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幾年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一旦出現自然災害,還是會給農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了農民的整體收益。本文對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能夠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氣象服務;農業;防災減災
  現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提升,不同行業都在飛速的進步。氣象技術和之前進行比較也有了迅猛的發展,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對減少自然災害的出現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氣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為了能夠更好的為氣象服務,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提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1 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不同行業也有了明顯的進步,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投入到農業生產中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一旦出現了自然災害,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氣象服務在農業防護自然災害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要將天氣信息及時的預報給廣大農戶,減少自然災害的不良影響??茖W技術的迅猛發展,氣象設備和監測技術在短時間里也有了明顯的進步,能夠預測的內容越來越多。目前,氣象部門已經能夠預測到干旱發生的時間、霜凍的時間等,小范圍的天氣也可以通過人為的方式進行改變。氣候過于干旱時,可以結合有利的天氣形勢,通過人工增雨等方式,減少干旱造成的不良影響,將農業損失降到最低。此外,氣象服務還可以給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利用氣象服務來栽種合適的品種,改變耕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增加收益。
  1.1 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的方式
  人們相對熟悉的是電視上的天氣預報,所以很多人定時觀看天氣預報,這也成為農戶日常的生活習慣,主要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的掌握最新的天氣,合理的調整農業生產?,F在農業技術手段已經較為先進,農戶只需要通過手機就能及時的獲取信息,了解天氣變化,尤其是出現重大的氣象災害,氣象部門可以通過電視、電話、微信公眾號、微博、電子顯示屏等多種方式給用戶發送信息,及時的做好預防工作。總之,現在人們獲取天氣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
  1.2 預警聯動
  氣象服務中使用的比較多的是多普勒天氣雷達、MICAPS等,他可以預報短時間的天氣,能夠在最短時間里預測到細微的天氣變化,再根據這些短時的天氣情況及時開展預警聯動。
  1.3 建立溫室蔬菜農業氣象服務平臺
  小氣候的調控系統已經開始大面積的推廣,能夠讓農戶提前做好防災工作。比如說,很多地區都已經開始進行大棚種植,也都及時的安裝了小氣候的自動觀測儀器,這些儀器能夠監測大棚內的各項氣象指標數據,借助這些數據可以了解到當時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等具體情況,及時放風、升降簾等手段,將大棚內的溫度、濕度等調整到適合農作物生產的最佳狀態。定期監督形成預報能力,為農戶提供必要的服務。采取精細化的農村氣象預警監測水平,不僅覆蓋面廣,而且還能夠及時的給農業生產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工作,方便農戶更好的開展生產,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都能得到保障。
  2 氣象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氣象服務的迅猛發展,某種程度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但是還是要客觀的認識到,氣象服務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有諸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方面,從氣象信息的角度來分析,氣象信息的準確性對農業生產尤為重要,目前氣象臺已經實現了人機交換,可以直接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對未來天氣情況進行分析,從整體上分析氣象服務可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但是計算機模擬不能完全模擬出實際的天氣情況,氣候信息的準確性還是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站在農民接受氣象服務的角度來分析,雖然農村氣象服務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農民能夠接受氣象服務信息的方式存在有明顯的局限性,更多的是通過天氣預報來掌握氣候變化情況,農村信息化建設還存在有明顯的缺陷,氣象服務的作用大打折扣。此外,從傳播途徑的層面上來分析,很多農村地區較為偏遠,地理條件等的限制,經濟落后,農業獲取氣象服務的方式較為有限。
  3 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的建議
  3.1 完善氣象災害監測機制
  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應該建立規矩,在提供氣象服務時,需要聯系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調整農業結構,制定出健全的監測評估機制,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作為氣象部門,需要合理建設區域自動觀測站,在小范圍的農戶種植中提供幫助,借助互聯網技術,提高氣象服務的質量。同時,氣象部門還需要采用先進的科技技術,提高預警能力,預警結果的準確性得到保障之后,農戶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預警措施,盡可能的保護好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3.2 實現資源共享
  密切氣象部門和農牧業部門、水利部門等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要加大新科技的投入,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實現科技創新,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制定統一的規范,將災害管理部門的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積極推廣新技術,構建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災害預警監測系統。將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推廣開來,構建防災減災的信息交流平臺,做好信息的發布工作,同時不同地區也可以在平臺上分享防災減災的優秀案例。
  4 結語
  我國經濟和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氣象服務的要求也明顯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雖然有著質的飛躍,但是還是存在有諸多缺陷,相關部門需要對此予以重視,密切部門和部門之間的關系,構建共享平臺,形成統一的規范,將各級災害管理部門的信息進行整合。推動新技術,從根本上提高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德,劉成建,吳嘉研.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4(19):88.
  [2]馬天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7(20):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6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