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語言藝術潛能,彰顯語文課堂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是人類思想、情感、知識等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課堂教學語言的目的是使教與學的交流達到最佳的理想狀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對完成語文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氛圍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發展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種專業化的創造性藝術。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技巧;語言藝術
語言作為交際工具,是教師借以傳授知識信息的載體。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據。語文課堂的教學更離不開語言,語文教學是把語文每一件具體生動的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淺出的話,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把握知識,發展能力。
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教學語言的藝術,而所謂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語文知識和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
一、言之有序,準確規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采用全國通行的規范化普通話,符合現代漢語的要求,合乎邏輯的表達內容,讀音正確無誤,避免教學語言出現“南腔北調”,夾雜方言。言之有序的語言,是使語文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才能把教師要表達的信息正確無誤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獲取知識。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讀錯字音,用詞不當,方言含混不清,或者雜亂無章,學生就會議論紛紛,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受到一定的影響,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課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言之有序,才能準確規范。
二、言之有物,生動形象
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規范化,而且還要言之有物生動形象,在語文課堂上,運用語言的表現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過渲染環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融入課文所烘托的氛圍,更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意境。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為風趣,李燕杰教授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的情節,要繪聲繪色,仔細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碧丶壗處熡阡糁v《春》時,用了這樣一段話作為開場白:“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所以古今往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边@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使教學語言格外形象、精彩。
三、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對于生性好動,好奇的學生來說,光憑規范化和形象化的語言還不夠,如果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的語言,學生很難熬,容易疲倦走神,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語言來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言之有趣,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必須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幽默。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文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按照教學需要把它們引入課堂,調動自如,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有趣,迅速理解和記憶學到的知識。眾所周知,幽默風趣的語言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為此,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進程,結合學生的情緒反應,隨機應變地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話語,以便調節教學節奏,輕松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四、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去質疑問題,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為此,教師提前要設計好預習和課間的提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言之有情,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中,教師每一句可能自以為無意識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聽課情緒,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的評語變為可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興趣,強化效果,如“你真棒!”簡簡單單一句這樣的評語,就會使學生信心大增,學生有如此老師和風細雨地鼓勵和引導,他們自然就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言,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必須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一個嚴肅而敬業的教師應該像詩人那樣遣詞造句,挖掘“語言的金子”,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逐步達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盡意無窮”的境界。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語文課,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運用技巧和藝術,才能充分彰顯語文課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9
【2】李燕杰《當語文教師的準備》語文學習1991.11
【3】孫荻芬《課堂教學語言的種類和結構藝術》課程教材教法199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