸部腫瘤,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頭頸部腫瘤在常規術前檢查內容多是以鼻咽內窺鏡、穿刺活檢、病理等診斷檢查為主,不僅有效確定腫瘤擴張程度,而且對黏膜是否病變進行觀察,進而根據病變情況,判斷是否整體或局部腫瘤程度,但是在實施病理檢查時,對患者的損傷,甚至還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而觸診更加無法反映病變情況[31。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腫瘤診斷情況,對頭頸部腫瘤病變部位的情況進行影像學檢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CT診斷技術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其逐漸成為頭頸部腫瘤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逐漸進化,但是其中的增強CT掃描對于炎性水腫和腫瘤分辨率并不高,進而引起誤診,不利于后期及時診療。臨床有相關的數據報道顯示:病理性新生血管檢測期間采用CT灌注成像技術準確率高,尤其是腫瘤特征。不過臨床對于CT增強掃描與CT灌注成像技術的研究并不多,故本研究以收治的患者為對象,給予CT灌注成像與CT增強技術,實踐結果顯示:相對比增強CT組,CT灌注成像組對不同腫瘤分期的浸潤病灶診斷準確率高,P<0.05。原因分析:CT灌注成像給予患者造影劑靜脈注射的同時,選取感興趣層進行連續動態掃描,不僅可以獲得層面內密度曲線,以此為基礎對局部腦血流流量進行數據模型轉換和計算機偽彩處處理,確保圖像數據正確率。因此,相對比增強CT掃描,CT關注成像數據可靠度更高。不過在實施期間注意患者是否對本次研究造影劑過敏現象,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率,進而為后期的臨宋診斷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
綜上所述,對頭頸部腫瘤浸潤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相對比增強CT,CT灌注成像對不同浸潤部位各腫瘤分期的診斷準確率高。不過雖然本次研究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是CT灌注成像仍然存在不足,故研究建議檢查期間可聯合增強CT掃描,促使不同腫瘤分期浸潤診斷率提高。
參考文獻
[1]T.H.Oei,FJ.A.Meijer,W.J.van der Woude,等.腦CT灌注成像聯合頸部CT血管成像檢查II:臨床應用和影像質量[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7,25(04):125.
[2]歐鴻儒,吳巧彬,陳曉華,等,多層螺旋CT腦灌注成像聯合頭頸部CT血管成像在分水嶺腦梗死的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7,18(1):4—6.
[3]葉國偉,蘭俊,鮑麗娟,etal.320排CT腦灌注成像聯合頸部CTA在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10):174—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