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的危害及綠色植保技術推廣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氣候的異常變化,加上農業田間管理的過于粗放,農業病蟲害的發生程度逐年加重。在提倡綠色植保理念下,推廣綠色植保技術勢在必行。該文分析了農藥對人類、物種多樣性、生態安全性等方面的危害,結合壽縣地區病蟲害防控實踐,提出了適宜當地推廣的綠色植保技術,包括理化誘控、免疫誘控、生物農藥防控等,并對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概況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農藥;危害性;綠色植保
中圖分類號 S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1-0090-2
在農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農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其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不容小視,在國家提倡綠色植保的理念下,農藥的不規范使用限制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導致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1]。綠色植保技術是采取包括農業措施、生態防控措施、物理生物防控措施等將農業有害生物控制在安全水平內的植保技術,屬于環境友好型技術,可以對農藥的危害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合理使用藥劑,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農藥的用量,確保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品質安全[1]。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壽縣樹立了“綠色植?!钡睦砟?,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推廣示范了綠色防控技術,對控制當地飲用水源的面源污染、實現糧食綠色增產、確保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現結合壽縣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的實際情況,對農藥的危害以及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應用等進行簡單總結。
1 農藥的危害
1.1 危害人體安全 農藥危害人體的安全最為直接,危害性較強。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較長時間直接與農藥接觸,對人類的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3]。此外不規范使用農藥會造成農產品中農殘超標,這樣的農產品進入到餐桌后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農藥對人類的危害主要可從3個方面分析:一是慢性危害,農藥廠的工人或者附近的居民,其生活或者工作的環境中長期有大量的農藥成分,農藥會在身體內部逐漸積累,雖然剛開始不會有明顯中毒癥狀,但是時間久了可造成慢性中毒,對人類的呼吸系統等產生影響,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二是急性危害,在使用農藥時,皮膚有破損,農藥通過傷口進入到體內,或者出現誤食農藥等問題,在較短的時間里可導致患者昏厥、抽搐,嚴重的可造成死亡[3]。三是產生突變,導致致癌、致畸等問題。孕婦接觸到農藥后,可導致胎兒的發育受到影響,出現畸形;農藥還可導致人體細胞產生癌變,甚至引起基因突變,遺傳給后代的幾率很大。
1.2 危害生物物種平衡 農藥應用在病蟲害的防治中,雖然短時期內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病蟲害的抗藥能力增強,再次施藥時會大幅度降低防治效果。而人們認為效果不理想是因為藥劑濃度不夠,因此,提高藥劑的用量,導致在消滅有害生物的同時對有益生物也有影響,打破物種的多樣性平衡。農藥在其它動植物內殘留,經過食物鏈的傳遞,也會傳遞到人體內[4]。
1.3 影響生態環境 在生態系統平衡性較好的情況下,所有的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約,通過自然調節將各種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農藥的施用,雖然將有害生物消滅了,也導致了一些有益生物的滅絕,即使田間的有益生物未完全消滅,也因為食物的匱乏影響到其繁殖,最終導致物種數量大幅下降,有害生物因為沒有天敵又會大量呈爆發式繁殖。農藥的施入可以通過水、空氣、土壤等傳到很遠的地方,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2 適宜壽縣地區的綠色植保技術
2.1 理化誘控 一是太陽能殺蟲燈。通過在田間懸掛太陽能殺蟲燈,對水稻、蔬菜等多種作物上的一些害蟲能夠起到很好的誘殺效果,平均控害面積在0.67~1hm2/臺。二是性誘劑誘殺。此技術是近些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的一類新綠色防控技術,其具體原理是利用性成熟的雌性成蟲釋放性信息素,將果園內同種雄性成蟲吸引過來交配繁殖后代。通過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將雄性成蟲誘集到誘捕器內,一方面降低田間害蟲數量,另一方面也使雌性成蟲無法交配產生后代,進而降低種群后代的基數,達到防治蟲害的作用。壽縣農技中心通過在田間應用二化螟性誘劑,對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平均控害面積為0.0667hm2/臺左右。三是粘蟲板誘控。粘蟲板是利用有害生物對色彩等具有趨向性等特點,對田間的薊馬、蚜蟲、粉虱等有很好的誘殺效果。該誘控技術操作簡單,對害蟲的防控效果好,常用的有黃色粘蟲板、藍色粘蟲板等,田間懸掛的密度為450~600個/hm2(規格為20㎝×30㎝)。
2.2 免疫誘控 植物免疫誘抗劑又被稱為植物疫苗,屬于一類新型的生物農藥,是近年來農藥生產中研究的熱點,其防病、增產、提高品質的效果明顯,不會對人畜產生危害,屬于環境友好型的農藥類型。免疫誘控技術的原理:植物在外界條件的刺激下,可以激發自身的防御免疫體系,以降低危害。此技術可以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降低植物中農藥殘留。壽縣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推廣了免疫誘控技術,激活了植物自身的免疫體系,產生抗性物質,提高了植物的廣譜性抗性水平,起到抗病、增產提質的效果,且免疫誘控劑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不會產生殘留。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植物免疫誘控藥劑有碧護、蕓苔素、菇類多糖、氨基寡糖素、阿泰靈等,如壽縣地區推廣應用的阿泰靈,劑量一般為45g/hm2。
2.3 農藥減量助劑 農藥減量助劑是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中農藥減量控害技術中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即在應用農藥時適當添加助劑,提高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減少農藥的噴施次數及噴施量,避免過多應用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目前廣泛應用的農藥減量助劑為“激健”,主要的成分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達到食品級標準,無污染)、食用菜籽油、食用玉米胚芽油等,安全無污染,不含有任何的有毒有害物質?!凹そ 睉煤罂山档蜌⑾x劑、殺菌劑的用量。目前壽縣地區在病蟲害綠色防控中“激健”用量為225g/hm2。 2.4 生物農藥防控 生物農藥防控是利用生物活體以及其代謝產物或者仿生合成的具有某些特異作用的農藥,對農業有害生物(鼠類、害蟲、病原菌、雜草等)起到防控效果的一種技術。生物農藥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不會危害到人畜的安全、不會傷害田間的有益生物,更不會導致害蟲抗藥性的增強,屬于無公害型農藥。目前市場上應用比較多的生物農藥主要有井·蠟芽(用于小麥赤霉病、紋枯病,水稻稻曲病、紋枯病等的防控)、春雷霉素(用于水稻稻瘟病等的防控)、阿維菌素(用于水稻卷葉螟等的防控)、申嗪霉素(用于水稻稻曲病、紋枯病的防控)、短穩桿菌(用于水稻卷葉螟的防控)、多殺霉素(用于蔬菜鱗翅目類害蟲的防控)等。
2.5 納米農藥防控 納米農藥的溶劑都為水,屬于水性制劑,可以提高農藥的表面積,噴施在作物上后可以分散的更均勻,與生物靶標接觸的更加充分,更好地發揮農藥的防控效果,符合安全、經濟、無污染等特點,是確保我國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零增長的必然要求。納米農藥可以使農藥中有效活性物質的活性大大增強,提高其藥效持續的時間,進而起到減少農藥用量的效果。
3 綠色防治技術在壽縣的推廣應用情況
壽縣在安豐鎮某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上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00臺,綠色誘控面積66.67hm2;在壽縣地區的6個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片區推廣了二化螟性誘控劑,每處誘控面積20hm2,共實施120hm2,二化螟誘控劑誘捕器安裝的密度為15套/hm2。在劉崗、三覺、保義、安豐等7個鄉鎮推廣了生物農藥+免疫誘抗+減量助劑,主要推廣應用春雷霉素有效成分45g/hm2、申嗪霉素有效成分9g/hm2、短穩桿菌1500mL/hm2、阿泰靈450g/hm2。目前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壽縣地區的殺蟲劑、殺菌劑用量減少1/2左右,除草劑用量減少40%,農藥減控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懷彪.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探討[J].山西農經,2017(22):90.
[2]熱依汗·阿布都克依木.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96(4):71-72.
[3]白云飛,郝彥飛.論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66.
[4]武留超.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9):154-154.
?。ㄘ熅帲和趸矍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