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超聲檢查甲狀腺多發結節的應用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觀察評價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采用超聲、CT聯合檢查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間接收的12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120例患者檢查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研究12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的組織病理實驗結果分析顯示,共有惡性病變者14例(11.66%),良性病患患者106例(88.34%)。CT、超聲單項檢查結果準確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超聲、CT單項檢查結果相比二者聯合診斷結果準確率也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實施超聲、CT聯合診斷方法,可更好的輔助臨床分析患者甲狀腺多發結節病灶性質,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值得臨床綜合推廣應用。
【關鍵詞】CT;超聲;甲狀腺結節;價值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value CT and ultrasound in the examination of multiple thyroid nodul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mbined ultrasonography and CT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hyroid nodules. Methods patients with 120 multiple thyroid nodul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examination data of 12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2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hyroid nodules this study,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total of 14 patients (11.66%) with malignant lesions and 89(88.34%)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he accuracy CT and ultrasound single examination results (P<0.05), and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of single examin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joint diagnosis results(P<0.05),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iagnosis method of ultrasound and CT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hyroid nodules can better assist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nature and number of thyroid nodules in patients,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is worthy of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T; Ultrasound; Thyroid nodules; value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科臨床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多是由于內分泌失衡因素、遺傳免疫因素、碘攝入因素所致,常見于中年女性人群,從疾病性質來講,可劃分為良性、惡性結節情況。主要特征為甲狀腺腫大,可觸及單個或多個質地較硬結節情況,為了預防患者病情惡化加重情況發生,盡早做好臨床診斷同時確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十分必要[1]。本研究為選擇甲狀腺多發性結節患者適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案,系統納入了我院2017年4月以來接收的12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患者超聲、CT單項診斷方案分析基礎上,實施了聯合診斷結果比較,對不同診斷方案結果準確性做了綜合研究,以期通過研究選擇最理想的診斷方案,為臨床治療方案擬定提供客觀參考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具體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間接收的12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為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到院檢查前多無明顯異常癥狀,部分患者存在頸部腫脹、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情況。影像學檢查前均由家屬陪同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表示自愿接受超聲、CT檢查方案,系統排除合并其他臟器合并癥患者及資料不全患者。本研究12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齡區間19~63歲,平均年齡(45.8±12.6)歲。
1.2 方法
本研究120例甲狀腺多發性結節患者的CT檢查方案:均選擇GE Brightspeed 64層CT機實施檢查,引導患者保持仰臥頸部過身位,充分露出頸肩部位,開展患者甲狀軟骨至頸根部的平掃、增強掃描操作,操作期間合理設置管電流150 mA、管電壓120 KV,掃描厚度控制在5mm左右,具體可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進行掃描范圍的適度調整。掃描操作先予實施患者平掃,由甲狀腺軟骨部位作平移操作直至頸根部結束,如果患者腺體結構特殊可以擴大掃描區域,直至完全顯示甲狀腺后再予結束。平掃之后,患者保持體位不變情況下,實施病變區域增強掃描,選擇碘海醇對比劑50 mL作肘靜脈團注,注射流率為2mUs,先行動脈期掃描,1min后再作靜脈掃描[2]。 本研究120例甲狀腺多發性結節患者的超聲檢查方案:檢查期間合理引導患者保持仰臥體位,頸部維持伸直不動狀態,充分顯露頸肩部位,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實施掃描操作,超聲探頭頻率合理設置為5~12 MHz,先行橫斷二維超聲掃描,再實施縱斷面、多切面掃描,系統找準甲狀腺實施觀察,測量腺體大小、腺體內部回聲是否正常,再行監測結節部位及數目、大小、臨近結構關系、血流狀況等[3],同時記錄最高值時收縮期的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數大小,期間進行多項內容的綜合記錄。
1.3 觀察指標
CT 診斷良性標準:患者的結節形態規則,邊界清晰,腺體內無鈣化物、顆粒狀、弧形鈣化物,經增強掃描顯示脂肪間隙清晰,即可確定為良性情況。CT診斷惡性標準:若患者結節形態缺乏規則性,邊界呈現模糊不清情況,腺體內可見顆粒狀、細沙粒樣鈣化,脂肪間隙不清,結節侵犯周側組織,存在頸部淋巴轉移情況,則可界定為惡性情況。
超聲診斷良性標準:患者結節形態較規則,邊界顯示清晰,結節無回聲或者存在混合回聲,回聲為均勻圓形、類圓形,腺體內可見少量鈣化現象,極少周邊環繞血流信號,血流速較低,血流頻譜低速低阻型,即可界定為良性情況。若患者結節性態呈不規則情況,邊界模糊不清,回聲表現為強弱不均情況,腺體內可見細小鈣化灶,內部血流速較快,血流信號表現為穿入性及中心性,動脈血流頻譜為高速高阻型,即可診斷為惡性結節情況。
超聲、CT聯合診斷評判標準:超聲檢查、CT檢查結果存在不一致情況時,若二者中存在一類惡性結論,則可界定為聯合診斷惡性情況,若二者診斷結果均顯示良性,則聯合診斷結果即界定為良性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2組患者相關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實施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P>0.05即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120例患者病理診斷結果顯示:共有惡性病變者14例(11.66%),良性病變患者106例(88.34%)。超聲單項檢查結果:良性病變檢出者89例(83.96%),惡性病變檢出者8例(57.14%),診斷結果準確率80.83%;相比CT單項檢查結果:良性病變檢出者91例(85.84%),惡性病變檢出者11例(78.57%),診斷結果準確率85.00%;CT檢查結果準確率相應高于超聲檢查結果,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超聲、CT聯合診斷結果來講,共檢出良性病變者104例(98.11%),惡性病變者12例(85.71%),診斷結果準確率96.67%。綜上內容可知,2類單項檢查結果準確率,均明顯低于聯合診斷結果,組間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隨著近些年大眾社會工作壓力驟增及不規范作息、飲食因素影響,相繼導致了越來越多人群出現內分泌紊亂情況,從而造成了甲狀腺結節發生率的持續升高,尤其女性群體發生率最為突出。針對甲狀腺結節情況來講,良性結節通過維持藥物控制、手術規范治療可達到較好的病情改善水平,但惡性結節則易誘發較為不利的影響,造成患者生命健康威脅。因此,盡早實施甲狀腺結節性質鑒別、診斷,明確對應的治療方案,對促進患者預后轉歸有著重要的價值。但綜合來講,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情況下,甲狀腺腫往往合并甲狀腺癌存在,相繼加大了臨床診斷難度,在診斷檢查期間易忽略隱匿惡性病灶,而構成誤診、漏診的情況[4],因此合理選擇最適宜的檢查方案,促進患者治療方案擬定值得綜合關注。
目前,臨床針對甲狀腺結節篩查較常用CT檢查、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活檢穿刺檢查等方法,但以超聲檢查、CT檢查方案最為常見。從CT檢查方案來講,其空間分辨優勢較明顯,憑借三維重建技術可更清晰的顯示甲狀腺內部邊界較模糊、不均質低密度區情況,利于分析病變是否存在氣管、顱骨周邊轉移情況,對腺體鈣化斑點作更全面觀察,達到病癥性質的有效評估;同時,CT檢查還可為患者的手術方案設計、麻醉術式選擇提供可靠參考,因此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5]。從超聲檢查方法應用來看,其能夠更直接的確定甲狀腺結節大小、部位、數目等基礎情況,對部分較小結節也能達到較好反映,對結節囊實性、包膜完整性、周側組織情況作出良好顯示。且通過超聲引導開展甲狀腺穿刺術,能夠提升手術操作準確性、安全性,因此被臨床廣泛應用在了甲狀腺結節檢查范疇。當然,相比CT檢查方案,超聲診斷技術也有著相應的缺陷不足,難以準確區分多發結節中的某一結節性質,在良性、惡性結節評估方面還存在一定局限性[6]。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甲狀腺多發結節診斷準確率,目前臨床多將超聲檢查作為初步篩查方法,予以判斷結節大小、數量、位置,再以CT評價甲狀腺腫塊惡性可能性及邊界鄰近組織關系,兩項技術協同應用背景下可更好的提升疾病確診率,為患者的預后治療提供了有益參考。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超聲、CT單項診斷的結果相比病理組織檢驗結果而言,均存在著一定診斷偏頗情況,而二者聯合診斷的結果相比病理組織檢驗結果,誤差率相應較低;且超聲、CT單項診斷結果,相比聯合診斷結果,P<0.05,均具統計學差異。由此也表明了CT、超聲聯合診斷用于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的價值,可切實提升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值得后續綜合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范國志.原發甲狀腺淋巴瘤的超聲診斷與病理對照研究[J].心理醫生,2019,25(2):23-24.
梁樹生,莫永燦.CT在甲狀腺炎性結節與甲狀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1):36-40.
段寶全,胡亞飛.甲狀腺腫塊患者B超診斷結果分析100例[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120.
蓋永勤.CT與超聲檢查診斷甲狀腺多發結節的臨床效果對比[J].特別健康,2018,(20):56.
劉健烽.超聲和CT診斷甲狀腺多發結節XX例臨床比較[J].保健文匯,2018,(10):188.
朱仕晉.甲狀腺結節超聲不同鈣化類型在良惡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醫生,2018,24(36):328-3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