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快樂區角探科學奧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而科學區域更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機會以及自主探究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發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日?;顒又?,教師的區域目標設置以及材料的設置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系統深入地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為此我從科學區域目標的制定及材料的投放、活動過程中的有效指導等方面對科學區角進行了有效的調整,使科學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平臺。
關鍵詞:科學區域;幼兒;快樂區角
中班幼兒對身邊的科學現象逐漸產生探索欲望,但在組織開展科學區域活動時發現存在問題頗多:如活動目標模糊,無計劃性,導致科學區活動開展不夠深入和系統;區角材料投放較零亂,操作材料容易混淆;擺放梯度不明顯,不能滿足所有幼兒的探索欲望;沒有發揮讓環境來說話的作用,教師介入太多等。因此,從實際出發對科學區域進行了策略性的調整。
2. 合理制定科學區域活動目標,建構幼兒的科學認知經驗
目標是創設科學區域活動環境、選擇活動內容、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雖說自主、自由的區域活動不同于嚴謹的集體教育活動,但也應有目標,只有在目標的前提下,才能保證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通過主動的擺弄、操作去發現知識,鞏固已有的知識,并運用于實踐中。
首先,考慮幼兒最近發展區制定活動區目標。在設置科學區目標時,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和發展水平,擬訂區域目標。如能利用區域中的操作材料探索科學現象,并嘗試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探索的過程,通過解密科學現象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其次,結合主題活動開展,制定活動區目標。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通過五大領域來實現的,而五大領域的目標則是通過主題活動的實施來達成的。新《綱要》中提出:“區域活動要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區域活動內容要體現主題活動內容,真正做到讓環境成為幼兒學習的媒體。讓區域活動為主題活動服務,更好的達成主題活動制定的目標。如何在主題下的區域活動中體現科學探究內容呢?具體做法是環境同步體現推進的過程。
最后,抓住幼兒興趣點制定科學活動區域。捕捉幼兒在生活中感興趣的點,發掘其中值得探究的科學現象,制定目標,投放材料,供幼兒探究。教師需要具備一雙慧眼,要善于把握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并通過簡單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玩中學的方式實現科學教育的目的。
二、有效投放活動材料,深入開展科學思維探究活動
?。ㄒ唬┎牧贤斗庞心康男?
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與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關的。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把握年齡段幼兒的基本特點,以班級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并對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投放對幼兒有促進作用的材料。
如,實施主題活動“有趣的種子”為配合完成目標“幫助幼兒區分周圍環境中的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獲得一些關于種子的概念,幫助幼兒學習探索周圍世界的方法”,我們在科學區投放了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生長位置的種子,并提供放大鏡讓幼兒仔細觀察種子的結構、外形特征等,還提供百科全書、光碟豐富幼兒的知識,提供花盆、塑料格、鏟子等讓幼兒做實驗,使幼兒不斷積累感性經驗,構建關于種子新的認知結構,提高觀察、思維、動手實驗、發現、解決問題等能力。
?。ǘ┎牧贤斗庞袑哟涡?
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材料前預先思考,將投入的材料逐一與幼兒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之間,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分解成若干個能與幼兒認知發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層次,使材料“細化”。
如在益智拼圖區,投放了各種形式的拼圖,并且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如有的拼圖采用挑戰形式,從最簡到難,過了第一關,才能進入下一關;有的拼圖采用模仿再創造的形式,用七巧板學著拼一拼,拼出幾個可以得到相應的五角星獎勵,當幼兒把圖示上的圖案都拼出后,可以嘗試自己創造新圖形,有創意的還可以記錄下來,給別的幼兒當范本;有的拼圖采用半成品投放形式,讓幼兒自己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感受制作拼圖的樂趣。
?。ㄈ┎牧贤斗庞胸S富性
豐富性首先可以理解為可供幼兒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如認知類和探索類;再則體現在材料的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變等。
根據中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及發展要求,我還投放了許多自制操作材料,如有趣的“拼出另一半”、“配對對”、“不可能的任務”、“擺一擺”等。
?。ㄋ模┎牧贤斗懦尸F動態性
在區角投放材料后,區角內容并不是一直保持不變的,而是隨著幼兒活動開展的情況及能力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更換、添加,使材料呈現動態性。
活動區有些是常設性的內容,是相對靜態的,而有些內容可以與主題課程緊密相聯,它可以隨課程活動的展開不斷變化、調整。
三、逐步提高,快樂玩轉科學奧秘
?。ㄒ唬┩粌热?,不同形式,探究有所不同
如帶領孩子進行《會爬色的紙》這一科學活動時,我讓孩子收集了大量的紙,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紙:牛皮紙、宣紙、廣告紙、蠟光紙等,然后將這些材料投放到活動區,孩子們在區域活動時玩得津津有味,討論這些東西的用途,這樣,孩子在動手操作、自由探索的過程中,最容易感到滿足,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會得到極大的發揮。
一次科學活動《磁鐵找好朋友》,激發了幼兒對磁鐵的興趣。做為延伸活動我在科學發現區開設了磁鐵實驗室,為幼兒提供了不少相關的操作材料,如各式大小的磁鐵、各種磁性物和非磁性物(如雪花片、夾子、鋁片、玉米、銅絲等)。幼兒通過玩“磁鐵接龍”的游戲,體驗磁鐵兩極相吸或相斥的現象。
在磁鐵實驗室中教師有意識的為幼兒創設了探索認識磁鐵的種種途徑,從認識磁鐵的屬性、了解磁鐵的兩極相吸相斥的現象、到利用磁鐵的屬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其實都是圍繞著磁鐵有磁性這一主題來開展深入的,不同的形式,激發了幼兒探索的興趣,培養了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ǘ┩粋€活動內容,在層次的安排上體現難易程度的不同
幼兒探究的內容應根據幼兒探究的可能和探究的興趣而定的,內容難易程度應是符合幼兒年齡段水平特點,是幼兒當前想要知道的并是幼兒可以解決的問題。同時探究內容也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要幼兒“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幼兒就會懷有興趣、主動地展開活動,積極地致力于問題的解決和探究。
四、快樂玩轉區角,體驗探究科學樂趣
細分的科學區域,讓幼兒了解了科學內容的豐富性,科學常識內容放入生活區,科學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環節中,使幼兒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通過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同一內容,不同探究形式,讓探究活動真正深入開展,不僅幫助幼兒全面系統的了解了該內容,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學會用多角度,多緯度的去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現象。
在不斷的調整科學區域內容、形式的同時,我會讓幼兒循著科學的流向去親歷探究的整個歷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從理念到行為》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鳴珂巷幼教集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