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游泳課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方法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近年來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與探索,目前我們國家的中學越來越重視中學生的體育教學課程。游泳課程作為近些年來逐漸被推廣開展的新型體育學科,成為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重點課題。游泳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大無氧運動量、增強體質,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堅毅的優秀品格。但是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學生普遍產生的恐懼心理。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游泳課程在中學體育中的良好發展,本文以高中生游泳教學課程為研究對象,從恐懼心理產生原因、表現形式、消除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從而促進中學生對于游泳課程的學習,并最終為我們國家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證依據。
關鍵詞:游泳課程 高中生 恐懼心理 原因分析 消除措施
中圖分類號:G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079-02
目前在我們國家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很多的學校陸續開展各類體育類課程,其中的游泳教學不僅可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夠教授學生掌握一項生存技能,因此游泳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體育課程。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天生對于水的畏懼和恐懼,使得在實際游泳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游泳教學課程在中學的教學,就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選擇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從多個方面對游泳教學中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最終促進游泳教學在我國學生素質教育中的發展。
1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首先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中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已經具備抽象思維能力,能夠利用理論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因此在對高中生進行恐懼心理消除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簡單的游泳理論知識以及心理學知識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夠明白正確的游泳姿勢該如何調整,同時能夠自己通過心理暗示等方法改善自身的恐懼情緒。其次,高中生在情感方面的表達將更加的趨于成人,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時候需要個人的思考空間和觀點,因此在對其進行游泳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意識特點,讓學生本人能夠更多地依靠自身努力及時處理畏難的情緒。
2 中學生在游泳教學中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分析
2.1 身體所接觸的環境介質發生改變
首先,當學生在接受游泳教學的時候,就必須進入到水中進行學習,但是與陸地相比較而言,學生在水里其身體的溫度、移動能力、受力情況等均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從而隨之就會使得學生產生緊迫感覺,從而直接影響到面對水這種環境介質時的心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注意力廣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當學生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面對水介質的心理變化時,就會很難再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自己的身體動作和協調性等方面了,此時由于對動作未能充分掌握,就會出現身體下沉等,從而隨之進一步加劇其恐懼心理;因此身體所接觸的環境介質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恐懼心理的產生。
2.2 運動行為發生較大改變
游泳課教學,與其他的籃球課、羽毛球課等課程相比較而言,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在水中學生的運動行為將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再是依靠雙腳在地面上的移動、身體來回的躲閃等方式,不再受到重力等作用,而是使身體在水中盡量依靠其浮力、水平方向運動的形式來進行;從而這種變化較大的運動行為就會使得學生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
2.3 水中的介質傳導發生變化
在水中的時候,需要依靠學生整個身體與介質(水)的接觸,此時由于水產生的浮力以及壓力使得學生對于自身應力的感受發生變化,從而使得身體發出“警示”的信號。其次,由于在水中和陸地上的身體發力條件不同,在水中不再具有類似地面這樣的固定發力點,而是依靠自身的身體活動來促使自己發力,在水中運動,所以就會使得學生產生較深的恐懼心理。
2.4 呼吸方式的改變
眾所周知,游泳是一項無氧運動,所以與在地面上的運動形式相比較而言,在水里游泳則會改變其呼吸方式。諸多的研究均表明,當人體在缺氧的狀態下,身體機能為了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就會向大腦發出類似警報的預警信息,從而促使機體要改變其當前的活動形式,所以隨之就會產生緊張感。對于初學者來說,由于其呼吸方式的驟變,在水中運動的時候很容易嗆到水,此時由于部分水進入鼻子、口腔,就會引起學生的神經緊縮,從而讓大腦和心理處于緊張和防御的狀態,而這一心理變化則會加劇學生的恐懼心理,最終影響到整個游泳教學過程,嚴重者則會因此產生創傷應急反應等。
3 游泳課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預防
在諸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面對未知的事物,加強個體對其的預知力是非常有效的,即提前做好相關的心理預設,能夠幫助個體應對突如其來的心理恐懼,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游泳教學時,不應該直接就讓學生接觸水、更不可以直接到水里去游泳,而是適當通過理論課程讓學生知道在游泳 時產生的很多情緒、恐懼是身體正常機能發出的系列信號,每個人均會產生。
對于恐懼心理的預防,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做好必要的保護安全措施,讓學生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游泳。與此同時,在教授學生游泳課的時候,應當盡可能通過簡單易于掌握的方法來教授學生,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一些技能,從而能夠在水中應對相應的變化,從而減輕恐懼心理的產生。
4 消除學生游泳恐懼心理的具體措施
首先,在進行相關的游泳教學時,應當讓學生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可以利用背漂或者浮板等外界的保護措施,從而讓初學者能夠在入水后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從而消除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其次,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教授順序來給孩子上課,一般情況下,應當讓學生熟悉水、熟悉水中的這種環境、能夠知道水中的相應的作用力等。再次,就是教學學生如何在水中呼吸,明白與有氧運動呼吸方式的區別,并且能夠加以運用。最后,就是讓學生掌握在水中游泳時的姿勢和行為,從而能夠促使自己在水中能夠正常運行,增強學生在水中的控制力。
4.1 熟悉水中的環境
在經過一定的理論學習之后,讓學生提前了解在水中時身體的相應變化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在水中實際去體驗,畢竟感知到想象是兩碼事情。在熟悉水中環境的時候,應當讓學生借助相應的設備能夠在水中行走,感知在水中的受力情況,以及自己身體機能在水中的感受;接下來就是依靠自己的手部和腿的相關運動來促使自己在水中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從而進一步熟悉水中的環境。
4.2 學會在水中呼吸
在對水中的環境熟悉之后,就是學習在水中如何進行呼吸、換氣等,由于在水中呼吸是無氧運動,所以,與在地面上的運動相比較有比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在游泳教學中需要用嘴進行吸氣,用鼻子或者嘴巴進行呼氣;具體呼吸訓練方式是先讓學生在胸部以上的水域內站立,抓住一個可以借力的支撐點,在空氣中大呼一口氣之后把頭浸入水中,保持一段時間之后再抬頭呼氣,然后循環的練習,完成上面的練習之后,學生要學會用鼻子在水里吐氣,在水中用鼻子吐氣之后在到水面上吸氣,不斷的加快練習的頻率和節奏。
5 結語
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環境中極力推崇的,所以應當采取正確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一系列體育運動技能;希望本研究對于高中生游泳恐懼心理消除措施的研究,能夠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邢晨.中學游泳課程中如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J].當代體育科技,2017,7(6):119-120.
[2] 王慧子.游泳初學者恐懼心理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7(5):22.
[3] 盧月強,李慧.消除游泳課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51-153.
[4] 李磊.探討如何在游泳教學中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16):2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