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史觀的高中歷史教學發展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當前社會政治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促使史學研究和教學越來越傾向于全球史觀的運用。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歷史教學的課程標準、教材以及考試命題方向也不斷的融入全球史觀的史學觀念?,F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全球史觀觀念,從世界發展的大環境出發認識歷史,培養學生的通史意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使之成為適應社會需要、 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全球史觀;高中歷史;教學;發展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s historiography research and teaching more and more inclin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lobal view of history. Especiall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st proposi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re constantly integrated into the historical concept of the global view of history. At present,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ncept of global history, understand history from the worl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ultivate students' general history consciousness, and help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Make i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f the new talent.
[Keywords] view of global history; history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development
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自新航路的開拼,世界開始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世界歷史的發展相互影響,緊密相連?,F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發展進程,促使不同地域之間交流越來越密切,世界儼然成為一個整體向前全球化、系統化發展?;诖?,史學研究者越來越傾向于運用全球史觀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進行研究。這也促使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培養學生的通史意識,運用全球史觀全方位、多角度看待歷史事件和問題,掌握歷史發展的整體脈絡,提升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對全球史觀的內涵和對高中歷史學教學意義的分析,具體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全球史觀的發展策略,以期為高中歷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 簡析全球史觀
1.1 全球史觀的內涵
全球史觀,也可以稱作整體史觀,是一種新的史學范式和史學觀念。簡單的來理解,是指史學家以全球整體歷史發展進程為研究對象,運用整體的歷史觀和史學研究方法來認識歷史、研究歷史的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全球史觀形成于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最早由歐美史學家提出,其中以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其在《全球通史》一書中整體探討人類世界發展的歷史。中國關于全球史觀的研究始于著名歷史學家吳于廑教授,其主編的《世界史》(六卷本)是高校歷史學專業教材。全球史觀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整體性,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關注整個人類和全球整體,即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世界歷史發展的各地區文明之間低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的,這就打破了孤立、分散的僅以國別史拼湊世界史的傳統史學框架,將歷史發展從“西歐中心論”的錯誤觀念中解放出來。全球史觀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聯系性,以宏觀和聯系的視角研究和分析人類社會歷史的演變過程,注重不同文明之間的聯系性,尤其是不同地區之間的橫向聯系。全球史觀作為新的史學觀念,已經成為研究世界歷史的主要理論之一,極大地引起了歷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一點在新課程改革后的歷史教材中得到充分體現。
1.2 全球史觀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和深入,全球史觀的史學新觀念也逐漸的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當中,無論是課程標準的設置、教材的編寫還是考試命題,都充分體現這一點。這是高中歷史教學發展的趨勢,然而現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大部分的歷史教師對于全球史觀認識不到位,仍然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高中歷史作為文科考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很多教師仍然以應試作為歷史教學的重點,為趕教學進度,僅僅對知識點進行“考點梳理”,對于新的史學概念和研究方法鮮少提及。這樣的教學破壞了歷史知識的整體性,長此下去,會使學生對歷史產生厭倦心理,不利于學生里了解和理解歷史。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更新史學觀念和方法,深入系統的將全球史觀運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這樣有利于教師突破傳統歷史教學模式,從全新的視角研究歷史,提高整體多元解讀歷史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整體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形成知識體系。全球史觀的思維方式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能夠更深刻的理解當前國際發展形勢,建立國際視野和世界意識,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 2 全球史觀下高中歷史教學發展策略
當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已經充分運用全球史觀,教材和考試內容中充分體現全球史觀的教學思路。教師運用全球史觀科學分析歷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分析歷史、評價歷史和探討歷史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基于全球史觀的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那如何基于全球史觀進行高中歷史教學,這是下文探討的重點。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全球史觀。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和歷史情感認知的提高,因此,在授課的各個環節中適時適度滲透全球史觀,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塑造和思維廣度的開闊。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自覺形成全球化的視角,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和啟發。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可以融合全球史觀全面分析知識點,讓學生能夠首先了解事件發生在世界歷史中的時間定位。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用全球史觀應到學生理解某一階段的歷史,尤其是我國近代史的發展,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學生在認識和理解我國近代史中重大事件,應該充分考慮到世界發展的影響,而非單方面只考慮我國的因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覺養成用全球史觀看待歷史問題的習慣,從而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
第二,在考試復習中側重全球史觀。當前高中歷史作為高考的重要考核科目之一,逐漸受到重視。新課程改革要求考試考核減少死記硬背的客觀性考題,更側重學生發散思維培養的主觀性題目的考核。高中歷史的出題范圍在深度方面和廣度方面都有所增加,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全面把握歷史知識,從全球史觀的角度出發理解歷史知識。我們都知道,歷史學科是一門知識涉及很廣的學科,內容豐富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歷史史學觀念就是我們能夠很清楚的認識歷史的最基本的角度,無論是課堂中學習歷史知識還是課后復習歷史知識,甚至是學生有興趣去拓展歷史知識,都應該避免用一種史學觀念來認識和理解歷史事件或歷史問題。應該從不同角度出發,從整體出發,觀察歷史發展的多維度,多體系,才能更客觀準確的認識歷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培養更加具備專業能力和全面文化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弦鈺.分析全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16(1).
[2] 曹素艷.史學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25).
[3] 趙艷霞.試論“全球史觀” 與世界當代史教學[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
[4] 劉宏杰.全球史觀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