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訓練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5-0035-02
慢阻肺疾病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發病率高,此病癥的病情多與肺部組織對有害氣體及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同時,我國目前大氣污染嚴重、吸煙人數的增長,使得慢阻肺發病率直線上升。慢阻肺疾病以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還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實踐表明,在慢阻肺疾病進展過程中,增加有效的呼吸訓練方案,對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1 慢阻肺疾病為什么要進行呼吸訓練
慢阻肺疾病患者因肺功能受損,使得患者出現多種臨床表現,如呼吸困難、咳嗽等,而呼吸困難嚴重的患者,會因呼吸道窄縮或是痙攣、肺纖維化、氣道內分泌物過多、異物吸入等阻塞呼吸道,危機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除了使用氧氣治療外或是藥物治療外,多實施正確的呼吸方式,增強氣體交換效率,減少呼吸作工,對提高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具有積極作用。此外,慢阻肺疾病患者因長期處于慢性炎癥反應狀態下,腫脹的呼吸道、過多的痰液分泌物,阻塞氣體的流通,使得患者空氣吸不進來,又吐不出去。而換氣不足,不能滿足患者身體氧氣的需求,用力呼吸時,會增加能量的耗費,同時還會增加氧氣的需求量,提高機體二氧化碳的代謝能力;同時吐氣困難,會使慢阻肺疾病患者機體積累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呼吸性酸中毒的危險性。因此,慢阻肺疾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與氧氣治療的基礎上,積極實施呼吸訓練,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2 呼吸訓練方法有哪些
目前,慢阻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方式較多,但不同的方法所產生的效果不同。隨著臨床對慢阻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方式的深入研究,發現將所有呼吸訓練相結合,對提高呼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現將呼及訓練方法匯總如下:
2.1 縮唇呼氣
縮唇呼氣方法是要求患者閉嘴經鼻吸氣,之后嘴唇保持吹口哨樣口形緩慢呼氣4-6s,由患者自行選擇調整縮唇大小程度,不可過大或過小,并以呼出氣流可以距口唇15-20cm處的蠟燭火焰傾斜,且保持而不熄滅狀態為度。在呼氣過程中,以伴有或不伴有腹肌收縮為主。因活動引起呼吸困難時,患者可采取縮唇呼氣方式,快速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同時解除緊張、驚恐等負面情緒。
2.2 頭低位或前傾位呼吸
臨床部分慢阻肺疾病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會不自覺應用頭低位或前傾位來改善呼吸困難。此方式與縮唇呼氣聯合,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頭低位可使患者保持仰臥于斜床,或是將平板床上墊高床腳。前傾位可使患者在坐位時保持軀于往前傾斜20°-45°,在此過程中,為使患者保持平衡,可用手或肘,支撐于在桌上或是自己的膝關節上。立位或散步時,可指導患者保持前傾位鍛煉。
2.3 慢而深呼吸
慢而深呼吸方式患者不易做到時,會引起呼吸肌疲勞。但如在患者出現焦慮或是緊張心理時,可指導或是輔助患者通過慢而深呼吸,來糾正快速呼吸,防止呼吸性堿中毒發生。
2.4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臨床稱其為膈式呼吸鍛煉,此訓練方法會增強患者膈肌收縮能力、及膈肌的收縮效率,增強潮氣量的同時緩解呼吸困難。同時,腹式呼吸可聯合縮唇呼氣、前傾體位等,最大限度的改善使呼吸困難癥狀善。但需值得注意的時,在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時,醫護人員應做好示范、指導,訓練2次/d,每次10-15分鐘,待患者掌握此方法后,可增加鍛煉次數及時間,力急患者將其作為不自覺的習慣性的一種呼吸形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