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肝片吸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肉牛肝片吸蟲病是由于肝膽管內寄生有片形科、片形屬的肝片吸蟲而導致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是反芻動物易發。該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在秋末、初春時節比較容易發病,特別是在5~9月易感染蟲體,經過整個冬季的飼養,在春季開始掉膘時就會逐漸出現發病。肉?;疾『?,主要表現出水腫、貧血、消瘦,生長發育緩慢,消化功能異常,在感染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大量死亡,嚴重損害養殖戶以及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應加以防治。
關鍵詞:肉牛;肝片吸蟲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123-02
1 流行病學
我國很多養牛、養羊地區都會發生肝片吸蟲病。除牛是肝片吸蟲的終末宿主外,羊、馬、鹿、駱駝等很多反芻動物也是其終末宿主。蟲體的中間宿主為椎實螺,尤其以小土窩螺等常見。
宿主體內寄生的成蟲,產出的蟲卵可經由膽汁進入腸腔,然后通過糞便排到體外。在適宜條件下,蟲卵可孵化為毛蚴,其可在水中移動,找到中間宿主(即小土窩螺),并侵入體內繼續生長,經歷3個無性繁殖發育階段(即胞蚴、雷蚴、尾蚴)發育為尾蚴,然后從宿主體內逸出再次進入水中,3~5天之后脫掉尾部,體部被成囊細胞產生的分泌物覆蓋,并在水生植物的草葉上附著或者在水中浮游變成囊蚴,當牛食入寄生有囊蚴的飲水或者草葉就會被感染。囊蚴進入牛的十二指腸,在此脫囊逸出,并發育為童蟲,其可穿透腸壁到達腹腔,再通過肝包膜侵入肝臟。肝實質中的童蟲會在移行后進入膽管,并在膽道中繼續發育,2~3個月之后就會變為成蟲。
動物體內的成蟲能夠生存3~5年,有時甚至更長。病牛和帶蟲者可持續地將大量蟲卵排到體外,對環境造成污染,這也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另外,溫度、淡水螺以及水質等,也與肝片吸蟲病的流行緊密相關。根據肝片吸蟲的生活史,明確該病的發生呈現季節性和地域性。
2 臨床癥狀
肉牛感染肝片吸蟲后,臨床癥狀與感染蟲體數量、蟲體分泌毒素的強弱以及機體自身體質狀況密切相關。
2.1 慢性型
病牛呈慢性經過,主要表現出食欲不振,消化紊亂,持續發生腹瀉,機體貧血、消瘦,被毛粗亂、失去光澤,可視黏膜蒼白,眼瞼和頜下等處會發生水腫,有時甚至胸部和腹部也出現程度不同的水腫。對病牛進行叩診,可見肝區濁音范圍明顯擴大。如果病牛肺臟發生感染,還會伴有咳嗽等癥狀。
2.2 急性型
病牛會出現體溫快速升高,精神萎靡,周身出現不自主的抖動,有時會排出血糞,出現急性黃疸和貧血,指壓肝區會產生疼痛,一般在3~5天內就會發生死亡。
3 診斷
一般是根據發病的地域、季節以及病牛感染后的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即可進行初步診斷。如果需要確診,還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常用方法為皮內變態反應、瓊脂擴散試驗、凝集反應以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另外,也可通過水洗沉淀法進行蟲卵檢查。
水洗沉淀法是操作最為簡便的方法之一,診斷結果快速。采取5~10 g病牛尾部糞便放在燒杯中,添加適量水攪拌,接著利用雙層紗布進行過濾,室溫下靜置20 min,傾去上清液后再加入適量水進行攪拌、靜置,重復以上操作3次。發現上清液已經變得清澈透明,此時吸取沉淀物使用100倍的顯微鏡進行觀察。如果發現沉淀中存在淡黃色的橢圓形蟲卵,且蟲卵中存在幾個至幾十個數量不等的卵黃顆粒,就能夠確診為肝片吸蟲病。
4 防治措施
4.1 西藥治療
4.1.1 砂氯酚
硝氯酚,這是近幾年用于治療牛肝片吸蟲病的一種特效藥物,病??砂大w重服用3~4 mg/kg。采取大群治療時,可采取目測病牛體重給藥,即每100~200 kg體重用藥0.5 g,每200~400 kg體重用藥1 g。病牛投服時不需要經過禁食,可使用水瓶直接灌服,也可在飼料中添加該藥的粉劑進行混飼。
4.1.2 肝蛭靈
病牛按每100 kg體重分點深部肌肉注射5~8 mL,該藥治療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4.1.3 克洛殺
病??砂大w重皮下注射0.1 mg/kg,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4.1.4 硫雙二氯酚(別丁)
病牛按每100 kg體重使用4~5 g。由于該藥在水中不易溶解,常制成舔劑使用。病牛投藥后的2~3天可排出稀軟糞便,但經過4~5天即可恢復正常。
4.1.5 三氯苯達唑
病牛按體重灌服12 mg/kg;或者第一天按體重服用5 mg/kg,第二天按體重服用10 mg/kg。病牛用藥往往可能引起繼發性的膽管炎,此時則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4.2 中藥治療
方劑1,取30 g龍膽草、30 g蘇木、20 g澤瀉、20 g肉豆蔻、20 g木通、45 g貫眾、30 g檳榔、30 g茯苓、20 g厚樸、20 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適量溫水調和給病牛灌服,間隔1天使用1次,直至康復。
方劑2,取18 g龍膽草、15 g貫眾、18 g木通、18 g澤瀉、18 g厚樸、24 g蘇木、18 g檳榔、18 g茯苓、18 g肉蔻、6 g甘草,加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給病牛灌服,間隔1天使用1次,直至康復。
4.3 加強飼養管理
牛場周邊環境要定期使用消毒藥劑進行嚴格消毒,保證牛群的飲水干凈衛生,最好飲用自來水、流動的河水,禁止飲用草塘水。
合理安排放牧地點和放牧時間,禁止到低洼潮濕地區進行放牧,要選在干燥地區進行放牧,避免感染寄生蟲。夏季要采取輪牧,控制在同一個牧場的放牧時間在2個月以下。
4.4 定期驅蟲
在該病流行的地區,牛群要定期進行驅蟲。一般來說,可在每年春秋季節使用丙硫苯咪唑或者硝氯酚進行預防性驅蟲。且用藥后排出的糞便必須采取集中堆積發酵處理,以將糞便中存在的蟲卵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殺死。采取有計劃的定期驅蟲,可將當年感染的幼蟲以及越冬蚴發育為的成蟲消滅,從而有效防控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