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春性小麥品種寧麥24原種繁育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寧麥24是2015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小麥新品種。該文介紹了寧麥24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并以寧麥24原種生產為例,介紹了采用三圃制、株系循環法與分子輔助技術繁育小麥原種的方法,以期為小麥原種生產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小麥;寧麥24;原種繁育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2-0091-2
  Abstract:New wheat variety of Ning Mai No.24  is authorized by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f Anhui province in 20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ing Mai No.24 pedigree seed.Taking the production of Ningmai 24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s of using three nurseries, plant cycle and molecular assisted technology to breed wheat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original seed.
  Key words:Wheat;Ning Mai No.24;Pedigree seed breeding
  寧麥24系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以寧麥9號群體中選育的優質、增產潛力大、矮稈、抗倒性強的小麥品種,抗黃花葉病、中抗赤霉病、抗穗發芽突出,2015年通過安徽省審定,2018年由江蘇省和浙江省引種,現已成為沿淮淮南麥區主推的春性小麥品種。推廣和使用優良品種是實現小麥增產的一項關鍵措施,而種子繁育則是優良品種推廣的關鍵環節[1]。為了更好地發揮寧麥24品種的增產效益,不斷保持和恢復良種的優良性狀,本文介紹了寧麥24的品種特性及采用三圃制與株系循環法等生產小麥原種的方法。
  1 特征特性
  株高79cm左右,株型較緊湊,莖稈堅韌,抗倒性較強;分蘗力強、抗寒性好,穗長方形,殼白色,長芒,籽粒紅色;平均穗數為525萬/hm2,每穗粒數40粒,千粒重42g;豐產性強,一般栽培條件下,單產可達8250kg/hm2,高產田塊達9750kg/hm2。適合在江蘇省淮南地區、安徽淮河以南及沿淮地區、浙江省作冬小麥種植。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適時早播 在安徽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區,適宜播期為10月20日至11月中旬,適期內爭取早播。
  2.2 合理密植 適期播種,基本苗以180萬~270萬/hm2為宜,推遲播種或肥力水平偏低的,應適當增加基本苗。做到足墑下種,均勻播種。
  2.3 肥水管理 一般施純氮225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鉀120kg/hm2。有機肥和磷、鉀肥全部底施,氮肥70%底施、30%拔節期追施。氮肥運籌重點應施好基肥、壯蘗肥、拔節肥和孕穗肥,比例為5∶1∶2∶2,小麥磷、鉀肥運籌提倡2次施用,基肥和拔節肥各施50%左右。
  2.4 適時化控防倒伏 對于群體較大、肥力較高的地塊,起身期可結合化學除草進行化控,防止倒伏。對有倒伏可能的麥田,可在起身至拔節前,用15%多效唑600~750g/hm2,或5%烯效唑30~40g,或25%助壯素225~300L/hm2,兌水450~600kg/hm2,均勻噴灑在麥苗上。
  2.5 病蟲草害防治 播后苗前處理:播種覆土鎮壓后,用麥田除草劑封閉,防治田間雜草,可使用噻磺·乙草胺等藥劑封閉。莖葉處理:苗期出現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在小麥拔節前可選用愛秀或闊世瑪或麥極+苯磺隆等組合混用化除。小麥拔節前注意防治紋枯病,孕穗后適時防治白粉病、銹病、蚜蟲等病蟲害。
  3 原種繁育技術
  在繁育和生產應用過程中,由于機械混雜和生物學混雜等原因,會發生降低品種純度和種性的現象。因此,在種子生產過程中,應在熟悉品種的特征特性上,分期觀察選擇,保持良種種性,延長使用年限,不斷地保持和提高其種性,加速良種種子生產,以獲得大量優質種子。
  3.1 三圃法
  3.1.1 計算穗選量 根據預期良種生產面積數量的需要,采用倒推法,推算出需要選取單穗的數量。按照每年需要提供666.67hm2繁材原種量為例,通過倒推法,加之考慮到標準穗穗的淘汰問題,第1年要選取1250穗標準麥穗。
  3.1.2 選標準穗 選穗是生產原種的關鍵,選穗于小麥拔節孕穗期、蠟熟期進行。在生長整齊稀播種植的寧麥24穗行圃田內,篩選選取株高79cm左右,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的單穗,入選穗行圃。選出的穗子再經室內復選,除掉不符合品種標準的單穗、選取典型性的穗子,50個穗扎成1捆,每1單穗脫成1包,同一來源的每50穗裝1紗網袋進行保存,25包共計1250穗,以備種植。
  3.1.3 建立穗行圃 將選留的寧麥24單穗,約種19500行/hm2,行長2m,行距25cm,每穗種1行,采用人工開溝種植,點播均勻。穗行圃間留50cm的走道便于觀察記載。在冬前幼苗階段鑒定看苗相;抽穗階段,鑒定抽穗期早晚;成熟階段鑒定株高、整齊度、成熟期、抗病性、熟相等。根據日常觀察品種株高、葉形、穗型等外在特征的微弱差異,符合本品種特征的保留,不符合的雜行、劣行掛牌標明淘汰,認真識別雜株,本著從嚴的原則,除去變異株。選取優良穗行625個單收、單脫,裝袋以備下年播穗系圃。   3.1.4 建立穗系圃 將上年穗行分別種植,建立穗系圃。穗系圃的安排,長6.5,寬25cm,播小麥穗系圃時注意種植密度不宜太大,以便影響后期觀察。根據品種發芽率,按區稱重,測算每區種的行數,每系1區。播種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條播。抽穗后進行細致觀察,淘汰生長不良的穗系,標記穗系變異株,可用自噴漆對植株葉片、穗子標記和掛紙牌同時標記,定期做好記錄登記,確保后期有據可查,能完全淘汰變異株。雜株率不超過0.05%時,拔除雜株后可以入選,穗系圃根據品種外在特征的微弱差異,分類單收單貯穗系種,當選穗系,首先清理干凈收割機械,混合脫粒后,用做原種圃繁殖的種子。
  3.1.5 建立原種圃(混系繁殖) 將上年當選穗(系)的種子混合稀播于原種圃。一般行距25cm,播量75~150kg/hm2,適當稀播,擴大繁殖系數。生育期間加強肥水管理,原種圃小麥田間去雜3次以上,保質保量收獲小麥原種。
  3.2 株系循環法 三圃制從選單穗到繁殖出原種需4年,歷時較長。隨著小麥育種水平的提高,育種速度的加快,小麥原種繁育的三圃制難以適應小麥品種快速更新換代的要求[2-5]。在基礎材料較好的情況下,可采用株系循環法生產原種[6-7]。株系循環法選用單株為材料。
  第1年夏從純度較好的穗行圃、穗系圃或原種圃中選取寧麥24單株2000株,每個株行種5.5cm長,選1個單株播種1行,行距25~30cm,人工開溝條播。第2年夏季,擇優拔取典型株行20行,每個株行選取單株100株,共計2000株,其余株行混收,約可收1600kg種子。第2年秋季稀播種植,第3年夏可收獲原種100000kg。每年選單株2000株,以此輪回下去。此種方法要求選擇單株一定要嚴格。
  在小麥種子提純復壯的過程中,根據品種純度情況,若原種純度較好,可直接用株系循環法繁育小麥。也可因地制宜將2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加速原種種子生產,以獲得大量優質種子。
  4 種子純度鑒定
  為了確保提純復壯材料篩選時,不因個人的眼光、喜好不同,造成品種提純復壯跑樣,扦取穗行種子樣品,進行SSR分子檢驗,與寧麥24標準種子樣進行比對,≥3個引物檢測為非純合,試驗用引物參照國家發布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真實性SSR分子標記檢測——普通小麥》,DNA提取及擴增方式同國標中所述方法。檢測樣品對21對引物進行鑒定,在試驗過程中,對每個樣品的特征進行詳細記錄,建立數據庫。使用大田純度鑒定與分子純度鑒定一致的種子,確保種子純度。
  參考文獻
  [1]牛吉山,尹鈞.小麥種子繁育的一般原則和通用程序[J].中國農學通報,2005,25(15):109-112.
  [2]盧鐵鎖.單圃制繁育小麥原種,加快良種推廣應用[J].農村·農業·農民,1998,5:15.
  [3]孟憲朋.對小麥提純復壯的幾點體會[J].種子世界,1986,19(5):19.
  [4]張萬松,陳翠云,王淑儉,等.農作物四級種子生產程序及其應用模式[J].中國農業科學,1997,30(2):27-33.
  [5]張新泉,李九靈.小麥品種快速提純復壯技術[J].中國種業,2012,9:75-76.
  [6]郁志華.當前小麥原種生產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種業,2006,1:39-40.
  [7]王成超.搞好小麥種子提純,提高品種使用價值[J].中國種業,2008,增刊:41-42.
 ?。ㄘ熅帲簭埡昝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8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