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繪本教學,打造魅力語文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繪本,就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國外,繪本閱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在國內,人們對繪本的認識和閱讀實踐才剛剛開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繪本故事走進了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我國首位安徒生大獎獲得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教授也認為繪本憑借自身的哲學意義和講究的語言將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資源,因為繪本畫中有字,字中有畫的特點更能激發低年級孩子的興趣。那該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讀好繪本,讓繪本教學更加有效,讓孩子在繪本教學中充分享受繪本帶來的樂趣呢?本文將從以下幾點說說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繪本;繪本教學
  一、初識繪本,走進天地
  當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和陌生的老師,心里肯定會非常緊張,甚至會哭鬧著要回家。可能班主任安慰了這個,其他孩子又開始哭鬧起來,一些年輕班主任甚至會亂了陣腳,不知所措。此時如何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呢?不妨試試繪本,因為低年級孩子的注意持續性差,認識的字有限,繪本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材料,是最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老師提前在每個孩子座位上放置一本繪本,如《爺爺一定有辦法》、《愛心樹》、《南瓜湯》、《小蛇散步》、《我媽媽》等等。當孩子一進入到教室,看到那精美的封面,有趣的插圖,不由自主地就在繪本的天地里徜徉了。對繪本也就有一個初步朦朧的意識,對以后的繪本教學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巧用封面,吸引眼球
  一本好的繪本必定有一個精彩的名字,封面插圖、色彩也會有特別講究。如果老師從封面開始就帶領孩子一路探索,孩子一開始就會被你的引導牢牢吸引。比如,英國作家邁克爾.卡奇普爾《你別想讓河馬走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只很大很重的河馬睡在一座小橋上,河馬的背上站著一只小小的老鼠,正對著河馬耳朵。問題來了,老鼠會對河馬說什么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為什么要讓河馬走開呢?再如德國作家烏德維格特《猜猜誰來了》,一只豬、一只雞和一頭驢后面站著一個人影子,看不清楚面容和神情,孩子肯定會問:“這是誰呢?”“這人是好是壞呢?”“這人和這些動物又有什么聯系呢”……各種問題縈繞孩子心中。僅僅一個封面不用通讀全文便可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聯想,讓孩子們腦洞大開。
  三、轉變角色,演繹繪本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曾指出現在的孩子閱讀現狀: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繪本教學教師不要像和尚念經一樣只用一種語調,應轉變自己的角色,變成繪本里的主人,繪聲繪色。如教授《你真好》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變成那只粗暴的、霸道的、狡猾的、任性的霸王龍,孩子們變成心地善良的薄片龍,隨著故事的發展,情節的推動,教師的語言也應體現出霸王龍的轉變。再如《我爸爸》、《我媽媽》、《大衛惹麻煩》、《大衛不可以》親情類繪本,教師應盡力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媽媽和爸爸,學生當成孩子、當成大衛,模仿各自的語言、語氣、動作說一說,演一演,增加課堂氣氛的活躍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學會觀察,豐富想象
  繪本,畫面色彩鮮艷,有豐富的內涵,能給予孩子美的享受,有利于創造力的培養。繪本雖然文字不多,但其精美的圖畫卻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繪本里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畫都有一些留白的地方,這不是作者粗心大意,也不是作者理屈詞窮,而是充滿智慧的作者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而是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觀察,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發現細節、感悟隱藏的暗示。
  如《大衛上學去》每一幅圖雖然都只配上三兩個字,但是通過大衛齜牙咧嘴、手舞足蹈的樣子,一個調皮、可愛、天真的大衛就躍然紙上了。特別是當大衛雙腿交叉,表情焦急,高舉雙手的插圖一出現,孩子們立刻哄堂大笑,雖然沒有配上文字說明,但相信所有的孩子已經猜測出故事情節,猜測出大衛此時想上廁所的語言。再如美國的瑪格麗特.懷滋 布朗的《逃家小兔》’里,整個故事中小兔一直在不停的變換角色,如變成小鱒魚、大石頭、小花、小鳥、小帆船、空中飛人、小男孩,而兔媽媽的角色也在相應發生變化,如捕魚的人、爬山的人、園丁、樹、風、走鋼索的人、男孩媽媽。但是只要細心觀察插圖,就不難發現,雖然小兔和兔媽媽在不斷變換角色,但是每個角色都只是在他們本身樣子上加以了一點的改變,這是為什么呢?可以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即使小兔要逃走,可是媽媽對他的愛即使讓他走到天涯海角媽媽也會一眼就認出他的。媽媽的形象也是一樣,她也想讓小兔無論在哪里,累了、餓了都可以第一眼認出媽媽,找到媽媽。特別是當小兔變成小鱒魚躲在水里時,變成捕魚人的兔媽媽用魚線去釣小兔,可是魚餌用的卻是胡蘿卜,這是因為只有兔媽媽才知道孩子的喜好,母愛的主題一下就滲入孩子心中。所以在導讀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圖畫,引導孩子關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使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有童趣。
  五、創編繪本,激勵樂趣
  教師可以利用文本的線索,引導孩子大膽推理,大膽猜測,對故事的內容或結局進行續編或創編。從而極大豐富孩子的閱讀能力。如我在教授《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時,小男孩的風箏線短了便向胡蘿卜先生借了一截。鳥太太正好在找繩子晾孩子的尿布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正好在風里飄動。我就引導孩子: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孩子們根據前文,自然的猜測出答案。我再繼續深問:“那接下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還會派上哪些用場呢?”孩子們開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紛紛模仿課文的語言繼續將故事編下去。不僅拓寬了孩子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又如:在閱讀完《蚯蚓的日記》后,我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感受,加上合理的想象,創編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以小組為單位,一些同學配圖,一些同學配文字,分工合作最后放在班級展示欄里。當孩子們的作品《烏鴉的日記》、《小貓的日記》、《七星瓢蟲的日記》……展示出來時,我也驚訝于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小組的凝聚力。
  六、繪本漂流,好書共讀
  優秀的繪本太多,孩子也不可能全部買完,有的孩子在讀完自己的書后找不到事情可以做,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孩子也沒有學會分享。繪本漂流則實現了好書共讀的愿望。每個孩子拿出一本繪本,放入漂流角,每個孩子都是每本繪本的愛護者。當讀到別人的繪本時,都可以用書簽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簽名。這樣繪本在漂流時,孩子們的閱讀量不僅增加了,閱讀之心也得到了交流和共享更讓孩子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新西蘭兒童文學研究學者多羅西.懷特說:“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重要的書?!崩L本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為我們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巨大的空間。繪本,讓我們的孩子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兒童文學》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07-01
  [2]《論如何引領兒童走進繪本世界》 《教育界》2015年13期
  [3]《小學低年級繪本教學誤區及矯正策略》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16年10期
  [4]《一切從愛上繪本開始》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年11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