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保險資金運用于農村普惠金融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提要]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嚴峻問題,尤其是“三農”等薄弱領域的問題更加突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加大普惠金融覆蓋面,從根本上解決“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推國家扶貧戰略。2015年末,中國人民保險集團響應中央政策號召,決定運用保險資金開展支農融資業務,為人??蛻籼峁┭由旖鹑诜?,積極探索保險資金支農的方法和路徑。本文僅就保險機構開展普惠支農融資業務的出發點、落腳點和需把握的關鍵點淺談筆者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保險 融資 農村
  一、保險機構開展普惠支農融資業務的出發點
 ?。ㄒ唬╉憫醒胛募?,承擔國企社會責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特別是在最近的中央及監管部門各類工作會議上,提出保險資金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農業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人保集團”)試點運用保險資金扶持“三農”正是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舉措。以此為出發點,人保集團推動業務開展就會很快得到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從實際效果來看,目前人保集團與全國各省、市、縣級政府開展合作,總授信規模逾400億元,社會反響強烈。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人保也得到了來自各界的鼓勵和嘉獎。
 ?。ǘ┳プ∑栈萁鹑诎l展機遇,縱深農村金融服務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普惠金融戰略,不論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互聯網都積極布局農村金融,搶占“藍?!笔袌?。人保集團擁有大量農業客戶,每年向1.22億戶農民提供農業風險保障,獲客成本低廉。約5%有融資需求,潛在融資客戶超過600萬戶。按單戶金額15萬元計算,每年潛在融資需求超過900億元。保險機構運用自身保險資金為農村保險客戶提供延伸金融服務,是保險資金嘗試多元應用,緩解“資產荒”問題的一項有益嘗試。同時,隨著競爭主體日益增多,農村保險市場競爭也愈加激烈。保險機構開發綜合金融服務,深度服務農業農村領域是突出重圍,構筑競爭壁壘的—個可選擇的路徑。
  二、保險機構開展普惠支農融資業務的落腳點
  人保集團最初試點普惠金融業務,采用的是與外部助貸機構合作模式,但由于外部助貸機構缺乏對農村市場的理解,涉農融資開展不理想。為了充分利用公司自身農網優勢開展延伸服務,集團決定在外部合作基礎上自建團隊探索內部助貸模式。后續隨著業務逐漸發展,積累了一定經驗,集團選擇了財險公司作為普惠支農融資的具體實施機構。一方面,財險公司擁有遍布全國城鄉約1.4萬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鄉鎮級服務網絡覆蓋超過98%,具有突出的人員網絡優勢;另一方面,財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社保等民生保障業務多年,對農村金融市場,傳統種養殖行業以及地方政府和農民的需求想法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協同保險主業可以更好地滿足政府的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民的金融需求。
  三、保險機構開展普惠支農融資業務需把握的關鍵點
 ?。ㄒ唬┴瀼貒液偷胤睫r業發展政策是業務支撐點
  保險機構在具體落實普惠支農融資業務過程中,需主動把握國家和當地政府的農業發展政策,根據地方農業發展規劃安排資金投放于國家和地方積極支持的農業產業,助力農業發展轉型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此作為業務發展的支撐點,能夠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認可歡迎,來爭取更多的貼息貼費和增信支持,業務開拓也會更加順暢。從實際效果來看,目前人保集團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參與政企合作,為地方特色農業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贊揚,同時農民也得到了實惠,并引起社會媒體廣泛關注,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ǘ┓婪痘饨鹑陲L險是發展關鍵點
  支農融資本質上是一種信用業務,為了有效防控風險,保險機構在具體實施審核項目時既要借鑒現有成熟的風險管理工具,也要根據農業農村自身特點差異化的識別和規避農村金融風險。目前,保險機構在實施試點的過程中采用了信用保證保險、第三方擔保、擔保機構風險兜底、保證金賬戶、止損機制等多重風險防控措施。除此之外,農業的自身屬性和農村經濟結構決定了農村金融的多元化風險特征——不僅包含農業自身存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還包含借款主體和金融機構自身的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我國目前仍是小農經濟格局,分散的農戶無法形成規?;r業,也沒有有效的抵押擔保物,導致金融機構在農村開展普惠金融業務中無法對風險做到有效防控。農戶契約精神的缺乏,一旦面臨天災或產品銷售不利的情況,一個地區的農民可能出現群體性違約行為,同時由于農村征信體系的不完善,農戶的單方面違約行為并不能得到有效處理。要真正防控農村金融風險,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筆者認為在實踐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發揮保險主業優勢,通過農險、農產品價格/收入保險覆蓋農民種養殖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人身意外險,企業財產保險、家庭財產保險覆蓋企業或農民的人身和財產損失風險,從而對因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失形成有效風險補償,農民不至于“傷筋動骨”。
  2.如何解決現有條件約束下普惠金融涉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保險機構識別風險的關鍵所在。保險機構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人員和機構網絡優勢,聚焦產業,通過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對龍頭企業訂單農戶、上下游農戶擇優發放融資,借助企業力量做好客戶篩選和融后管理。產業鏈模式可有效緩解在融資業務中存在的服務能力不足、擔保方式單一、客戶群體分散、管理成本較高、風險不易控制等難題。并且,通過對行業進行分類,在業務實踐過程中進行歸納形成模式,可以將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批量化運作,從而降低業務操作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3.推動地方政府加強農村征信體系建設,聯合地方政府加強農民守約教育。人保集團農險種類超1000個,市場份額超50%,基層掌握較強的承保、核保經驗,公司可以聯合政府、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加強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區別于傳統的銀行征信報告,農村更講究熟人信用,因此在征信調查過程中可以圍繞熟人評價、村長評價、興趣愛好、家庭狀況、行為道德等各類軟信息開展征信普查,減少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借貸問題。
  (三)加強政企互動,協同保險主業發展是業務協同點
  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商業績效與社會績效雙重目標的實踐。保險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應以協同主業為目的,通過融資業務帶動保險主業發展。一方面,保險機構可以通過加強政企互動,為地方政府支持的農業產業提供融資,提高在政府中的話語權,保持和擴大政策性業務市場份額,提升業務競爭力;另一方面,保險機構通過為農業產業上下游提供“保險+融資”綜合金融服務,可以有效增強客戶粘性,發展商業性業務。
 ?。ㄋ模┘訌妼I化團隊建設,制定獨立的業務管理機制是管理關鍵點
  區別于傳統保險業務的運營管理模式,普惠金融業務的邏輯與保險業務完全不同,保險機構跨界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缺少專業化的人員。因此,在業務開展初期,建立一支能夠開展綜合金融服務的專業化團隊是業務管理的重中之重。通過聘用掌握普惠金融專業能力和技術的專家,與保險機構自身熟悉縣域市場的人才進行融合,可以形成一支既懂市場也懂運營,既了解保險也熟悉信貸的專業化操作團隊。同時,有效規避業務操作風險和業務人員的道德風險,也是管理的關鍵所在。防范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的關鍵在于用制度管人,通過建章立制,明確制度、理順流程、清晰權責,整體把控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
  責任編輯:張永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8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