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單源雙能量CT對泌尿系結石的診斷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單源雙能量CT對泌尿系結石的診斷價值。方法 100例疑似泌尿系結石或確診泌尿系結石患者, 行泌尿系寶石能譜CT成像(GSI)及常規平掃或CT尿路造影(CTU)檢查, 觀察分析結石部位、大小、數目, 通過GSI圖像上結石的有效原子序數(Zeff)預測結石成分, 并與紅外光譜儀分析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通過單源雙能量CT檢查100例患者, 共檢出86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通過GSI圖像上有效原子序數分析, 尿酸為主結石19例, 非尿酸結石67例。紅外波譜分析儀分析結石顯示, 尿酸為主結石18例, 非尿酸結石68例。GSI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與紅外光譜儀分析結石成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4, P=0.853>0.05)。結論 單源雙能量CT對泌尿系結石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 可以有效預測體內結石成分。
  【關鍵詞】 單源雙能量CT;泌尿系結石;有效原子序數
  泌尿系結石是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全球范圍內發病率為2%~20%。我國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為1%~5%, 南方高達5%~10%。歐美國家數據資料顯示, 5%~1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1次泌尿系結石。泌尿系結石的診斷需要通過患者的體征、癥狀、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1, 2]。目前CT檢查在泌尿系結石診斷中應用廣泛, 常規CTU能夠提高隱匿結石或陰性結石的檢出率, 顯示結石的位置、大小、形態和數目, 評估泌尿系積水、腎功能、有無感染以及周圍組織接管關系, 為泌尿系結石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有效信息。為了進一步探究單源雙能量CT對泌尿系結石的診斷價值, 特選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泌尿系結石或確診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泌尿系結石或確診泌尿系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 男57例, 女43例;年齡19~78歲, 平均年齡(55.1±7.9)歲;有腎絞痛或者腎絞痛發作史者87例, 無癥狀者13例。
  1. 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GE256排CT行泌尿系GSI及常規CT平掃或CTU檢查。GSI采用高低能量(80 kVp、140 kVp)瞬時切換, 管電流500 mA。常規CT平掃或CTU 140kVp, 自動管電流。掃描層厚及層間距均為5.00 mm, 重建層厚1.25 mm。掃描數據導入GE4.6工作站, 獲得多平面重建(MPR)、虛擬現實(VR)圖像, GSI圖像上測量結石有效原子序數, 記錄結石的部位、數目、大小、有效原子序數, 分析結石成分。檢出泌尿系結石的患者均使用紅外光譜分析儀對治療后排出體外或者外科取出體外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使用單源雙能量CT檢查的100例患者中, 共檢出86例泌尿系結石患者, 其中腎結石49枚, 輸尿管結石37枚, 膀胱結石11枚, 最小結石長徑<0.5 cm, 最大結石長徑5 cm。通過VR、MPR后重建圖像可以充分地顯示結石的部位、大小、數目。通過GSI圖像上有效原子序數分析, 尿酸為主結石19例, 非尿酸結石67例。紅外波譜分析儀分析結石顯示, 尿酸為主結石18例, 非尿酸結石68例。GSI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與紅外光譜儀分析結石成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4, P=0.853>0.05)。見表1。
  3 討論
  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疼痛、尿急、尿頻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泌尿系結石是一個復雜的疾病,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包括環境、遺傳、年齡、性別、飲食、種族等, 發病率和復發率均較高。泌尿系結石的常見病因包括感染、藥物、尿路梗阻、代謝異常等[3]。尿路結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尿酸、胱氨 酸、磷酸鎂胺、草酸鈣及磷酸鈣, 以草酸鈣結石及混合性結石最為常見。隨著生活環境和習慣的變化, 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及早診斷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臨床上診斷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的方式有X線衍射法、化學分析法、紅外光譜分析法等, 這些方法都是體外分析法, 取出結石后才能進行分析。紅外光譜法是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的常規方法, 可以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測試分子結構, 包括有機物質或者無機物質、晶體或者非晶體物質、所含結晶水等。但是這些方法都無法滿足治療前對結石進行成分分析, 對于結石治療方案的確定不具有臨床應用價 值[4]。同時, 泌尿系結石的治療與許多因素有關, 包括結石的成分、形態、有無感染、部位、大小、是否并發泌尿系積水等。診斷結石的重要方式是影像學檢查, CT檢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出雙源雙能量CT檢查可以對尿酸和非尿酸結石進行準確判別, 但關于單源雙能量CT檢查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使用GE256排CT同時采用GSI及CT平掃或CTU檢查, 能夠明確結石的部位、大小和數量, 對結石的成分也能夠進行有效分析。
  根據病因可將泌尿系結石分為藥物性結石、遺傳性結石、感染性結石及代謝性結石, 最常見的是代謝性結石, 有尿酸結石和含鈣結石兩種。泌尿系結石作為一種終身疾病, 有較高的復發率。目前診斷泌尿系結石, 了解結石位置、邊界等簡單有效的方式是腹部平掃CT檢查。治療方法有藥物療法、食物療法、水化療法、體外超聲波碎石術、外科治療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手術風險和機體損傷, 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治療時間和支出。一些尿酸結石患者通過內科治療可以恢復, 其他類型的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非外科治療。為預防復發, 患者自身的飲食調節十分重要。選擇治療方法的前提是明確分析泌尿系結石的成分。傳統的CT值有太多重疊區間, 對結石成分區分作用不大。單能量CT使用不同管電壓掃描, 可以對部分體外結石的化學組成進行區分, 但研究中顯示, 測量結石成分的結果并不準確。在檢查中由于長時間的CT數據采集, 可能造成呼吸運動偽影和圖像無法配準。隨著能譜CT和雙源CT的應用, 進一步推動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 但從技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能譜CT管電壓瞬時切換技術, 不能獲得同一物質空間和時間一致的雙能量數據, 雙源CT雙能量的成像范圍過小, 并且安裝成本和維修成本較高。單源雙能量CT的應用對診斷泌尿系結石和區分結石成分提供有效的方式。   在泌尿系結石診治中, 治療前通過分析單源雙能量CT的GSI圖像上有效原子序數, 能夠有效預測體內結石成分, 從而為臨床治療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依據, 幫助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同時根據結石的成分也可以幫助分析病因和危險因素, 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講解結石成分的特點及形成結石的類型, 根據患者自身結石成分分析結果進行飲食結構調整, 對于結石的預防性治療、降低泌尿系結石發生率及復發率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選擇使用內科療法治療的結石主要以尿酸為主要成分[5]。當結石含尿酸成分≥50%時, 內科治療是首選方式[6]。如果內科治療非尿酸結石效果不理想, 需要進行體外碎石或者手術治療[7]。
  綜上所述, 單源雙能量CT對泌尿系結石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 既可以有效檢出結石和具體部位、大小、數目等, 為臨床診治泌尿系結石提供可視化影像學資料, 又可以對泌尿系結石進行能譜分析判定結石成分, 幫助臨床醫師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為臨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精準信息, 有利于患者的治療, 對于泌尿系結石的預防性治療、降低結石復發率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段曉培, 吳非. 單源單能量CT雙能量成像法檢測泌尿系結石成分可行性分析. 當代醫學, 2015, 21(10):158-160.
  [2] 李昊, 李枝峻, 徐子慧, 等. 單源雙能量CT在體內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急救醫學, 2017, 37(z1):102-103.
  [3] Eiber M, Holzapfel K , Frimberger M, 等. 尿路結石單源CT靶向雙能量成像特征:實驗與臨床研究.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2, 35(2):195-196.
  [4] 羅敏, 高源統, 岑秀雅, 等. 單源雙能量CT在顯示痛風結石沉積中的應用研究.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4, 24(9):1583-1585.
  [5] 岑秀雅, 高源統, 羅敏, 等. 單源能譜CT在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4):104-106.
  [6] 段曉培, 吳非. 單源單能量CT雙能量成像法檢測泌尿系結石成分可行性分析. 當代醫學, 2015, 21(10):158-160.
  [7] 段曉培. 基于單源CT雙能量成像法對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的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 遵義醫學院, 2015.
  [收稿日期:2018-10-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