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周江鎮冬種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馬鈴薯具有多種優點,在發展農業經濟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文中結合筆者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冬種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介紹,為冬種馬鈴薯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支持。
  [關鍵詞]馬鈴薯;高產栽培;高效農業
  周江鎮位于五華縣西南部,距離縣城38公里,總面積19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613.33公頃,耕地面積2033.33公頃。
  2018年,周江鎮全力促進農民增收,冬種馬鈴薯,發展高效農業。周江鎮農民有冬種的習慣,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具有生長期短、產量高,營養豐富,用途廣的特點。同時,利用冬閑田發展馬鈴薯生產,可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增加農民收入,一般畝產1000公斤,高產的可達2500公斤,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擇良種
  粵引185-38、東農303、金冠等品種。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2種薯處理
  (1)腐爛處理:種薯前將種薯于室內干燥通風處均勻攤開,如果發現薯塊有部分腐爛,可把腐爛部分切除,切除時刀口切勿接觸腐爛部位,把有傷口及切口的種薯另放一邊,切口向上攤開,然后用1000倍瑞毒霉家泥粉拌種薯,用量比例為6-8號瑞毒霉加1公斤干泥混和后,均勻拌于100公斤種薯中,然后攤開保管,并在保管過程中發現有腐爛種薯要及時清理。
  (2)催芽前處理:先將塊莖從中部橫切下,頂端部分縱切為2-4塊,每個切塊留1-2個芽眼,并且連結頂端部位。基部部分按1-2個芽眼切為一塊,切塊時注意刀口消毒。切好的薯塊,切口向上,平鋪于地面,用1000-1500倍瑞毒霉或托布津噴霧,使薯塊及傷口均勻地接受噴霧,隔1-2天后即可催芽。
 ?。?)催芽:把已出芽的切塊放在竹籮里,用麻包袋圍蓋住。另將未出芽的小塊密集平鋪于籮底,然后蓋上濕沙3厘米,待10-15天,當大部分薯塊芽眼萌發出芽便可播種,播種時注意不要傷害幼芽,并按萌芽情況分別種植。經催芽處理,馬鈴薯可以提早出苗,達到全苗、齊苗和壯苗的效果,推廣脫毒種薯和采用20-30克小整薯作種薯,既節約種薯,減少病毒感染,提高出芽率和產量,又比切塊的大種薯增產20%左右。
  3栽培措施
 ?。?)選地整地。選擇疏松肥沃,不與茄科作物連作,排灌方便的微酸性(PH4.8-6.5)沙質壤土進行種植,改粗種為精細整地,改寬畦為窄畦,種植規格為畦寬1.4米(包溝),雙行植,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
 ?。?)合理密植,精細耕作。一般畝植3500-4000株,為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種植后覆土均勻,清理畦溝。
  (3)合理施肥: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N、P、K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早追肥。據試驗,每生產1000公斤薯塊,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5公斤,磷素2公斤,鉀素10公斤。因此,按畝產薯塊1000公斤計算,一般應畝施優質熟家肥1000-1500公斤,復合肥40-50公斤,鉀肥15-20公斤作基肥。出苗后15天前后結合培土施復合肥或尿素10-15公斤。
 ?。?)覆蓋稻草:馬鈴薯塊莖形成和膨大,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和黑暗的環境,馬鈴薯覆土后畝用100公斤稻草覆蓋畦面,可減少雜草,增強土壤保溫保濕性能,保持土壤疏松,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植株生長和薯塊膨大,減少薯塊青皮率,提高商品率。
 ?。?)中耕培土。馬鈴薯結薯較淺。在表土7-10厘米處,一般子齊苗后苗高10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追肥進行淺培土,塊莖膨大期約培土后15天,結合清溝深培土,培土可保持表土疏松,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積水,降低雨季畦面濕度,較少雜草,提高產量和商品率。中耕松土,使結薯層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松土,以利出苗。齊苗后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并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科學用水:馬鈴薯出苗期,適宜土壤持水量為50-60%;塊莖形成和膨大期要求土壤持水量70-80%;生長后期即成熟期,以土壤持水量60%左右為宜,水分不宜過多,否則,土壤透氣不良,導致爛薯,因此,中后期注意排除田間積水。
  4加強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后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霉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采用脫毒繁殖的種薯,可減少薯塊帶病;實行水旱輪作可減少病蟲害。主要病害及中后期疫病防治:可用1000倍瑞毒霉液噴霧防治蟲害及苗期的地老虎和中后期的蚜蟲,旱地還要注意金龜子幼蟲防治,可用辛硫磷、撲虱蚜、速滅殺丁進行防治。
  5及時收獲
  生長后期。莖葉正??蔹S,這時還要注意保持莖葉正常生長,延長功能葉的壽命,使薯塊繼續膨大。在收獲前10-15天停止灌水,排除積水,選擇晴天收獲,減少傷口薯,提高商品率。
  [參考文獻]
  [1]沈平,杜堯東,張永華,等.廣東冬種馬鈴薯種植氣候的適宜性區劃0J].廣東氣象,2018,40(06):49-52.
  [2]吳一心。冬種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農村新技術,2018(12):1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6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