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的應用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在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中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MSCT), 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 30例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患兒, 所有患兒分別進行心臟超聲(ECG)及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 以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 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結果 本組30例患兒, 共發現心外大血管畸形86處, 其中, 心臟大血管連接處畸形32處, 完全大血管畸形54處。連接處畸形中, 完全型大動脈轉位4處, 完全型肺靜脈畸形引流2處, 主動脈騎跨15處, 部分型肺靜脈畸形引流11處。完全大血管畸形中, 肺動脈狹窄21處, 動脈導管未閉17處, 右位主動脈弓6例, 主動脈縮窄4處, 永存動脈干 3處, 永存左上腔靜脈3處。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準確率96.51%高于心臟超聲的83.72%, 漏診率3.49%、誤診率0低于心臟超聲的11.63%、4.6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患兒進行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準確率較高,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心臟超聲;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
  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科常見病, 主要是由于胎兒早期發育異常引起或心血管發育停頓引起, 與營養缺乏、藥物損害、病毒感染等均密切相關[1]。目前, 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方式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而術前明確診斷及病情評估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研究發現[2], 心外大血管畸形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比較常見, 因此, 必須對患兒進行有效的影像學診斷, 及時發現、辨別心外大血管畸形作為手術治療的依據。近年來, 隨著多層螺旋CT技術的發展, 在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且顯示出較高的診斷價值。本研究在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中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 并分析其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30例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均已確診。本次研究已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許可。其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齡15 d~10歲, 平均年齡(5.15±1.67)歲。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分別進行心臟超聲及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①心臟超聲:使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儀, 探頭頻率2.5~5.0 MHz, 患兒取仰臥位, 暴露心前區, 進行多切面掃描, 包括左室長軸、大動脈短軸、心尖四腔、胸骨上窩等。②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西門子16排CT掃描機檢查, 參數設置:管電壓120 kV, 管電流250 mA, 螺距1.75, 層厚1.25 mm。使用碘海醇非離子型對比劑, 2.0~ 2.5 ml/kg, 追加生理鹽水10 ml, 流速0.5~2.5 ml/s, 進行自動觸發掃描, 重點觀察左心及主動脈。常規二期掃描, 延遲19~ 23 s, 觀察是否存在異常靜脈。將取得圖像上傳工作站, 進行多平面重組。
  1. 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 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 包括診斷準確率、漏診率、誤診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結果 本組30例患兒, 共發現心外大血管畸形 86處, 其中, 心臟大血管連接處畸形32處, 完全大血管畸形54處。連接處畸形中, 完全型大動脈轉位4處, 完全型肺靜脈畸形引流2處, 主動脈騎跨15處, 部分型肺靜脈畸形引流11處。完全大血管畸形中, 肺動脈狹窄21處, 動脈導管未閉17處, 右位主動脈弓6例, 主動脈縮窄4處, 永存動脈干3處, 永存左上腔靜脈3處。
  2. 2 心臟超聲與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結果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準確率高于心臟超聲, 漏診率、誤診率低于心臟超聲,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是指利用非離子對比劑對心臟大血管進行掃描, 并利用三維重建技術顯示異常大血管。多層螺旋CT不僅能夠完成大范圍掃描及數據采集, 同時, 掃描速度快, 能夠短時間完成掃描。此外, 多層螺旋CT還具有空間分辨率高、安全無創、操作簡單、圖像清晰等顯著優勢, 在心血管檢查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實踐證明, 多層螺旋 CT對心血管疾病檢查幾乎無禁忌證, 同樣適用于無法耐受心導管檢查患兒及心律不齊患兒[3]。
  多層螺旋CT的原始軸位圖像能夠清晰顯示病變情況, 避免了影像重疊問題, 能夠及時發現各種心臟畸形情況。同時, 后處理技術能夠進行多平面重建, 有利于整體觀察心外大血管解剖關系, 為術前評估及預后推測提供重要信息。進行圖像后處理時應盡量避免重疊, 盡量在同一平面盡量多的顯示病變情況, 提高重組圖像影像質量。此外, 利用旋轉觀察技術, 能夠避免前后重疊影響, 追蹤病變位置, 顯示其起源及缺失[4]。利用彩色立體成像技術, 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示心外大血管及相鄰組織結構, 進行任意角度旋轉, 提高診斷準確性[5, 6]。本組30例患兒, 共發現心外大血管畸形86處,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準確率96.51%高于心臟超聲的83.72%, 漏診率3.49%、誤診率0低于心臟超聲的11.63%、4.6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充分顯示了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的臨床應用優勢, 彌補了心臟超聲診斷的不足。以往有調查顯示, 心臟超聲診斷心臟部分、心臟-大血管連接處、大血管部分的符合率分別為100.00%、100.00%和74.51%, 而多層螺旋CT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0.18%、100.00%、98.04%, 表明多層螺旋CT診斷心外大血管的準確率更高。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 多層螺旋CT能夠通過兩套X線球管和探測器采集CT圖像, 可通過旋轉獲得180°數據, 單扇區分辨率高達83 ms, 能夠排除心率的影響, 在5~7 s內完成心臟檢查, 不需要使用降低心率的藥物輔助檢查, 對心律不齊患兒具有重要意義。進行三維重組后, 能夠更清晰的顯示心內外結構, 對房或室間隔缺損等心內畸形也能夠較好的顯示。兩者在心臟與大血管連接部分診斷中均能夠得到較好顯示, 診斷結果及病理結果基本一致。在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方面, 多層螺旋CT具有一定診斷優勢, 能夠準確顯示心外大血管解剖, 明確大血管的起源、與心臟輸入輸出關系、走形路徑、肺動脈發育情況、肺靜脈異位引流、大血管畸形等病理情況。例如, 在進行冠狀動脈畸形診斷時, 單支冠狀動脈可能跨過右室流出道, 如果術前未能及時發現可能影響手術結果, 但多層螺旋CT能夠清晰顯示冠狀動脈起源走行, 為手術方案制定提供參考, 從而采取對癥處理措施[7, 8]。
  綜上所述, 對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進行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準確率較高, 可作為手術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石磊, 翟波, 楊房, 等. 雙源螺旋CT在嬰幼兒紫紺型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診斷的應用價值.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8, 16(8): 64-66.
  [2] 周勇, 任春陽, 吳禮明, 等. 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 安徽醫學, 2018, 39(7):816-818.
  [3] 任雅芳, 張道培, 張洪濤, 等. MSCT聯合圖像融合技術對顱內血管畸形的診斷價值.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8, 16(6):53-55.
  [4] 孫璇.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小兒心外大血管畸形診斷的應用價值.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8, 50(2):208-209.
  [5] 劉念, 王其智. MSCT對小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價值.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9):47-50.
  [6] 劉華, 劉虎躍. 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對兒童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7, 24(17):2682.
  [7] 柴守棟, 馬增山, 馬勝軍, 等. 應用256層螺旋CT對先心病合并大血管畸形的診斷價值. 中國醫師雜志, 2011, 13(10):1401-1403.
  [8] 劉云, 王光憲, 楊華, 等.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與超聲心動圖對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價值.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3, 27(6):400-402.
  [收稿日期:2018-1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