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普惠金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普惠金融的意義就在于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提供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農村人口在我國占大約一半的比例,且當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對比城鎮地區相對較弱,有較大的金融服務缺口。但由于我國地緣遼闊,農村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從物理層面為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將花費更高的成本,這也是導致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網點欠缺的基本原因。移動支付的興起,將成為農村普惠金融工作的一大利器,也將極大地促進農村普惠金融電子化,更加有效,大范圍地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農村普惠金融
  1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現狀及發展瓶頸
  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工作旨在為那些被傳統金融機構忽視的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從而實現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而目前我國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情況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歸納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1農村金融服務層次低、產品單一
  我國目前的農村金融服務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金融產品相對單一。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層次化、多元化的趨勢。從事農林牧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農村居民有著各自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既有融資方面的需求,又有農業保險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經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1.2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運營成本高效率低
  我國城市地區到處可見金融機構網點、自助設備、大部分商戶都可實現刷卡消費,金融服務觸手可及;反觀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交通環境較差,且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營業網點少,自助設備布置率較低,商戶大多都還無法支持刷卡消費,農村金融環境較差。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需求密度較小,交通不便,金融機構網點入駐的成本高,且盈利水平較低,因而導致金融網點覆蓋率較低。針對這個問題,直接擺在眼前的有兩個辦法:一是增設金融網點,但此舉耗資較大,事倍功半,將會造成財力物力的浪費。二是設置自助設備,但由于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將會對自助設備的管理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如何以一個成本合理,直接有效的途徑開展農村地區普惠金融工作,將會成為我國推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要難題。
  2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及其原因
  移動互聯網,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即在移動終端設備上實現互聯網的鏈接。目前,我國的PC互聯網已日趨飽和,移動互聯網卻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2.1智能手機的出現
  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基本載體。智能手機是由掌上電腦演變而來的。最早的掌上電腦并不具備手機的通話功能,傳統的手機也只支持電話的撥打,短信的收發,但是隨著用戶對于掌上電腦的個人信息處理方面功能的依賴提升,又不習慣于隨身攜帶手機和PC兩個設備,所以廠商將掌上電腦的系統移植到了手機中,于是才出現了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比傳統的手機具有更多的綜合性處理能力功能,隨著安卓智能操作系統的免費開放,進一步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2手機終端的平民化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人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手機網民規模已經超過傳統PC網民的規模。首先,對比傳統PC電腦,人們更加依賴手機所提供的便捷通信功能,其次手機的價格比PC更加便宜,再次,手機操作系統的觸摸屏操作對比普通PC更加的直觀、易懂。這三個特點使得手機終端超越PC,更加平民化。相比傳統PC網民,在農村地區,手機網民占有更大的比例,因而移動互聯網也成為普惠金融工作的潛力載體。
  2.3手機網絡的快速發展
  手機網絡的發展是移動互聯網的硬件保障,如今手機網絡已步入4G時代,手機網絡的性能已經與PC互聯網相差無幾,為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提供助力,也為農村普惠金融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方向。
  3以移動互聯網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的優勢
  3.1以移動互聯網推動普惠金融,比其他物理形式推廣金融服務的成本更加低廉
  一個銀行網點的開辦,成本包括但不限于:營業網點房屋、柜面各類電子設備、各類安保設備以及員工的薪酬等。一臺自助設備的設立,成本需要涵蓋:機具的成本、場地租金、以及日常加鈔、運鈔等維護成本。對于農村地廣人稀的特點,這兩類的方式所能覆蓋到的客戶量都比較有限,將會造成較低的成本收益率。而對比手機銀行,所需要的成本只是前期開發成本,以及后期維護成本,雖然開發成本也不少,但是運營成本較低,而且一旦開發成功,便可以覆蓋所有的存量客戶,大大地降低了平均成本。
  3.2移動互聯網可為客戶提供自助的金融服務,使金融服務流程更加電子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部分的銀行業務都可移植到手機上來,客戶通過移動互聯網自助辦理業務,業務流程更加電子化,可以更大程度地減少現金結算,減少人工操作,流程更加可控。
  3.3金融服務在移動互聯網上應用,將會有更加廣泛的效果
  隨著移動網絡的不斷升級、普及,智能手機不斷降價,移動互聯網的門檻將不斷地降低,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移動金融將更加普及。特別是農村地區,傳統的PC互聯網無法獲得較好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平民化,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移動互聯網。因此,大力推廣移動金融,將進一步增加普惠金融的受益群眾,擴大其受益范圍,有助于各階層、各地區平等地、完整地享受到現代化金融服務。
  4移動互聯網推動農村普惠金融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4.1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促進普惠金融工作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
  移動互聯網不僅集成了互聯網分享、開放、互動的優勢,而且實現了隨時隨地隨身的互聯互通。最典型的手機銀行,在實現銀行基本業務的基礎上,更加以個性化的服務,為客戶提供理財、繳費、信用卡等其他金融服務,部分銀行還提供網點查詢、購票、生活消費、商圈折扣等實用功能。近年來各大銀行手機銀行技術日趨成熟,也讓手機銀行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讓普及移動金融不再遙不可及。   4.2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移動金融將更大程度的覆蓋各階層、各地區的用戶
  截止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98.5%。手機作為當下最為便捷的通信工具,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手機價格的不斷降低,移動網絡的不斷優化也使得農村地區人口接觸移動互聯網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讓移動互聯網得以在農村地區“初步普及”,讓各種移動互聯網產品進村人戶,同時也為移動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普及提供載體。
  5我國移動互聯網在農村普惠金融工作中的探索5.1現存移動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劣分析
  目前我國現存的移動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有銀行主導型、移動運營商主導型、第三方公司主導型這三種模式:
  銀行主導型:銀行處于合約中心,直接與客戶相連接,移動運營商僅提供技術支持。在我國主要體現為各大銀行的手機銀行、掌上銀行等。
  移動運營商主導型:移動運營商處于核心地位,直接與客戶形成合約關系,銀行則處于輔助地位,配合鏈接支付。在我國主要體現為,電信的“翼支付”。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型: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獨立機構,與各大銀行簽訂協議,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對接的交易支持平臺。在我國最為成功的案例莫過于“支付寶”。
  以手機銀行、掌上銀行為代表的銀行主導型模式起步最早,但各家銀行大部分都有自己個性化的手機銀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線下移動支付渠道較少。以“翼支付”為主要代表的移動運營商主導型模式,雖然在線下鋪設有一定數量的移動支付設備,用戶量較少,且我國移動運營商“三分天下”,比較難以實現用戶的大規模統一。以“支付寶”為主要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模式,發展迅猛,用戶數量巨大,用戶體驗良好,且線下移動支付設備已漸漸鋪開,但對于用戶來說,存在著取現不便,資金相對不安全的問題。
  5.2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模式探索
  在我國,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支付行業,在資金的安全、結算等方便具有先天的優勢,其配套的各類中間業務也能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遍布各地區的網點機構也可以滿足用戶的提現需求,再加上農村地區的助農取款點,可以更大程度的滿足農村地區的取現需求。阿里巴巴作為IT行業領頭羊,在“支付寶”的各項功能實現中、在用戶體驗等各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現,且在移動支付方面的有著更強的創新能力。
  首先在線上方面,銀行應繼續以移動金融為主力軍,擴大移動金融用戶規模,培養客戶的使用習慣,爭取覆蓋更廣大的農村用戶群體。其次,在線下方面,為更好地提高用戶體驗,使移動支付慨念深人人心,應加強線下移動支付設備的鋪設,引導客戶去使用,去習慣移動支付的生活習慣,但移動支付還是要基于更具安全性的銀行傳統資金賬戶。對于地區偏遠,移動互聯網無法觸及,教育程度較低的欠發達地區,可以考慮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鋪開金融服務,例如設立地區助農取款點,一方面,對配置的機具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更能適應農村地區的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完善助農取款點的功能,使其具備各種便民業務,同時加強對助農取款點商戶的業務培訓,使其能足夠滿足當地居民的各類業務需求,制定合理的補貼政策,提高商戶的專業性。將助農取款點打造成銀行金融服務代理點,用戶可以通過助農取款點直接獲取或者是登記所需的金融服務,將助農取款點打造成為綜合性的便民金融服務點。
  6結語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移動互聯網的平民化、便捷化、以及規模化將成為農村普惠金融工作發展的最佳載體,積極推廣移動金融,培養用戶移動支付的使用習慣,也將更大程度的推動農村普惠金融工作。另一方面,在線下,也應加強移動支付的“落地”,增設支持移動支付的終端,對于較偏僻的農村地區,應積極擴展助農取款點,對機具進行升級改造,以適應農村地區較差的網絡環境。線上為主,線下為輔,從兩個層面擴寬金融服務渠道,相信農村普惠金融工作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蔣難.以互聯網“+”出農村金融服務新常態[J].武漢金融,2016(02)1.
  [2]賈立,湯敏.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與發展形態[J].西南金融,2016(09):7-11.
  [3]劉萍萍,鐘秋波.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困境及轉型路徑探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4(6):33-40.
  [4]劉二海.手機銀行可以解決農村金融難題嗎一互聯網金融的一個應用[J].財經科學,2014(7):32-40.
  [5]李宏暢。互聯網金融促進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研究農場[J].經濟管理,2016(1):30-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92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