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使他們的文章成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繼續加強基本的作文技能訓練之外,我認為還需從下面三個途徑去努力。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抓好課內外閱讀,讀寫結合;三、進行適當的思維訓練,教給實用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關注生活;課外閱讀;思維訓練
  大千世界,那么多事物,學生作文寫什么,寫哪一樣?生活每天都是那樣過,也沒有發生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學生怎樣來反映生活,抒寫性靈,發表見解呢?
  作文不理想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無物之文。所謂“無物之文”,是指有的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很少能反映當前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惡,有時甚至什么都寫,便成了流水帳。
  原因:遠離生活。應試教育的桎梏牢牢束縛著莘莘學子,三點一線的生活程序,沒完沒了的講義作業,環環相扣的考試測驗,使得每一個涉身其中的學生身不由己地成為一臺臺考試機器,很少能夠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惡。
 ?。?)無我之文。“無我之文”就是沒有學生個人獨立思考和真情實感的文章。這類文章中,往往胡編亂造,沒有坦誠的真我,只有虛空的假我,缺乏思考,感情失真。這種文章僅僅是他人聲音的一種傳聲筒而已。
  原因:壓抑自我?!拔摇笔俏恼碌撵`魂,沒有“我”的文章就是沒有靈魂的文章。“無我”之文。無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沒有真情實感;無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沒有真知灼見。這種人造的鮮花,美則美矣,但沒有靈魂。
 ?。?)無文之文。有些學生的文章表面上很美。那種“美”是模仿之華麗,那種“文”是技巧之文采。文章中往往充斥著太多的尋章摘句的鋪陳和矯揉造作的匠氣,而殊不知,發諸真情的心聲,自然為文的樸素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讀寫分離。作文模式化、虛假化、拼湊化,是“病態”作文?!盁o文”之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日常過于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對生活的積累和感悟,忽視了對課外書刊的閱讀和理解。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使他們的文章成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繼續加強基本的作文技能訓練之外,我認為還需從下面三個途徑去努力。
  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讀兩本書,一本是有字書,課內課外的書都要讀,人文和自然的書都要看;另一本是無字書,社會人生的理都要悟,古今中外的事都要思。要找回失落的自我,勇于作文實踐,善于觀察比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為情造文,言之有物,真正使生活成為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為生活的工具。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小學作文啟蒙教學上最關鍵的是現實直觀教學。寫之前,老師有意識的引導,會讓他們覺得合胃口,想有思路,寫有目標。然而,這一點經常會被我們所忽視,并且寫作文往往都是強制性的,空洞無物的命題。加上指點凌亂無章,又無重點,致使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提筆時,不知從何處著手,常常咬斷筆桿也擠不出幾句話。但是,學生又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只能生搬硬套,毫無根據地亂寫一通。長此以往,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對今后的作文寫作帶來極大的阻力。
  二、抓好課內外閱讀,讀寫結合
  沒有讀,就寫無藍本;沒有寫,就讀無著落。要讓學生深深懂得,為寫而讀,讀是手段,故要讀得全,讀得透,書中自有作法,書中自有營養;為讀而寫,讀是目的,故要寫得勤、寫得深,寫出讀書的感悟,寫出讀書的境界。讀寫一體,不斷提高。當然,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作為課堂教學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須“與時俱進”,多一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時文”、“美文”,使學生懂得名家是怎樣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并進而思考,今天的生活該怎樣用最恰當的方式來表現。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還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紅領巾廣播站等宣傳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
  三、進行適當的思維訓練,教給實用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小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為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或結合課文,或結合范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
  如,在記一次活動性方面的作文時,我因勢利導,采用《六一義賣活動》做為示例。在義賣時,我將孩子們的表現一一用手機攝制了下來。大家興致勃勃,每位參加活動的同學都有不同的特點?;顒又械倪汉嚷晻r長時短,調子不一;活動中的動作,或靈活機智,或呆板笨拙;活動中的表情,有的人愁眉不展,有的人眉飛色舞……這些,引來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以及贊嘆聲。觀看結束后,同學們都帶著極高的興致和老師一同回到作文思考過程上來。課堂上,大家有根有據、有聲有色發言踴躍,思路廣泛、思源不斷,一個比一個發言生動形象具體。寫作時大家不僅語言流暢篇幅不斷增長,同學們還寫出了超出水平的優美句子,環環相扣,很少有廢話。之后我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了《貓捉老鼠》、《警察抓小偷》、《丟手絹》、《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活動,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有效的打開了他們寫作的心靈窗口,給他們及時地輸送了精神糧食和寫作思源。
  另,我們語文老師都講過《給……的一封信》,學生思路總是局限在固定的模式里(給媽媽、同學、老師等)。其實完全可以放飛孩子的思維,想到誰就給誰寫,哪怕是植物、動物都行。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作文教學之事,須知作文教學之問題所在,須利指導方法之器。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實際,讀寫一體,思維訓練,教給學生實用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表達他們真實的內心感受。
  參考文獻
  [1]  楊靜.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87-87.
  [2]  丁瑩.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1(3):125-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5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