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有道“潤師”無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研有道,潤師無聲”。是借咱們“研訓有道”的主題想到的,從科研選題的角度以及我所準備的內容來看,題目有點過大了,但是我相信大家會和我一起來充實它!
教育科研于我們大家已經不再陌生。記得一位同仁曾經于多年前為教育科研寫過一首詩,我只記得最經典
的一句:教育科研,想說愛你不容易。因為當時大家都剛剛接觸科研,確實是想愛不容易,因為真的不會愛!如今,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我們很多人在不得不愛之后,已經變得會愛甚至是熱愛了。在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收獲了愛。這種愛,不是那種立竿見影的、轟轟烈烈的,而是春雨潤物般悄無聲息的。也就是我題目中所說的,若我們能做到科研有道,科研便可以無聲的滋潤我們,使我們可以從事更有效、更高端、更時尚的教育教學活動。
那么,如何做到科研有道呢?作為一名科研骨干教師,我就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科研之道在于熱愛
所謂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活動,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積極的參與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師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概括和研究資料的能力,可以全面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拓展教師的視野,使教師可以用最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更加高效的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有效的手段。正因為教育科研有這么多的好處,所以,它值得我們去熱愛。只要教師本身擁有一顆積極上進的心,擁有一顆對做好本職工作的極強的責任心,就應該擁有一顆對教育科研的熱愛之心。只有真正的認識到科研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從心里覺得應該做,愿意做,進而積極的、用心的去做,才能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所以說,科研之道,首先在于熱愛。
二、科研之道在于學習
一定有不少的老師和我一樣,即使學科知識還算扎實,理論素養也還遠遠不夠。何況,教學改革永不會停步,教育理念總會不斷更新和發展,那么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并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是走進教育科研的捷徑。”一個教師要從事教育科研,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范疇、原理等;了解教育動態,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同時,依據自身專業發展的個性需求,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研修,促進專業的自我發展和成長,才能持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人都是有惰性的。有的時候學習需要自己強迫自己。比如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每周學習一篇教育理論文章,每月讀一本教育雜志,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這是最低的要求,如果能讀的更多那自然是更好。只有不斷的更新專業知識和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在一定的高度上恰當的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才能把自己好的想法、做法以科研為渠道分享出去。
大多數教師也和我一樣,無法零距離接觸教育名師,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與著名教育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更理解了教學的方法有千千萬萬,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成長;讀了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了持續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真誠的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偉大的力量。
讀名師的書,看名師的課,聽名師的講座,都是我們進行學習的好方法。都會豐富我們的專業知識,從而,幫助我們進行高質量的教育科研。
三、科研之道在于思考
教育科研應是有疑而問,有惑而研,有感而發。一個合格的教師,思考應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總是“教然后知不足”。也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臨時生成的精彩。因此,每天工作之余都應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反思有些是課堂內的,有些是課堂外的。反思課堂設計是否合理;反思學生學習熱情是否得到激發;反思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反思學生個性是否得到張揚;反思對學生思想工作做得是否深入等等。反思就是一種思考??梢詾槲覀冞M行教育科研提供很多第一手資料。我看過李鎮西先生說過的話:我們應該把問題當作課題,只要我們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一天的平凡的工作,就會感到,富有價值的課題是源源不斷的……對我們教師來說,這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為師者應善于思考。
四、科研之道在于積累
哪一項科研內容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去發現問題,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思考”。只要有思考,就一定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做法。我們要善于把這些想法、做法積累下來,教學案例、隨筆、反思、札記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不是每一個想法和做法都能成為課題,但是它卻會成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源泉。而這個積累的過程,也是我們提高的過程。有了這些積累,才可以恰當的選題,才可以進行深度的研究。比如我對如何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和如何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感興趣。我就在一直積累這些方面的素材,以后有機會便可以立項研究。即使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進行立項,那我現在的積累和實踐也會對我的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旦開始了研究,積累就更加重要。這種積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按研究計劃進行的教案、試卷、案例、反思、學習筆記等資料的積累,另一個方面還是要積累自己工作中的點滴收獲和體會,可以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個點,只有點多了才能成線,線多了才能成面。
我在進行《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一課題的研究時,就特別注重小材料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科學的設計習題對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特別有效。于是我就把這個內容確立為研究內容。研究中,我在這方面不斷嘗試。先是一題多問,再是一題多解,最后是一題多變,每實踐一項,就記錄相關的習題、學生的反應、檢測的效果等資料,最后形成了一篇優秀的論文,成為這個課題研究中的一個亮點。也使我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五、科研之道在于求精
我覺得,進行教育科研不能貪多,要求精。對一個問題的研究,從有想法到實踐,到總結,到再推敲,直至最后定稿以及推廣,一般情況下是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比較成熟的見解以及做法。當然,也有個別的小課題是短而精悍的。但不管是大課題還是小課題,都要努力做細、做精、做得有成效,這樣做科研,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增加自己取得成績時的幸福感。
六、科研之道在于求實
大家都知道,教學的方法沒有全新,只有更新。每個新的方法也都是傳承占大部分。而我們革新和發展的部分,也一定要結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因此,我們的教育科研無需總是追求高大上,能夠把新的思想、理念、方法與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去進行教育科研,更能出成績,也更能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比如有位老師,他發現一年級的學生抄寫生字一字多遍,負擔很重,于是進行了“抄四遍和抄八遍的效果比較”的實驗。結果證明抄四遍效果更佳。然后寫成研究報告,來論證“減輕負擔,提高質量”。這一課題大有潛力可挖,受到各方面的重視。類似的、內容雖然平凡,卻很有實效的課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課題。
如我校在我的主持下曾經做過的課題有《小班化教學策略研究》和《通過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以及《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這幾個課題雖然不是特別新穎,但是我們的研究成果在我校都有推廣和應用,并還在逐漸完善。我認為,只有這樣實實在在的科研過程和結果,才是科研之道。
?。ㄗ髡邌挝唬汉J島市寧遠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