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布病的危害診斷及其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布病為主體,通過介紹河南地區畜牧業養殖狀況、布病病癥、布病危害診斷,提出布病的防治方法,為畜牧業養殖中疾病預防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河南;畜牧業;布病
  一、河南地區畜牧業狀況
  河南地區位于我國地形第二階梯,由于與黃土高原相接,又承接太行山、大別山余脈,因此這里地形分布較為復雜。整個地區走勢呈西高東低狀,北部較為開闊平坦而南部則被山地等地形擠壓高低起伏,水平高度差距較大,整個地區三面被山脈圍擋,在中部和東部地區形成面積較大的沖積平原,是河南地區的主要農業種植區。從地形占比來說,平原與山區基本對半分割了河南省,山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山地占比27%,丘陵占比17%,從此情況可看出河南省第一產業分布區域較為明顯。
  河南畜牧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以生豬、肉被感染牲畜養殖為主,肉被感染牲畜每年可出欄五百萬頭以上,2014年河南省一省畜牧業產值達到近兩千五百億元,在當年中國畜牧養殖中排名第一,肉奶產量名列前茅,遠超新疆、內蒙古等傳統牧區,同時河南省還開始向畜牧業下游的生產加工行業發展,加強了畜牧業配套加工產業建設,以生豬加工為主的雙匯、華英、雛鷹、牧原等六家公司已成功上市,使河南成為全國肉蛋奶加工中心大省。
  二、布病發病癥狀
  1.發病原理。布病的全稱為布氏桿菌病,是由于布氏桿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可人畜感染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布氏桿菌通過患病牲畜的糞便、皮毛、乳液、生殖交配傳播,附著在皮膚或黏膜上并由此進行被傳染牲畜體內,此病菌的進入主要以快速繁殖供給并破壞淋巴系統為感染方式,再隨血液循環進行被傳染牲畜內臟,并產生新的感染源,最終停留在血液與生殖系統內,是被感染牲畜產生發熱、淋巴結腫大、關節疼痛、多汗等癥狀,由于病菌存在于多種內臟之中,且抗菌藥物不易進行病菌細胞,因此在進行治療時十分復雜。
  2.病理影響。布氏桿菌病首先進入血管,會使得血管出現增生,尤其是肝、脾、腦、腎等內臟上的細微毛細血管,血管增生容易生成血栓,造成血管內膜、脈管炎癥,甚至出現局部壞死癥狀,造成內臟功能出現問題,最終導致被感染牲畜死亡。
  其次主要侵犯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生殖泌尿系統等,造成被感染牲畜關節、肌肉、神經出現疼痛感,造成關節、脊椎、骨髓、神經炎癥,同時部分被感染牲畜還會出現肺炎癥狀,被侵犯消化系統后牲畜表現出黃疸癥狀,并伴隨食欲減退、黃尿、高溫,很容易與肝寄生蟲病混淆。同時對生殖系統的攻擊會使留種被感染牲畜出現睪丸炎,降低精子成活率,母畜孕早期會出現早產、流產、死胎,孕晚期分娩時其傳染性極強,會快速通過乳液對幼畜進行感染,從而造成出欄率下降。
  三、布病危害診斷
  1.癥狀危害。布病的出現往往伴隨高溫發熱癥狀,體溫可高至40度,但也有些病畜的發熱現象并不明顯,從而使其感染情況被忽略,同時這種發熱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呈間斷性高溫,即發熱溫度會出現起伏狀升降,并反復多次。另外被感染牲畜會出現多汗癥狀,汗液質地粘稠,以頭胸部出汗為標志,在感染病發初期較為明顯,后期則會由于反復高溫脫水而降低排汗量。由于被感染牲畜關節、神經、血管會收到病菌攻擊發生病變而引發炎癥,產生多處疼痛感,因此會出現跛行狀況,身體乏力、食欲減退、精神倦怠,同病毒性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同時布氏桿菌會對病畜淋巴系統進行攻擊,因此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留種病畜睪丸腫大、母畜流產多發。
  2.診斷標準。為了較為精準的判斷牲畜是否感染布氏桿菌,本文提供五種診斷方法及標準,以供使用。
  3.流行病學檢驗。布氏桿菌通過乳液、皮毛、生殖交配等方式進行傳播,其他病畜需要與被感染牲畜進行接觸才會發生感染狀況,因此可以通過觀察病畜分布狀況來對其進行檢查,如幼畜感染死亡率升高,母畜早產、流產、死胎多發等狀況。
  4.臨床觀察。感染布氏桿菌病畜表現為間斷性高熱且發熱時間較長,夜間多汗,不思飲食,體重下降,淋巴結或睪丸腫大,精神倦怠不愛活動,出現跛行,身體乏力,可能會出現眼部黃染,口啖增加等情況,需要注意觀察。
  5.實驗室檢驗。首先可對其進行染色檢驗,觀察染色是否呈紫紅或紅色,其次進行虎紅平板凝聚,觀察其是否呈陽性反應,最后可進行試敏實驗,在出現過敏狀況后1-2天內進行多次觀察,檢驗其紅腫浸潤范圍是否有擴大。
  6.細菌分離。從疑似感染病畜身上提取血液、淋巴液或其他體液進行病菌檢驗,觀察是否能夠分離出布氏桿菌。
  7.血清檢驗。對疑似感染病畜進行抽血,分離血清后用試液滴度觀察其變化,如一次不能確定可在間隔一段時間后進行第二次檢驗。
  四、布病防治
  由于此種病菌對于被感染牲畜致病率較高,且抗菌藥物施用效果不明顯,因此對于布氏桿菌主要以預防為主。 在對病被感染牲畜進行隔離的同時,對健康被感染牲畜群的預防工作也應當重視起來:
  1.為了降低被感染牲畜群產生或感染疾病的幾率,在被感染牲畜生長的不同階段要接種好各項疫苗,提前對被感染牲畜容易出現的疫病做以預防。同時在這一時期要注意被感染牲畜舍的管理,勤做通風消毒工作,注意保持畜舍光照充足,可定期進行高溫殺毒處理,注意被感染牲畜群進料和活動狀況,已做好疫病預防。
  2.對于已經感染疫病的被感染牲畜群,為了控制已經出現疾病的規模與程度,農戶首先需要做好被感染牲畜舍的管理,將病被感染牲畜與健康被感染牲畜群分舍管理,發現染病被感染牲畜及時為被感染牲畜注射消炎藥劑,保證傳染范圍不擴大,保持被感染牲畜舍殘料、糞便、垃圾及時清理;其次,做好消毒工作,對被感染牲畜畜舍地面、食槽、飲水槽等被感染牲畜群公用設施使用3%漂白粉澄清液進行消毒處理,并一日內多次向空中噴灑消毒液噴霧以達到預防空氣傳染;最后,要加強通風、保暖措施,保證飲水充足。
  3.通過恰當的方式對病死被感染牲畜或成被感染牲畜進行處理,避開水源地、被感染牲畜舍及被感染牲畜群活動地,以免出現二次感染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復雜性布氏菌病臨床診治亟待重視[J]. 張文宏. 中華內科雜志. 2017 (10):80-81.
  [2]牛布氏桿菌病的病理變化與免疫[J]. 張力國. 鄉村科技. 2017(18):69-70.
  [3]南方羊布魯氏桿菌病的危害·診斷及防治[J]. 陳俊. 安徽農業科學. 2015(08):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3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