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8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痰培養結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通過調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痰液中的感染菌株情況, 分析感染菌株的耐藥性, 為臨床合理選擇藥物提供依據。方法 8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均進行痰培養, 觀察痰培養結果及病原菌分布, 并通過K-B 法進行藥敏試驗測定主要病原菌耐藥率。結果 83例患者中, 痰培養陽性66例(79.5%), 獲得病原菌69株, 其中檢出革蘭陽性菌4株, 所占比例為5.8%;革蘭陰性菌45株, 所占比例為65.2%;真菌20株, 所占比例為29.0%。檢出病原菌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包括9株鮑曼不動桿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銅綠假單胞菌。在革蘭陰性菌對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唑林、氨曲南耐藥率測定中, 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對環丙沙星耐藥率最低, 分別為11.1%、18.2%、12.0%。結論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較易被感染, 其中以革蘭陰性菌作為主要病原菌種, 臨床中用抗菌藥物進行干預時經過合理的干預途徑實施藥物干預, 可有效提高抗菌藥物的合理利用率, 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為臨床醫師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借鑒。
  【關鍵詞】 血培養分離細菌;分布特征;耐藥性
  相關研究表明[1, 2],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不僅僅表現在肺部炎癥上, 更表現在全身炎癥的發生、控制炎癥的發生以及對炎癥進行積極的治療是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主要方式, 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臨床中抗菌藥物的應用較為普遍, 尤其對感染性治療發揮重要作用, 醫學領域抗菌藥物極大地促進了各類疾病的治療。但近年來, 隨著各種抗菌藥物的出現, 其濫用現象越來越明顯。濫用廣譜抗菌藥物及抗菌藥物不合理聯用等同時增加了耐藥菌種并促進其迅速播散, 不僅降低許多抗菌藥物療效且會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對控制及治療感染性疾病具有較大的挑戰性, 為感染患者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困擾。經調查證實國內抗菌藥物在臨床中應用頻率高, 且濫用抗菌藥物的比例大幅增高[3]。因此, 本文對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進行痰培養分析, 對其菌種分布及耐藥性觀察, 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治療的83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 51例, 女32例, 年齡41~67歲。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痰培養, 進行菌株的分離、鑒定。此外, 通過K-B法進行藥敏試驗測定主要病原菌耐藥率。采用WHONET5.0軟件進行痰培養標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同一患者對同一菌株進行連續多次分離, 相同結果不重復計入。
  2 結果
  2. 1 痰培養結果及病原菌的分布 83例患者中, 痰培養陽性66例(79.5%), 獲得病原菌69株, 其中檢出革蘭陽性菌4株, 所占比例為5.8%;革蘭陰性菌45株, 所占比例為65.2%;真菌20株, 所占比例為29.0%。檢出病原菌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包括9株鮑曼不動桿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銅綠假單胞菌。見表1。
  2. 2 主要病原菌耐藥率 在革蘭陰性菌對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唑林、氨曲南耐藥率測定中, 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對環丙沙星耐藥率最低, 分別為11.1%、18.2%、12.0%。見表2。
  3 討論
  慢阻肺是一種非常常見而且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 作為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根據普查表明, 我國的北方地區, 慢阻肺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相關文獻統計表 明[4], 慢阻肺已經成為全球影響前10位的疾病, 而且有明顯的逐年增加趨勢。盡管相關人員對慢阻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迄今為止, 慢阻肺的發病機制仍然是不明確的。有關研究表明, 慢阻肺發病的核心因素是炎癥, 多種因素共同參與并導致。多項研究均表明慢阻肺已成為現如今必須著重對待的疾病之一[5]。
  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會增加不良反應, 導致細菌耐藥性增高, 使菌群紊亂致病菌性感染, 影響治療效果。因此, 在應用抗菌藥物應遵循參考藥敏試驗結果選擇使用抗菌藥物種類, 抗菌藥物可單用時不要聯用, 抗菌藥物聯用時遵循協同原則;可用窄譜時不用廣譜, 同時選擇藥源充足, 有效藥價格低廉, 不能濫用抗菌藥物。以患者臨床癥狀為準制定治療方案,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種類, 降低抗菌藥物濫用幾率, 提高治療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6-8]。因此, 為提高臨床住院患者的診斷及治愈率, 延緩控制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及耐藥菌株的傳播, 早期應監測病原菌的耐藥性以及時掌握病原菌的耐藥狀況, 以便更有效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本文研究對8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進行痰培養, 觀察痰培養結果及病原菌分布, 并通過K-B 法進行藥敏試驗測定主要病原菌耐藥率。結果顯示, 83例患者中, 痰培養陽性66例(79.5%), 獲得病原菌69株, 其中檢出革蘭陽性菌4株, 所占比例為5.8%;革蘭陰性菌45株, 所占比例為65.2%;真菌20株, 所占比例為29.0%。檢出病原菌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包括9株鮑曼不動桿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銅綠假單胞菌。在革蘭陰性菌對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唑林、氨曲南耐藥率測定中, 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對環丙沙星耐藥率最低, 分別為11.1%、18.2%、12.0%。有效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藥性對感染情況發生進行有效控制, 可有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較易被感染, 其中以革蘭陰性菌作為主要病原菌種, 在臨床工作中應增強學習抗感染知識, 對使用抗菌藥物進行規范化, 合理選擇應用抗菌藥物, 臨床用藥與藥敏試驗的結果相結合, 對醫院加強預防及控制感染, 提高治愈率, 具有一定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倩, 汪偉民. AECOPD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5, 50(1):101-104.
  [2] 劉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培養病原菌及藥敏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26):107-109.
  [3] 陳自瑜, 鄭利先, 陳云輝,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發作期痰病原學分布特點與耐藥性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9):4384-4387.
  [4] 呂顯林, 黃干忠, 劉麗香, 等. 細菌耐藥監測結果與抗生素合理使用. 今日藥學, 2014, 24(4):287-289.
  [5] 馬雪梅, 鮑文華, 閻紅娥. 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臨床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 2010, 12(11):1386-1387.
  [6] 陳亞紅, 王辰. 2015年更新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全球策略簡介.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5, 7(2):34-39.
  [7]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255-264.
  [8] 劉元元, 賈練, 李亞倫, 等. 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后降鈣素原水平對再次加重的預測價值.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5, 14(5):430-435.
  [收稿日期:2018-09-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