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據財政部頒發的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式。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
一、引言
財政部于2017年10月印發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對當前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展趨勢與要求做出了新的解釋,并于2018年8月24日印發了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補充規定與銜接規定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的變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中關于事業單位會計報告等方面做出了較為大幅調整,并針對會計核算的報告內容以及其體現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
1.固定資產的定義變化
原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的解釋為“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強調固定資產由事業單位“持有”以及“使用”。而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定義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固定資產應是政府會計主體即事業單位出于滿足自身的業務活動需要而“控制”的資產。相比于“持有”和“使用”,采用“控制”二字更能體現固定資產的一般性質,使固定資產的界定范圍更為明確,在一定意義上完善了固定資產使用的權責機制,事業單位既有使用固定資產的權利,也要擔負管理固定資產的義務。此外,固定資產定義的變化是新制度下權責發生制的體現,固定資產使用后的利益流動更為明顯,有利于事業單位會計部門的固定資產核算管理。
2.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方法與范圍變化
以往固定資產后續計量雖然計提折舊,但折舊范圍模糊不清,缺乏明確的界定標準,并且過去采用的虛提折舊方法基于收付實現制的基礎,累計折舊不考慮固定資產具體數額,在固定資產的成本核算方面無法產生較為顯著的作用。新政府會計制度基于權責發生制,明確了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使用年限和范圍,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并規定折舊計提統一采用實提折舊的方法。對事業單位而言,這種變化使固定資產管理更為清晰、透明,也更加真實地反映了固定資產的經濟價值;對于政府而言,這種變化促使資金項目發揮其應有作用,達到了資源分配的合理化。
3.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變化
針對國有資產管理,財政部于2017年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報告管理辦法》,文件要求事業單位在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同時編制年度固定資產使用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的大致狀況以及對于固定資產使用的分析和總結。新制度使固定資產信息更加公開、透明,有助于事業單位樹立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進而提升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力度。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利影響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報告內容及其體現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對事業單位開展會計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1.會計工作管理力度增強
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責任分工及賬務管理體系,調整了事業單位會計報告的相關規定,增強會計制度的管理力度。新制度要求會計報告內容包含事業單位運營狀況和分析,并通過這些報告反映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及環節的運營水平,事業單位出于信息公開化的壓力,勢必會加強內部管理工作,從而使新會計制度更快落實。
2.會計核算工作合規合理
新政府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具體內容,完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制度,促使財務核算工作更加合規、合理。事業單位在當前情況下要充分發揮固定資產使用及資金管理作用,就需依托全面、完善的會計核算系統,對會計核算具體內容進行規劃。新政府會計制度使事業單位的綜合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也從根源上杜絕了私用公款、受賄貪污等違法違紀行為,體現了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信息透明化,便于監督和管理。
3.會計預算體現成效性
通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規范,事業單位資金收支及集中利用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完善了會計核算體系,有利于單位資金管理工作。此外,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編制體系的完善還體現了會計預算工作的成效性,使事中核算結果與事前會計預算匹配,同時也使會計核算符合財政管控目標,推動國民經濟發展。
四、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不利影響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內容大幅調整,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也應及時適應新制度的要求。但就目前情況來講,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對于新制度的執行力不足,導致會計核算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1.會計人員業務水平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式發生了改變,財務核算以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同時進行的形式替代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模式。這樣的轉變使相關會計核算工作內容增多,工作難度加大,對單位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對固定資產管理,還是折舊計提,都需要會計工作人員擁有較高的業務能力。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在職會計人員專業培訓力度不足,對于繼續教育和專業提升不夠重視,會計人員財務知識更新較慢,無法適應工作內容的轉變,長此以往阻礙了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
2.固定資產管理
事業單位在資金管理意識不足的情況下,會計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監督,固定資產管理也較為松懈,影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財務信息更具透明性,事業單位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查清家底,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杜絕資金流失等不良現象,做好固定資產管理。盡管近幾年事業單位已經開展了資產清查工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有效核實,清查結果也沒有及時反饋,相關管理部門缺乏重視,沒有設置資產賬簿,也沒有設立獨立部門加強監督,仍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工作浮于表面,事業單位資產處于無序的管理狀態。 3.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不論是資金的預算編制,還是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都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在會計核算上也偏向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折舊計提不考慮非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嚴重影響了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事業單位在缺乏對固定資產既有價值的認知下盲目購入和使用,造成資源利用不符合客觀需求,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此外,折舊計提忽略固定資產還會影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固定資產收益成為盲區,也可能滋生公款私用等違法行為發生,影響事業單位和政府聲譽。
五、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優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的建議
我國事業單位因其特殊性,內部結構錯綜復雜,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核算工作產生影響,需要從各個層面上進行優化。
1.全面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事業單位要注重對會計人員素質的培養,促使會計人員業務水平符合新制度的相關要求,以完成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平行運作的核算工作,并按照預算會計核算和財務會計核算分別進行匯報、分析。事業單位可以定期組織專業培訓,豐富會計人員財務核算知識,會計人員自身也要樹立責任意識,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2.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管理部門首先要強化資產管理意識,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與績效考評體系掛鉤。此外,事業單位還要將固定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防范出現無人監管導致的固定資產流失問題。在固定資產購置前,管理部門要做好相關論證工作;購買時,會計人員要監督資金流向,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處置時,要嚴格固定資產的處置報廢流程。對于固定資產的常規清理工作需要建立備查賬簿,定期和不定期的進行檢查。
3.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事業單位要構建固定資產使用機制,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利用會計核算和內控檢查排查資源浪費的問題。財務部門在單位要求購置或使用固定資產時,要聯系以往核算結果和外界因素充分論證可行性,加強事中控制,確保資產采購、使用合規合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細致評估固定資產剩余價值,防止資源浪費。
六、結論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進行了優化,為財政管理提供了極大助力。事業單位要樹立改革意識,盡快適應新制度需要,加強會計核算力度和資產管理工作,做好監督和管理。
參考文獻
1.于釗.論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影響.科技經濟市場,2019(02).
2.周曉紅.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財會學習,2019(08).
3.劉家收.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影響分析.科技經濟市場,2018(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02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