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煥發新生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 泉
落實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團場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以“團場基本經營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為基本框架的體制機制?!_處理好團場和職工家庭的經營管理權限和利益分配關系,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
――摘自聶衛國同志在兵團第六次黨代會上的報告
農一師、阿拉爾市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職工減負增收為主題,按照“土地承包經營、產權明晰到戶、農資集中采供、產品訂單收購”的基本要求,不斷深化改革,在總結完善中加大團場基本經營制度執行力度,加快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和“三大基地”建設。
土地承包經營,讓職工吃上了“定心丸”
為進一步完善團場基本經營制度,規范土地承包行為,師、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團場改革若干實施意見》和《關于做好土地承包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經濟責任制辦法。
農一師、阿拉爾市政研室主任汪天仁說,通過深化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政策,師、市黨委明確了自用地、責任田和經營地的基本政策,制訂了責任田和經營地的上繳利費標準、上繳方式和計算方法,科學合理地劃分土地等級和類別,對因客觀原因或遭受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當年收入偏低或虧損的責任田承包職工,嚴格執行收補兩條線的政策,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承包行為,確保了全師土地承包經營的順利進行。
政策是先導,好的政策調動了團場的積極性。
農一師3團在執行團場基本經營制度時,建立和完善了以“團場基本經營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為基本框架的體制機制,土地承包經營制度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改革范圍進一步擴大,農資“一票到戶”得到落實,初步實現了職工負擔只降不升的目標。在與2496名職工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真落實職工自用地,鼓勵和扶持職工大力發展自營經濟;對3.2萬畝果林、64座泵房和畜群、養殖場,采取租賃、買斷、拍賣、股份合作等方式,全部作價交由職工經營管理。
“職工土地長期固定承包了,到退休之前種地都有了保障。有了這樣的好政策,職工種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闭f起兵團土地承包經營政策,阿拉爾農場十一連職工羅永平不住地夸贊。
“土地固定承包了,職工就像吃上了‘定心丸’。”8團7連職工白改英這樣說,“今年初,我們就積極交納生產資料自理金,交了錢種地就得上心?!苯衲?月初,白改英向團里交納了6萬元的生產資料自理金。
白改英說,原先種地,地里長雜革職工都懶得管。現在要是發現地里有雜草,哪怕只有幾棵也要拔掉。
如今農一師已經改變“團場出錢,職工種地負盈不負虧”的承包局面。今年,全師共收取生產資料自理費78700.05萬元,平均畝交納自理金534.64元,全師生產資料費自理率達96.07%。
對除奶牛外的公有牲畜、農機具、大棚、噴滴灌泵房等100%作價歸戶,林權改革也有新的突破。師、市對20.14萬畝果林進行了分類,通過買斷、租賃、承包等方式對產權進行明晰和合理更新;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對生態林產權進行合理更新;對已到采伐年限的用材林,嚴格采伐審批手續,采伐后必須及時補栽,不能改變林地用途。
師、市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初步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向非公有制為主體的轉變。
連務公開,讓職工隨時掌握成本支出
“地膜每公斤13.8元,用量432公斤,金額5961.6元;滴灌帶每米0.2元,用量5.8萬米,金額1.16萬元……”
筆者在農一師10團4連看到,幾名連隊職工正在連隊承包戶上半年生產成本明細表前,查看自己農業生產各環節的費用支出。
連長洪克城說:“針對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近兩年,連隊在每個生產周期,都要公布職工生產成本明細賬,職工隨時都可以查看自己成本支出情況?!?
讓職工隨時掌握生產環節的成本費用,是10團近兩年轉變行政職能的一個具體做法。農一師在所轄農牧團場推行團務、連務公開,職工對團場、連隊重大事項的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監督權初步得到體現。
機關和干部職能的轉變,使師、團機關和連隊干部把工作重點轉向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師機關各部門把工作重點轉向培訓人才、傳遞信息、引進技術等工作中,各團場干部職能由管理指令型向服務指導型轉變。生產資料費用全額自理、堅決撤銷農產品卡點、完善訂單收購政策等已逐步落實到位,連隊干部按照職工意愿為職工服務,資金借貸、棉花品種選擇、生產技術服務等關鍵生產環節,連隊干部都為職工想在前、做在前。
1團1連職工劉子芳說,好政策是引導職工致富的橋梁,只要勤奮肯干,學用科技,我們職工的日子就會越來越紅火。
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加快,原有機車的作業質量與速度已相對落后,今年,13團把明晰機車產權作為工作切入點,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職工購買大馬力機車。職工自費一次性繳費40%,優惠機車總價值20%,其余部分5年付清。全團共更新大馬力機車14輛、各種農機具103臺,在今年的春耕春播中,這批新農機發揮了農業生產主力軍的作用?!拔彝顿Y,我有產權,我受益”已成為該團廣大農機工人的共識。
農資集中采供,給職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師、市專門制定了《農資集中采供管理辦法》,按照“集中采供、公開透明、一票到戶、統分結合”的原則,對農資采供的各個環節進行了規范,明確了農資集中采供的項目、方式和程序,加大了對農資采供各環節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形成了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提高農資采供的透明度,確保農資市場有序、規范、高效動作,大大減少了流通成本,農資價格較當地市場價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農資售后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實行農資集中采供后,農一師、阿拉爾市采取“統購分銷”“聯銷配送”模式,由師物資集團集中采購、庫存、供應全師主要農用物資,并實行“一票到戶”制,減少了農資供應中間環節,降低了經營成本,減輕了職工負擔。
10團職工楊亞林告訴筆者:“師集中供應的地膜、種子價格要比市場上低得多。比如地膜集中采購每公斤13.5元,而市場上的地膜在春耕春播期間每公斤賣到了18元甚至20元,相差五六元,而且集中供應的農資質量也有保證,我承包了40畝地,僅農資就節約了近千元?!?
農一師各團場為加強農資集中采供工作,全都成立了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農資集中采供領導小組,健全了農資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機制,大宗農資全部從師農資公司進貨,按進價供應給職工,為全師職工節約農資成本支出近3000萬元。
產品訂單收購,使職工既省心又賺錢
近年來,師、市堅持對大宗農產品實行訂單收購,由團場與承包職工簽訂訂單合同,加大了對大宗農產品實行訂單收購、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監督力度,杜絕超標扣除水雜和壓級壓價現象。訂單價根據近三年平均市場價格狀況,由團場與職工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加以確定,并在承包經營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年終市場價高于訂單價,差價部分團場與農工按照4:6進行分成;市場價低于訂單價,差價部分由團場與農工按照6:4承擔虧損。
目前,師、市初步形成了團場與職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
在產品管理上,師、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撤卡后團場訂單產品的有效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產品管理。
農一師、阿拉爾市黨委要求團場做到“十個必須”,一是土地必須長期固定;二是利費3年至5年必須不變或固定不變;三是生產資料必須自理,并實行租賃承包;四是必須允許團場自主銷售糧食、棉花等大宗農副產品;五是棉花兌現價格必須與市場基本接軌;六是必須消化職工歷史掛賬;七是團場承包的棉花必須自己采摘、自主交售、核算到戶;八是團場棉花軋花廠必須實行生產經營責任制;九是必須強化團場內部管理,減輕職工負擔;十是必須有一個善于改革、團結一致、真心為民的黨委班子,確保“卡子撤得掉、產品管得住”。
在貫徹落實團場基本經營制度的征程上,農一師、阿拉爾市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師、市黨委將把貫徹落實兵團第六次黨代會精神,作為今后各項工作的頭等大事,以建立和完善“團場基本經營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為基本框架的體制和機制為載體,朝著在兵團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335702.htm